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代文化在传承时的讹变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牛马越王勾淮南子

王 慧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浅谈古代文化在传承时的讹变

王 慧*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是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文化唯一没有发生断裂的国家,但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在传承中难免发生讹变,尤其是汉语作为世界上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这种讹变现象更普遍。具体而言主要有因误解内容而讹、字形相近而讹、音近而讹等。本来将通过举例分析古代文化传承中的讹变,试图引起大家对深信不疑的文化常识的重新思考。

古代文化;讹变

一、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由于历时五千多年的漫长时间再加上受传承者文化水平和传播媒介的限制,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讹变。书籍刻印撰写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书面文字材料的错误,口耳相传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音近而发生讹变。但是我们应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对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进行质疑。

二、古代文化传承中讹变的类型

(一)因误解内容而讹

在形容人刻苦隐忍、发愤立志时我们常用“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它源于战败后的越王勾践,为了洗雪国耻,苦身劳心。但历史上并没有明确完整的记载,关于此事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文中说到“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但是文章只是提到勾践“尝胆”,并没有“卧薪”一事。到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说:“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中夜潜泣,泣而复啸。”这才出现“卧薪”一事最早的源头,但显然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有出入。“目卧则攻之以寥”,“目卧”是指眼睛闭上,打瞌睡;“蓼”是一种多生长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叶味辛辣,辣蓼晒干后秸秆可作“蓼薪。“目卧则攻之以寥”意思是打瞌睡发困时燃烧蓼薪发出刺激性的气味来提神。

“卧薪尝胆”连用并作为一个完整的成语,最早出现在宋代苏轼《东坡集》续集九《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此后,“卧薪尝胆”一词开始广泛使用,但是“卧薪”一词早已被望文生义成躺在薪柴上的意思,原始的意思反而被大家忽略。

(二)因形近而讹

因为很多汉字的字形相近,因而在传抄引用时极易发生鲁鱼亥豕的错误。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走”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是“先马走”。

“牛马走”作为自谦之辞较早见于梁代萧统《文选》所收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唐人李善注曰:“走,犹仆也,言己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辞也。”此后仿效者甚众。宋代吴仁杰最先提出质疑,在《两汉勘误补遗》(卷七)言:“牛当作先,字之误也。《淮南书》曰:‘越王勾践亲执戈为吴王先马走。’”今人钱钟书也肯定“先马走”为司马迁之谦称,以李善注为“曲解”。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质疑,是因为根据现有材料,发现在唐朝以前,除了司马迁外,没有人使用这一词语。从语言发展的规律来说,这是反常的,只能说明唐朝以前并没有这一说法。“牛马走”的广泛使用在于唐宋之后,而最终溯源,又无不回到《文选》。这当是后人沿袭了《文选》的错误写法,是以讹传讹的结果。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文选》的广泛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宋仁杰提到的《淮南书》这个例证很有说服力,《淮南子》成书早于《史记》,在《史记》中,司马迁引用过不少《淮南子》的材料,而《淮南子》中正是“先马走”一词,东汉高诱注《淮南子》这句话时说:“先马走,先马前而走也。”

从释义的角度来看,“先马走”的意思也很符合《报任少卿书》的语境,“先马走”简单理解就是走在马之前,古代贵族外出乘坐马车,而“先马走”自然就是走在马之前的马前卒,即赶马车的仆人。“先马”一语先秦已有,《荀子·正论》:“诸侯持轮、挟舆、先马。”“先马”即赶马。而且“先马”也是一个官职。清代的顾炎武《日知录》曾考证“先马”“洗马”“前马”实为一事,“前马”即“先马”。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这里的“洗马”就是侍从官、属官,侍从官为“马前引导之人”,是由秦代设置,汉代延续,一直兴到清代的一种官职。司马迁用在文中是意在表达自己的卑微,显然是谦词。但是长久以来,大家都认定是“牛马走”,作为谦词的“牛马走”日益流行并被广泛、频繁使用,渐渐代替了“先马走”的位置。

(三)因音近而讹

有些汉字因为读音相似,在口耳相传时常常出现讹变的现象。这种音近变体在地名中较为多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条:“高奴县,民俗语讹,谓之高楼城也。”卷二十一“汝水”条:“贾复城,俗语讹谬,谓之寡妇城。”就是典型的例子。音近而讹的现象在俗语中也很普遍。像“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从字面上很难讲通它的意思,但其实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古汉语的音里面没有j、q、x这三个音,它们都是由其他音渐渐转变而来,南方有些偏僻地区,发展比较落后,并没有被官方普通话“统一”,方言中保留着很多古音,比如“家”“鞋”等字的读音。“鞋子”的读音同“孩子”的读音是一样的,这个俗语就慢慢发生讹变。“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就很容易理解,要想逮住狼就要多跑路,不能怕破费鞋子。

讹变的现象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并不只有以上三种情况,像字形发生变化比如繁转简时很容易讹变;文章中出现重文用符号代替时很容易被后人看作其他的字;还有一些是因为政治原因,避讳改用别的字时就易出现讹变,清人刻书,因种族避讳而改字,王利器《杜集校文释例》四十三论《清人避讳改字》举例如宋本《有感五首》之五:“胡灭人还乱。”“胡”改“盗”字;《塞卢子》:“胡行速如鬼。”“胡”改“寇”;《赠严公武》:“胡骑忽纵横。”“胡”改“贼”。皆是也。

[1]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M].中华书局,1979.

[2]赵晔撰,张觉注.吴越春秋译注[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4.

[3]钱钟书.管锥编[M].中华书局,1999.

[4]郦道元,注,陈桥驿,注译.水经注[M].中华书局,2009.

[5]王利器.杜集校文释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王慧(1993-),女,汉族,山东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

J

A

1006-0049-(2017)15-0118-01

猜你喜欢

牛马越王勾淮南子
原本《玉篇》引《淮南子》校勘学价值举例
韩国学界的《淮南子》研究
卧薪尝胆
牛马行
日本学界的《淮南子》研究述略*
泡温泉
开心一刻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