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美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研究

2017-01-30张琬茵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原文美学文学

张琬茵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从翻译美学角度浅析文学翻译研究

张琬茵*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要求准确通顺,又要把一种语言信息尽量完整的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与此同时,翻译也是一种美学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译者的不同审美方式,可以呈现不同的包含艺术因素的译文。因此美学对翻译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本文通过谈论翻译美学与文学翻译的关系,探讨当代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及借鉴价值。

翻译美学;文学翻译;借鉴意义

一、引言

翻译美学作为近阶段的一门新兴学科,因为它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成为文学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且极有价值的领域。近年来中国的翻译美学发展快速,有很多著名翻译家如傅仲选、毛荣贵和刘宓庆等大家都走在了翻译美学的前列,他们提出的许多翻译美学原则,都很重大且有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这篇论文主要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对文学翻译的意义与价值。

二、翻译美学的出现、发展及研究对象

谈到翻译,一般严复的翻译三原则会最先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其中“雅”字指简明优雅,它就包含了翻译美学原理,指翻译文章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结构要完整优美,不断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在我国,对于翻译美学的研究也有很多并且影响深远。

首先,中国古代译论中就含有隐形的美学概念。中国古代最朴素的唯物观,认为越接近事物的原始状态越能发现事物的“真、善、美”。此观点反映在翻译理论上就要求译文要忠实原文的内容,反对用浮夸和华丽的句子,就是要保留原文的“真”。其次,中国传统译论中包含了显性美学,从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强调“内容真”和“形式美”,也都没有跳出我国古典美学领域。之后又经历了来自朱自清、林语堂等人的阐述和发展,使得“信、达、雅”这一金科玉律在中国译坛的地位更加牢固。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译论刮起了一股文学翻译美学之风,将文学翻译提到美学的高度。是中国翻译和美学在更高层次上的完美结合,推动了中国译坛的新发展,并为后人的研究垫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增加,在吸收和借鉴西方美学译论的同时,中国学者也不忘提出自己独特的翻译美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朱光潜首先提出“翻译美学”概念。翻译美学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已然成为中国翻译界中的热点议题。

有些翻译家另辟蹊径,从翻译"美"的相反特征出发研究使得翻译美学的内涵不断扩展延伸。著名翻译家毛荣贵先生就认为汉语很擅长使用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模糊”感,在他的《翻译美学》一书中,作者详细阐释这种模糊美及其成因和从多视角理论分析下的模糊语言等内容(毛荣贵,2005:104)。正如著名翻译家奚永吉先生曾提到的:艺术家们常常有化丑为美的观察力。所以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就详细的讨论了简单的美与困难的美的定义与不同之处。

三、翻译美学的基本主张

翻译美学不是一种飘忽的概念,而是一门具体的学科。简单的了解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任务,同时结合著名翻译家刘宓庆先生的观点得出,我们可以将翻译美学理论研究者的基本主张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翻译活动是一门科学的艺术。因此翻译艺术在翻译活动中具有普遍性。不论我们面对哪类文体的翻译资料,翻译的过程始终存在着审美的选择和加工的需要。这个过程中,对翻译资料的精炼提纯和反复修改也就是一种创造美和艺术的过程。审美意识也就是美感,会给予我们的原文和译文一种神奇的力量,如果缺少这种力量,好的文章文显不出它的好处,精彩的句子显不出它的精彩,华丽的词藻显不出它的华丽。跋涉译林,只有披荆斩棘之苦,而绝无细赏奇花异草之乐;攀爬译山,只有手足并用之累,而绝无静观云海涌泉之趣。

第二,对原文的忠实模仿和对译文的美学创造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是一样重要的。就连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先生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也将“信”字放在了最前面的位置,可见其重要性。但一部文学译著是否能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和史论家的肯定,既取决于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更取决于译作的美学价值,因此对原文的忠实保留在翻译美学的研读与实践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在文学语篇的美学要素中,语言形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既要求忠实原文的内容,又要求审美意义上的形式美。这就要求译者既要遵守语言使用规范,又要尽量保留包含在原文之中的美学要素。只有这样,才能在保留原文作者思想观点的同时,展现译者独特典雅的美学元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代文学翻译研究要有所发展进步,不但需要吸收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需要吸收翻译美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译者,既要在继承传统与现代翻译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仔细研读各位大师与学者的杰出先进观点,又要巧妙运用翻译美学的基本主张,建设具有普遍性的翻译美学理论知识体系。最后,在实践方面,对于文学的翻译也只有与翻译美学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在实践中践行古今中外大家提出的多种翻译原则,推动翻译美学乃至翻译事业更好的发展。

[1]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柏然.当代翻译美学的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

[3]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4]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五洲传媒出版社,2006.

张琬茵(1994-),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

H

A

1006-0049-(2017)15-0113-01

猜你喜欢

原文美学文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外婆的美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