APP下载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与制作原则

2017-01-31文/曲

传媒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用户

文/曲 宏 严 涛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与制作原则

文/曲 宏 严 涛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人们接收新闻的来源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转向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新媒体的新闻制作在保有传统媒体新闻制作特点的同时,在时效、容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符合新媒体即时传播、高效传达的诉求。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去俗化、专业化、精细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保证其向着更为专业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征

作为实时更新的新闻媒体,新媒体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凸显了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更新时间、新闻容量、表现形式、服务用户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征。

更新速度即时化。在时效性方面,作为实时更新的新闻载体,新媒体传播不受具体时间的限制,能够即时发布新闻。这种特点决定了新媒体新闻制作必须快速及时,第一时间发布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缩小新闻发生与受众获取之间的时间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突发事件的第一报道者并不是专业化的媒体,而是新媒体,它们能够快速传播突发事件信息,并通过不断进行信息补充,让受众随时通过移动终端跟踪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

新闻内容海量化。在容量方面,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容量不受限制,这决定了它能够承载海量的新闻内容。海量化的特征决定了新媒体能够全面、多方位地展示新闻内容,使受众获取更多的新闻细节。这既包括媒体从业者原创的内容,也包括自媒体等非专业新闻渠道获得的内容,它们交叉并存、相互补充,使新闻更加丰满地呈现出来。

传播效率高效化。在内容方面,新媒体新闻制作更加注重新闻内容的“软着陆”,尤其是与受众有一定距离感的时政类新闻,需要找到接近用户的切入点,优化传播内容,激发阅读兴趣。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客户端受制于界面,单页承载字数有限,因而更加注重文字的传播效率。在相对局限的界面中,手机客户端新闻通过精简文字来传递更多的新闻事实,使用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

表现形式多样化。在形式方面,新媒体新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调查问卷以及互动版块,都能够集成在一篇新媒体新闻报道中,这让新闻由扁平化转向立体化呈现,这也增加了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用户服务精准化。在服务方面,新媒体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通过跟踪用户的阅读内容、停留时间和转发频次,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用户关注点生成相应内容,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新媒体新闻还通过设置“喜爱”“评论”等按钮,获取用户的及时反馈,并能迅速反应、快速调整,制作出更加符合用户浏览需求的新闻内容。

新媒体新闻制作应坚守的原则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新媒体新闻制作也是如此。通过有效地引导与改进,新媒体才能真正以其先进的传播方式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坚持导向去俗化。追求新闻点击率,在某种程度上是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过度关注的体现。在这种导向下,部分新媒体热心制作各类吸引眼球的新闻,而忽视了其作为媒体本身应有的社会价值导向作用。在具体新闻操作中,部分新闻以犯罪、暴力、性暗示等为噱头,夸张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一些规模不大、影响力不足的新媒体平台,为扩大社会影响,在一些新闻上“大”做文章,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为了“新”“奇”而制作新闻内容,个别媒体甚至编造新闻,这不仅容易造成新闻事实“失真”,同时也容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负有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传递正确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新媒体不能因其传播方式上的特殊性就放松在信息发布上的“把关”标准。作为社会大众尤其年轻人接收新闻的主要渠道,新媒体应秉持和传统媒体相同的新闻制作和筛选标准,在制作新闻时,杜绝涉及色情、暴力等方面的内容,不对新奇事件大肆渲染,保证新闻发布的真实性、权威性,塑造媒体公信力。

恪守规范专业化。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决定了它的新闻源不可能全部来自专业化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自其他非专业渠道的新闻来源,在新闻内容和新闻的呈现方式上未必符合专业新闻的制作规范。

就新闻呈现内容来说,一些自媒体渠道发布的信息真实性存疑,甚至有个别人以虚拟化、匿名化的方式借助网络媒体肆意散布谣言、煽动民意。对真实性存疑的信息,新媒体在制作新闻时应注意与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相互印证或及时与相关部门核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在新闻信息的转载过程中,要防止泄露个人隐私或侵犯他人隐私,避免引发新闻伦理问题。

在新闻呈现方式上,一些非专业的信息发布者难以处理好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关系,往往使新闻呈现出现碎片化、单向化的情况,这容易造成普通受众对新闻真实的误读,会给新闻当事人带来不便和误解,也容易将媒体置于法律纠纷当中。这就需要新媒体在制作新闻时以专业规范处理新闻信息,使不同来源的新闻信息通过整合、加工符合新闻发布的专业标准。

去粗取精精细化。新媒体新闻的海量化、快捷化,造成了新媒体新闻呈现出质量参差不齐的特征。部分新闻呈现还处于“大杂烩”阶段,各种来源素材拿来就用,没有经过仔细甄别和精加工处理,将甄别新闻、提取最有效信息的任务抛给了受众。事实上,新媒体终端读者在每条新闻上的阅读时间有限,加上受众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的不断提升,这些都对新媒体新闻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新媒体新闻加大编辑力度,对繁杂新闻信息进行梳理、分类和综合,在受众有效的注意时间内,传达更多的新闻内容,使新闻呈现更有效率。此外,新媒体还要提升新闻品质,用有质感的新闻打造有品格的媒体平台,树立媒体品牌。

标题处理审慎化。移动终端新闻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新闻点击率。这种考核方式对新媒体从业者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突出表现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更加注重话题性,诱使用户点开链接提高阅读量。一些“剑走偏锋”的新闻标题断章取义、追逐噱头,致使新闻当事人的表达被曲解,一些新闻报道被误读,甚至引发并激化了社会矛盾。作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一“害”,“标题党”的存在不仅损伤了新媒体的声誉,同时也在侵蚀整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

标题是新闻之“眼”。制作标题时,新媒体要秉持客观、公正的专业标准,不无中生有,不断章取义,不渲染夸大,不制造噱头。尤其是要平衡好准确提示新闻内容和激发读者兴趣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题文相符、提纲挈领的同时,也让新闻标题简洁生动、引人入胜。

作者曲宏系《烟台日报》专刊部主任严涛系烟台广播电视台电视频道总监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