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提升路径探析

2017-01-30狄旭东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价值观念科学技术

狄旭东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我国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提升路径探析

狄旭东*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在我国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的培养和提升上。本文欲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即保守的传统文化、落后思想的束缚、科学的极端功利主义倾向和科研腐败的泛滥。并对此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即从加强人文学科、对西方文化的兼收并蓄、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完善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科学技术发展;人文环境;路径探析

一、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一)民族文化传统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精神风貌及行为方式的反映。[1]中国传统文化尊崇人的感性思想,注重历史经验,不做理性总结,缺乏对自然界的探索。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文化不断交流融合,这将有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朝着世界先进的行列迈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社会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所具有意义的认识,即人们对于事物的好与错、可行与不可行等的认识,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对人们的日常行动具有导向作用,社会价值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一些灾害。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人与科技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为科技的发展做贡献。

(三)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科技的创造是人的活动,人的成就的大小与自身的人文素养紧密相关。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科学创造上的成就。较高的人文素养,可以使人的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遇到的问题,找出最有利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综合人文素养对建设我国强大的科研团队是势在必行的。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文学科侧重于单调的理论学习,缺少理论实践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在现在,纵观全国各高校的教学活动,理论学习远远大于社会实践,人文学科教学是理论脱离实际的,旨在照本宣科,其余一概不论。在今天的中国,韩国范、英伦风、美国元素充斥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必须反思,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岂容外来文化如此猖獗。

(二)民族传统文化中落后的、保守的思想束缚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近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落后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促使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皇帝还在自诩“天朝第一”,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滞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

(三)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较低,直接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

科学家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哲学素养、音乐素养、美术素养、文学素养等。哲学素养帮助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音乐素养、美术素养、文学素养等,则促使科技工作者放松心情、陶冶自己的情操,这更有利于科学家们从事他们的研究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是和他们的研究事业密切相关的。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三、如何创建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

(一)大力发展人文学科,为科技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进入新世纪,全面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主题。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应是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3]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文理分科则造成了学文科的不懂科学技术,学理科的文化素养较低的局面。专业的进一步分化,使技术得以很好的传承,但是对科技进一步的研究创新却没有多少益处。这使人们过分的满足于科技,而忽视社会的多重要求。我们不仅要做一个科学家,更要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积极吸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精神,加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21世纪,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知识总量、人才素养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知识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越来越显著地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加速知识的创造、知识的吸收、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的发展,显得尤为的迫切。[4]我们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的自由精神,使我们从僵化的传统思维中跳脱出来,开拓思维,积极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切实推动科技的发展

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客体对于主体需要所具有意义的认识,即人们对于事物的好与错、可行与不可行等的认识。它也是人们采取具体行动的行动指南。因此,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国家要推行有利于人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政策,实现共同发展。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把社会的利益放在首位,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切实推进国家科技创新。

四、结束语

我国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还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对于敢于搞科研腐败、学术腐败的不法分子,应加以严惩,起警示作用。遏制弄虚作假之风,扎实做科研,创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文环境,担任起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重任。

[1]孙华林.论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人文环境[J].东北大学学报,2002,4(2):87.

[2]傅正华.人文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兼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人文因素[J].科学学研究,1999,17(1):39.

[3]池中玉.科研腐败[EB/OL].http://www.baike.com/wiki/科研腐败,2013-10-14.

[4]岳佐华.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大力发展人文学科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7):239.

[5]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组.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狄旭东(1993-),男,山西临汾人,兰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5-0124-01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价值观念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