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全媒体视域下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艺术类心理健康

刘 彬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浅析全媒体视域下传媒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刘 彬*

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着重分析传媒类艺术生的个性特征,发现其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心理问题找出相应的引导和教育对策,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传媒艺术生属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所以对其心理问题的研究具有其独特性。结合全媒体视角分析传媒类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通过对其心理健康所产生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引导措施。

全媒体;传媒类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当今世界全媒体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是逐渐增大,艺术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味品。在近年来素质教育推广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各类高校逐渐扩大了对艺术生的招生规模,艺术本身独特的魅力不仅造就了艺术生特有的才艺,也造就了他们张扬的个性,艺术生在如今这个全媒体时代显得尤其耀眼,其心理健康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传媒类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少人也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如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助理研究员刘天认为:“传媒类艺术生由于成长环境相对良好,成长道路较为顺利,具有纪律意识较差、文化基础不牢、自我认知缺乏、容易冲动、过于自信等自身显著的个性特征。日益激烈的竞争对传媒类艺术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通过开展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受挫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教师胡健则认为:“高职院校传媒艺术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因材施教,注重过程引导;要把专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建设良好校园文化。”

浙江传媒学院刘芸认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群体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作为艺术类的大学生,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优化校园心理环境,使学生在处处、时时、事事中不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尽管目前国内有不少的学者对艺术生的个性特征有所研究,但没有提出其出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学习传媒专业的学生。有的学者提出了相关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系统的解决策略。所以研究高校传媒类艺术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

二、传媒类艺术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问题

(一)文化基础薄弱,纪律观念不强,极易敏感,受挫能力弱

由于传媒类艺术生学习成长阶段特别关注个人兴趣,沉迷于现代传媒工具各式各样的信息内容而忽略了学习文化基础的重要性,因而普遍出现文化课基础不扎实的情况,又由于课堂上追求个性化的学习生活方式,而常有行为上容易冲动,纪律意识较差等自身显著的个性特征。

传媒类艺术生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状况主要体现在追求个性化的学习生活方式,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感,喜欢主动表现自我,但往往所追求的结果与预想的目标有偏差因而常常出现心理落差感。这让一大部分成长环境相对良好,成长道路较为顺利的同学学习生活上受挫能力弱,极易敏感,不能正确面对困难,出现偏激想法或行为方式。

(二)自我认知缺乏,意志不坚定,性格双面性,自我判断能力弱

艺术生普遍情感上趋于感性,认为自身存在优越感,所以出现自我认知缺乏、意识上自主,行为上自我,过于自信;认识上是非易混,道德观念弱;意志品质不坚定,行动上不能持之以恒的个性特征。

这些特点在他们的身上具有双面性,既有其独特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由于喜欢表现自我,常以积极乐观的形象示人,但在当今各种信息渠道的充斥下,全媒体时代使得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方法变得多元化,传媒的专业素养要求更让他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因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逐渐失去自我判断的能力,在心理方面也受到影响,个性张扬的时代在各式各样的社会事件的影响下价值观逐渐被扭曲,存在学习兴趣、集体观念、功利心、自尊心、人际关系、理想信念之间自我矛盾的问题。

(三)生活实践能力差,承受竞争压力大,深感迷茫忧虑,人际关系不和谐

由于大部分学习艺术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中都受到了长辈们的极大关注,过度保护,从而导致孩子在生活中慢慢形成比较自我的自我意识,不容易相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成熟但由于他们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使他们非常缺乏独自生活的能力,从小就养成了依赖他人的习惯。自身生活和实践能力的匮乏再加上高校艺术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竞争更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

传媒类艺术生作为学校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所面对的社会竞争更大,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他们受到考核文化成绩和严格的专业成绩考核双重压力,传媒类艺术类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不易和谐相处。随着人才培养和就业引进竞争机制等形势的不断严峻和高校就业率越来越低带来的社会竞争影响,高校艺术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使他们深感前途渺茫,当原有的优越感和人生理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遇挫,这种失落感极易导致艺术生心理落差的出现,就业情况不佳导致艺术生对未来产生忧虑,失落等心理问题。

三、全媒体视域下艺术生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现今的大学生受到全媒体传媒环境的影响,信息多元化的传播让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如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如何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我们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针对全媒体下的传媒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高危人群心理问题的干预机制

1.建立心理健康汇报表格,每个班设立心理委员按时进行信息反馈,并及时进行沟通。

2.每一学年进行心理健康测试,通过测试选出高危人群,并及时对这些同学做好危机预防和转化工作。

3.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保密工作,及时保存入库。

4.建立心理辅导室为需要提供帮助的同学进行疏导,有针对性的谈话,帮助其解决困惑和现实问题。

(二)专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相对的引导和教育对策是在分析传媒类艺术生专业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前提下,加强对传媒类艺术生价值观念引导,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通过心理辅导来缓减学生的心理压力,表扬与批评艺术,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受挫能力。增强学生受挫能力需要学校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以及学生的实践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可以把心理素质教育融于各科教学之中,或者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让学生增强自我

教育能力和受挫能力,正视自我。完善自我智力结构,学会管理情绪,合理宣泄,规范生活。

(三)强化实践应用,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全媒体视域下传媒类艺术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更加注重强化培养艺术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理性运用当下的全媒体工具,给予他们主动实践的平台,获寻找实践的方式和途径,重点培养传媒类艺术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技能,使其提高独立生活实践的能力和面对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承受能力。能够轻松应对未来就业的团队合作中的机遇和挑战,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胡芸.传媒类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刍议[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4):1-8.

[2]梁文博.浅析高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6.

[3]唐晓玲.艺术生心理特点的研究与对策[J].艺术丛论,2012,2(1):1-22.

[4]张甜.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J].新视觉艺术,2010,3(1):1-59.

[5]王晶晶.地方院校新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思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31(5):1-36.

[6]白丽.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初探[J].科技文汇,2013,31(254):1-186.

[7]刘天.传媒类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2014,26(2):1-134.

[8]李京.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014(3):1-285.

刘彬(1990-),男,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助教,辅导员。

G441;G

A

1006-0049-(2017)15-0132-02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艺术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