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引入的思考

2017-01-30邢玉菲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导师制辅导员院校

邢玉菲 王 磊

1.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引入的思考

邢玉菲1*王 磊2*

1.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56; 2.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高职院校主要以职业教育为主,通过对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际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奠定学生的就业基础。高职院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素质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关于学生管理模式需要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改进,以“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形式促使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的同时对自身也有一个合理的职业规划,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引入方法和要求进行研究与分析。

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引入;分析

我国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实行新的课程教育改革中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在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教育工作的本质是育人为主,在关心学生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潜能、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的毕业就业奠定基础。[1]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中“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实行要求

(一)确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学校老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最多,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予以关心和帮助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指导作用。基于这一点,学校聘用的成长导师需要具有专业学习背景和专业实践经历,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具有足够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从单一的辅导员管理机制转变为“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双向管理机制。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建立起统一的管理制度,明确老师辅导员与成长导师的工作身份和工作责任,并在管理制度中增加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流程,要求“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学校、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要有效沟通与交流,推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正常进行。

(二)考核、评价机制的确立

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实行后,既要统一管理制度又要建立起一定的考核、评价机制,主要目的是对老师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和考察,同时又能够在绩效考评中鼓励教师积极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与能力。对于“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实施考核需要与奖惩措施联系,包含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领导与组织考核、奖惩措施合理性考核、考核办法实施等,这些内容应该与教师的评先评优工作挂钩,进一步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创新力的提高,保证“辅导员+成长导师制”执行时能够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成因,总结解决办法,促进“辅导员+成长导师制”有效实施。[2]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中“辅导员+成长导师制”作用和方法

(一)弥补导员阅历和背景等方面的不足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客观问题和心理情绪问题等,需要安排专门的导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高职院校对学生一般会配备专门的辅导员老师,这些辅导员老师大多是学校直接聘用的毕业大学生,其中学历以本科为主,这些人员聘用以后解决了高职院校学生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但是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历有限,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和生活指导能力存在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实行“辅导员+成长导师制”是将辅导员的工作机制由单一化向双向化甚至多元化转变,对高职学生实行同步管理,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心理,既弥补了大学生辅导员在工作经历和背景方面经验不足问题,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完善。[3]

(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我国在社会主义大建设中,不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既要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又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工作品质和职业素质。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实行“辅导员+成长导师制”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情绪等进行分析,让辅导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予以关注和指导,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辅导员+成长导师制”是利用辅导员工作身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展开全面的分析与调研,强化学生教育管理中多个不同的工作方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4]

(三)两级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工作重心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实施“辅导员+成长导师制”是为了给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机制性保障。在教育管理中可以进行到时选拔,针对不同系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专业学习特点,选出与之学习、生活需求和节奏相匹配的导师,在两极化管理机制中对学生起到学习辅导和成长指导的作用。实施“辅导员+成长导师制”以后,要有效避免成长导师和辅导员在工作上产生的冲突,制定好统一、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后,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考核机制,强化对教师工作检查、制度落实和奖惩考核要求。[5]

三、结语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具有学习指导老师和生活辅导老师的双重身份与责任,对于高职学生的管理教育模式应该是“辅导员+成长导师制”,既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关心和辅导作用,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与职业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1]才晓茹.高职院校引入“辅导员+成长导师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1:92-93.

[2]马香.从辅导员视角谈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模式[J].科技资讯,2015,25:218+220.

[3]袁文刚,汤晓莉.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28-29+115.

[4]冯晓玲.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努力打造素质优良的辅导员队伍[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522-523.

[5]胡玮,张薇,邹艳星.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导师制与辅导员制管理模式融合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4:259-261.

邢玉菲(1987-),女,汉族,山东人,金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王磊(1986-),男,汉族,山东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

G717;G

A

1006-0049-(2017)15-0168-01

猜你喜欢

导师制辅导员院校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