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1-30高佳佳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

高佳佳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中山 51009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佳佳*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中山 510091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者,是培养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骨干力量,既是教师也是管理干部,是高校组织中不可或缺的成员。高校辅导员具有特殊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责任,但由于现阶段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以及相对模糊的工作定位使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危害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针对这种现象查找原因,采取有利对策,改善辅导员工作的能效。

职业倦怠;高校辅导员;对策研究;成因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校园里学生的贴心人,担负着指导学生心灵成长和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的任务,对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包括: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大学生开展学业规划,树立良好的学风,坚持心理辅导,建设大学生骨干队伍,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干部,应对学生的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公共生活的稳定等等。随着高校办学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对他们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然而,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态行为,工作中的个人心理感受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情绪投入,对学生管理教育的质量会有所降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受到相应影响,因此,必须针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积极采取补偿和预防的对策,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改善当前的工作状态。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

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职业倦怠是指由于工作强调高、工作时间长、任务量饱满等造成的人的心理、身体的疲惫状态。典型的职业倦怠的定义包括情绪耗竭、去个体化、个人成就感低落三种状态。情绪耗竭其具体表现是情感极度疲劳,情绪极度低落、丧失工作热情,缺乏工作活力,整个人似乎有一种抽尽、耗竭的感觉,造成心理的紧张和挫败感,无法有效地致力于工作,是最有代表性的工作表现。去个性化考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度,表现为对他人冷淡、失去热情、没有同情心等。成就感低落是自我评价认识,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出极度不满意,觉得难以胜任,对所从事的职业意义评价很低,对自我效能进一步弱化,丧失成就感和自信心,是职业倦怠行为的反应。综合起来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是在一定的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情绪、行为、身体的衰竭状态。

调查资料显示:高校辅导员中一半以上的人觉得工作繁杂,没有作为,对每天的忙碌感到疲惫;更有近70%的人觉得工作没有前途,不长久,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信心;也有90%的辅导员对工作感到忧虑,总是担心学生惹出事情来。高校辅导员中普遍认为自身学习专业与从事工作没有具体的相关,在学术研究领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工作的未来没有信心,同时经常感到心情烦躁不安,呈现出无助状态。高校辅导员中职业倦怠程度的存在已经逐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并着手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和纠正这种状态。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的形成原因

(一)工作职能因素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比较高,然而辅导员却对自己的工作成就感极低。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责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是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纪律严明,作风端正,业务精炼,勇于奉献的全面人才。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也要求他们必须能够吃苦,坚持岗位,保持手机全天开机,随时亲临工作现场等具体性的安排。辅导员的工作没有学术研究领域的工作,总是沉浸于细碎、繁杂的日常事物,工作缺少成就感和荣誉感,常常感到自己在学校中的社会地位与专业教师有差距,因此容易产生倦怠情绪。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负荷很重,除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管理和服务,还扮演着众多的生活角色:如心理辅导、安全管理、生活指导、就业咨询、职业规划和学业传授等等,任务繁重,思想压力和承受能力都存在考验,许多工作都需要辅导员一个人来解决。在工作的时间和空间上都缺乏相对的独立性,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还需要经常加班,接听无数的电话,处理学生的大量要求,解决各种问题,没有相对的个人私有时间段,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个人生活空间。因此,必须能够承受这种工作性质带来的压力。当压力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不堪重负时,必然会导致精神和情绪的衰竭。

(二)社会环境因素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管理干部,必然需要面临教育改革的压力以及社会对管理干部的种种要求:如职称、学历、论文等等,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迅猛趋势下,辅导员也必须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不断充电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边学习边工作,因此,他们同样面临着工作、生活和学业发展的重重压力。辅导员工作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个人时间,消耗掉许多时间和精力,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而职称评定必须要求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学术论文,许多人都难以完成。从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发展上看仅有少部分人就此走上行政管理领导岗位,大部分人想转换到教学工作上都鲜有转换机会。艰苦的工作付出与岗位的实际收入之间还存在着极端的不匹配,都一再的让这一岗位出现职业倦怠现象。

(三)个人因素

高校辅导员自我抱负与自我价值之间存在的差距使他们对工作逐渐感到倦怠。辅导员队伍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这样的工作素质和自身优势使他们对自己都有很高的自我抱负期待,然而,现实中的工作和困难使他们不能实现自我的认知价值,对工作现状准备不足,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自我抱负的满足,这会进一步

降低他们的自我价值感,产生挫折情绪,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逐渐形成了职业倦怠。还有许多高校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缺乏兴趣,期望与实际不相符,想在高校中从事教学或其它的行政管理,面临当前社会竞争、就业困难的现状,勉为其难的从事辅导员工作,无意在这个岗位寻求更大的发展,都使这只队伍的负面情绪增强,产生出职业倦怠的现状。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解决策略

高校辅导员在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会出现职业倦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长远考虑,通过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逐步缓解和预防。其中,学校组织的管理和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的职业倦怠状况,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优化辅导员职业的生活质量。

(一)关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危机和机遇。年龄的增长会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更多的职业倦怠,因此,应针对出现的矛盾进行调整和化解。当前,高校辅导员基本上是年轻化,大多在30上下,因此,应关注30岁以后辅导员的心理变化,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做好职业生涯的管理。学校应将岗位的职业目标、预期设想和当前的工作环境、个人成长以及实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对辅导员进行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减少他们的思维波动和焦虑情绪,增强其对工作的信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实现开发工作潜力、发挥指导作用,实现自我发展的优化效率。良好的管理可以让辅导员不接受环境变化的干扰,形成自我的成就感,从而解除对岗位的职业倦怠。

高校应分步骤分层次的改善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提升机遇。在职称评定领域,设立独立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管理程序,制定出与学生工作相联系的业绩评定标准,培养出热忱工作、专心投入,富有较高理论修养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的辅导员,形成专家型的队伍。在岗位晋升上,高度重视管理干部的学生工作经历,重点培养校方的行政管理领导,将辅导员岗位作为高校党政干部后备力量的选拔和培养基地。在学历提升上,对辅导员的在职攻读、学历晋升、外出培训、业务进修等实行优先推荐和支持鼓励政策,并纳入学校的教师培训计划,帮助辅导员实现自我提升。同时,做好岗位的分流工作,对有意愿从事教研、行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在满足相关规定标准的前提下,遵照他们的选择,支持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岗位的转化。

(二)加强管理,缓解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情绪是长期的工作压力不断积聚产生的不良情绪,而不是单单对一起事件的即时反应,这种低强度的循序递进会潜在的对辅导员工作产生影响,逐渐发展后降低工作的效能和质量。因此,学校应从减缓工作压力做起,针对辅导员工作的性质进行相应的调节,缓解和预防工作中产生的职业倦怠情绪。首先,应合理的界定辅导员的工作范畴,通过制定详尽的工作说明,划分职责,明确义务,减少工作职责范围内的其它干扰,减少无谓的工作消耗。此外,弹性化辅导员工作的时间管理,减轻他们的工作负荷。辅导员可以勿需严格坐班,办公室可实行轮流值班制,及时处理完成行政事务后,可以自行安排时间。辅导员办公室可设置在学生公寓里,方便他们及时处理所管学生的出现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工作效率。配合相应的考核管理,杜绝弹性工作制带来的懒惰、投机现象。

(三)优化辅导员工作的组织环境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很大,是决定其主观支持维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主观支持来自于个人的情感领域,是个体能够感觉到的正面支持。客观支持则对其觉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校管理应高度重视这一影响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出优质向上的组织环境,关心辅导员的社会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协调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对辅导员工作及时给予外部支持,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力的绩效反馈,建立校方和员工之间的交流平台,提供给每个人成长发展的职业向上空间,不断采取积极对策挖掘他们的个人潜能,彰显出职业成功的机遇,尽最大可能地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压力,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一方面通过建立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做好职业化的工作培训,让辅导员在管理交流、培训提升中增强工作的成就感,胜任工作,从容面对各项工作需求,从根本上遏制职业倦怠的产生。另一方面,加强组织关怀,解决辅导员的实际需要,针对岗位上年轻人的需求尽可能的提供帮助,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在工资发放、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领域给予扶持和政策倾斜。

(四)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心理调节

高校辅导员加强自我调节、释放压力是降低职业倦怠,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坚持自我反省,客观看待工作得失,及时关注和纠正自己的心态,加强心理调节,预防职业倦怠的征兆。首先,应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工作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持乐观豁达的面貌,防止学生的负面问题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合理调整自我抱负的水平。工作中正确看待取得的成绩,适当的调节自我抱负的水平,减轻职业倦怠感,提升自我价值。再次,抽时间进行学术研究,辅导员应挤时间进行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通过自己的学术成果展现职业成就感,降低倦怠心理。最后,做好自我调节。自我调节、劳逸结合是应对压力,自我调整的最佳办法,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波动。学会自我减压和自我调整就能够化解不良情续,保持健康积极的工作状态。高校辅导员可以积极参加学校各类团体和学术组织,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与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既能够调节身心,缓解工作压力,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同事遇到困难时能够伸出热情的手去给予帮助,也能够得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相互间的了解和倾述使压力得到宣泄和释放,就能够增强挫折的抵御能力,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改善职业倦怠。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工作治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坚持长效治理。高校应针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动态监控管理,通过调查统计和现象筛查得到一手的管理数据,制定出具有完整操作性和良好通用性的职业倦怠防治管理体系,扎实稳定的改善工作效率。

[1]杨洋,陈世纪.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12).

[2]郭严俊,蔡蓉,赵勇.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1(5).

[3]高晓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4).

[4]蔡亚敏.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高佳佳(1988-),广东中山人,硕士,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G

A

1006-0049-(2017)15-0073-02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