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鞋匠的儿子》之“言”与“意”

2017-01-30张艳华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鞋匠参议员林肯

张艳华

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鞋匠的儿子》之“言”与“意”

张艳华

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言”指的是语言形式,“意”指的是思想内容。“意”由“言”出,“言”能达意。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言”“意”结合,才能使文章散发它的艺术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做到传情也要达意,要注重文章的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散发它的馨香,真正的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习得实用的语文能力。

鞋匠的儿子;言;意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她选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鞋匠与总统》。课文记叙了林肯当选总统之际,有些参议员想利用他出身卑微来羞辱他,而林肯却毫不避讳反而赞扬身为鞋匠的父亲是多么伟大。最终使得众参议员的嘲笑转化为满堂喝彩的掌声。颂扬了这位鞋匠的儿子维护了国家统一,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总统之一。“言”指的是语言形式,“意”指的是思想内容。“意”由“言”出,“言”能达意。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解读《鞋匠的儿子》中的“言”与“意”呢?

一、把握文体特点

笔者翻阅了许多教参,上面对《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的文体基本定位在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确实,将它定位成写人的文章来展开教学,是顺理成章的,课堂中着重探究林肯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作者通过怎样的写法来塑造林肯这一人物的伟大形象,这是常规的课堂,不易出错。但笔者认为在确定这是一篇写人文章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文章着重通过三段林肯在就职典礼上的演讲这一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现人物个性的。所以,作为“演讲”体裁来讲,是不是可以让学生习得更加实用的语文能力?当然,人物的个性是通过这三段演讲来体现的,教学中揉于其中,探究三个主要问题,一,“讲了什么”,二,“怎么讲的”,三,“为什么这样讲”。让学生理解林肯这一人物个性的同时,了解并适当学习演讲这一文体,很有必要,可以激发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学以致用。

二、赏析表达技巧

“语言就是力量”,运用得道、精当的语言有着非凡的艺术魅力。在美国,总统大选都是通过演讲来竞争上岗的,美国的国民凭什么来投出手中的选票?我想,不仅取决于候选人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应该在于这位候选人总统的演讲水准。所以,借助着《鞋匠的儿子》这一文本,我们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演讲辩论的方法。

(一)接过对方话题,反其意而用之

纵观林肯的第一段演讲词。他的演讲十分具有技巧性。当林肯站上演讲台时,这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是想趁此机会好好羞辱出身卑微的林肯一番,当场的参议员听到这样具有挑衅性的话语纷纷大笑起来,他们正等着看笑话。面对这一尴尬的场面林肯却是淡定的等待,等待着这一堂哄笑过去后,接过这位参议员的针对他父亲是个鞋匠这一话题,反其意而用之。你既然想利用我父亲的职业来羞辱我,那我就好好顺着你的意,就来讲讲作为鞋匠的父亲。作为鞋匠的儿子这一事实,林肯不回避,更不想改变,鞋匠是普通劳动者,靠勤劳的双手吃饭,没有什么不光彩的地方。自己作为鞋匠的儿子,不会因为这个而改变地位,更不会难以启齿而矢口否认。相反,林肯赞美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一生做鞋匠,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始终为他人服务,这是他作为总统也无法达到的境界。你想玷污我的父亲,我却盛情赞美我的父亲,这样的“言”之后隐藏着这位总统的“意”:人人平等。

(二)层层深入

紧接着第一段演讲,林肯继续层层深入:他赞美他的父亲手艺超群,虽然自己当上了总统,但对父亲的手艺仍然是无法企及的。在林肯心中父亲是“伟大”的,因为他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关爱他人。在这段“言”背后的“意”也表现了林肯的平民思想。在林肯看来,贵族不一定伟大,总统不一定伟大,伟大不是由人的地位决定的,父亲的手艺是伟大的,就在于他精益求精,一生服务于人,不分高低贵贱年长年幼。这段演讲有力的回击了傲慢的参议员们。注意,此时,林肯的演讲已由结果话题深入到父亲的为业和为人“艺术”的赞扬。

(三)情真意切,深情动人

林肯的三段演讲,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却能使参议员由嘲笑——静默——掌声,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的原因在哪里?在于质朴的“言”所达的“意”。语言是思想的表达,我想,作为台下聆听林肯演讲的听众都听明白了林肯作为总统的执政理念:人人平等。并认同他的这一理念,为之喝彩。不管是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还是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从自己的父亲说起,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打动别人,进而传达自己的思想,情真意切,深情动人。

三、琢磨布局特色

(一)选材

《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有“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这一要求。所以高年级的教学应从内容跳出来,转而注重文章的表达。《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一共写了两件事:参议院演讲和维护国家统一。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两件事?无可厚非,首先这两件事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其次,这两件事极具典型性,演讲是林肯的怀柔政策,对待自己的同事,他是宽容的,仁爱的。而维护国家统一则是体现了林肯的铁腕政策,对于侵犯国家利益的事情是绝不允许发生的,必须扛起枪来打!一柔一刚的事例选择使林肯的形象更加丰满。

(二)谋篇布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鞋匠的儿子》在谋篇布局上讲究详略得当。参议院的演讲这一事例是详写,突出表现了林肯面对参议员的傲慢无礼时的自信、潇洒、宽大、仁爱。以精彩的演讲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第二个事例关于南北战争,是略写。反映出了林肯在面对国家分裂这一关键时刻的大智慧,坚定的维护国家民族的统一。

另外,本文还以参议员的情感变化来侧面烘托林肯演讲技术的高超及人物个性。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这也是文章的一种写法。

只有“言”“意”结合,才能使文章散发它的艺术魅力。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做到传情也要达意,要注重文章的表达形式和思想内容。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散发它的馨香,真正的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习得实用的语文能力。

[1]王水丽.对角度解读文本以苏教版十一册《鞋匠的儿子》为例.

[2]宋运来.演讲类课文如何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鞋匠的儿子》教学实录.

G

A

1006-0049-(2017)15-0153-01

猜你喜欢

鞋匠参议员林肯
林肯的自嘲
林肯的幽默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
四颗补鞋钉
小巫见大巫
平安夜的擦鞋匠
安静从容 林肯MKX
33
亚伯拉罕·林肯:永不言弃
鞋匠阿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