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职业指导对策

2017-01-30何亚慧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何亚慧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职业指导对策

何亚慧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当前政府需要重点关切的民生问题。本文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大学生;就业困难;职业指导;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做好此项工作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高校的扩招造成毕业生人数剧增

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大幅增涨,2003出现了扩招政策以来的第一个毕业生就业高峰年,当时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212万人,2008年攀升到559万,2009年达到611万,2010年630万,2016年毕业生总数更是达到了770万人。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劳动力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剧增与工作岗位劳动力需求矛盾越来越激烈,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

(二)高等教育体制给就业带来困难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目前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创业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存在差距[1]首先由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攀升,部分高校盲目扩招,一味的追求扩大规模,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往往忽视了教育的质量,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其次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在高校由传统型大学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过程中,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是高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达到一致,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其次高校职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存在普遍化严重、个性指导不足,内容简单、方法单一等问题,造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缺位,给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未能较好的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

(三)学生自身内部因素

随着高校扩招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整体素质普遍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中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毕业生身心健康水平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害怕挫折、不敢挑战,没有职业规划和目标。二是部分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不够理性,对工作的环境、福利待遇、晋升空间有较高的期待,在就业过程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三是缺乏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组织协调等求职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对策思考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深化制度改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国家的重视。国家应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支援中西部建设,以先富带后富,帮助落后地区,减少沿海发达地带和中西部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适时发展第三产业,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应积极调整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加大“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的推行力度。制订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措施,通过简化各项审批手续,削减行政收费,逐步建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和银行信贷资助体系,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2]

(二)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积极提高学生,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要打破传统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为企业输送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也让学生更早的步入社会,了解企业文化,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内容,以更好地确定职业方向和目标。通过这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和学生两个主体都参与到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增加了彼此的相互了解,提高了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3]

(三)大学生毕业生应积极应对

部分大学生在轻松的大学生活里失去方向,缺乏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不能结合目前现状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就业积累资本,拒绝眼高手低的现象。毕业生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三支一扶”、选调生、特岗教师等项目,到基层去,到西部去进行锻炼。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创业这条道路。专家认为,在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满足不了新增大学生需求的今天,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就业形势。[4]在国家和高校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高校毕业生应转变观念,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

[1]葛超,冯晨静,李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03):359-361+365.

[2]葛超,冯晨静,李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03):359-361+365.

[3]周业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职业指导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2):160+146.

[4]郭玉梅,姚妍妍,许佳,孙桂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科技信息,2009(21):126.

G

A

1006-0049-(2017)15-0290-01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选择困难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