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方式创新初探

2017-01-30卢健强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互联网+管理工作

卢健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方式创新初探

卢健强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3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学生工作的外部环境,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很多学生工作人员还没有能够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给学生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还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工作的新环境。根据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借助“互联网+”的新思维,充分分析目前学生生活、学习的大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管理决策方法、学生服务方式、学生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互联网+”;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2016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工作的重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做好高校学生工作,必须要充分认识学生成长的环境。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当年7月份,李克强总理签署批准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2016年,“互联网+”入选当年十大新词和十大流行语,“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并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努力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工作的新方式。

一、“互联网+”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是借助互联网思维,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形态。实际上“互联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创造出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方法。对高校而言,可以通过“互联网+”与高校教学、高校管理的融合,从而推进高校的发展。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学生工作的外部环境,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很多学生工作人员还没有能够意识到“互联网+”时代给学生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还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工作的新环境。

首先,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重要因素,但是很多高校学生工作者还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数高校学生工作者还仅仅将互联网作为学生工作的一个工具,认为构建了几个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系统、开设了学生工作的微博,借助互联网手段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就是实现了“互联网+”。这显然是互联网1.0时代的思维。

其次,近年来“互联网+”概念被热炒,很多人由此产生了对“互联网+”的抵触情绪,认为“互联网+”不过是新的一轮概念炒作,有非常大的泡沫成分。但是“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思维融合了数据挖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时代的新方式、新方法,与实体紧密相关,离开了实体空谈互联网思维、空谈“互联网+”是没有意义的。

第三,“互联网+”可以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一些新的途径、新的方式、新的方法,但是“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取代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和方式。传统的学生工作方式,如谈心、交流、会议、培训等工作方式在学生工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是这些传统学生工作方式的有益补充。

二、“互联网+”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让学生管理信息传递的更加便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更加快捷。高校学生管理的很多工作都依赖于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沟通、信息的传递,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让学生管理信息的传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互联网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内容,学生管理工作者利用网络可以了解新时代学生的思维动态、掌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握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等,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三)网络环节为学生工作创造了平等的环境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老师处于强势的一方,学生处于弱势一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往往愿与老师沟通。“互联网+”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大量的新途径,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借助虚拟的网络环境,处于了平等的位置,沟通和互动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心理距离,给学生工作创造了一个非常平等的环境,从而提高了老师的亲和力,降低了学生工作开展的难度。

三、“互联网+”时代学生工作方式创新思考

根据传统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借助“互联网+”的新思维,充分分析目前学生生活、学习的大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一)管理决策方法创新

在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者需要具有丰富的经验,通过经验进行管理决策,预测管理效果,这种决策方式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效果不够理想的现象。因此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往往过分强调经验,对学生管理的定量分析远远不够,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更重视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就是数据。高校在长期学生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充分分析和挖掘,必然能够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诸多决策支持和参考。

(二)学生服务方式创新

传统的学生管理服务方式比较单一,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的往往是“上大课”、“开大会”的经典方式,一方面这些工作方式从形式来讲不够新颖,另一方面这种工作方式从内容来讲无法照顾到全部学生,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能够通过多方面的途径获取最新的时政信息,并且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很难接受传统填鸭式的灌输式教育。因此高校学生服务方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充分考虑到新时期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不断增强、网络获取信息更加快速便捷等客观环境,借助丰富的社会学生教育资源(如Mooc平台、Yooc平台等),创新学生管理服务方式,通过公众号、APP等手段,给学生充分的自助选择权,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推送给学生,提高了信息传递和利用的效率。

(三)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学生管理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学生工作者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往往用于处置这些突发事件。而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往往会将学生工作者、学校置于被动和不利的位置,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但是实际上很多突发事件有其根源,通过对高校各类管理信息的跟踪和挖掘,能够将一些事件消灭于萌芽状态。早在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周涛教授的大数据研究团队就利用教务处选课数据、图书馆进出馆数据、食堂消费用餐数据、校园超市购物数据等数据分析找到了校园里面的800余名孤独学生。通过对这800名学生的进一步跟踪发现,这些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部分社交障碍的同学可能会进一步产生心理问题。通过学校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和利用,将从根本上改变高校学生管理的方式,将事后应急管理转变成为事前的预防管理,这不仅更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质效,而且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互联网+”时代给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快、更强,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学生工作的新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优势、数据决策优势,科学决策,不断优化管理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刘宏达.网络牵引下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应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3]付盈.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103.

G

A

1006-0049-(2017)15-0220-0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互联网+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