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重构商榷
——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为例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教科书重构课程标准

王 江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重构商榷
——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为例

王 江*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 汉中 723000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广大一线教师的好评,但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就是课文标题与课文内容不一致,对历史发展的断代及历史发展的顺序性把握不够,故十分有必要对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进行重构。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重构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依据和工具,同时也是学生预习、复习以及进一步探究学习重要的参考资料,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载体和方向指导,因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否正确、编排是否科学合理关系重大。笔者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为研究对象认为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需重构。

一、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述

自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针对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许多一线历史教师、专家在肯定新教材成绩的同时,也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将对这些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加以梳理,以便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问题。从宏观层面看,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多指出高中历史教材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杨奎松说:以课程教材研究所编的‘人教2007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为例,可以看到我们中学历史教科书里面存在着怎样多的问题。”[1]另外一线教师张晓茹认为“作为高中历史新课改一线教师,殷切希望拥有完美无缺的历史教材。然而,编写历史教材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其工作量大、难度高、要求严,因而很难做到尽善尽美,难免存在着一些编写疏漏和值得商榷的地方”[2],虽然这是一线教育实践者对教科书及编者的理解之同情,但还是反映出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是存在问题的。重庆市南华中学唐挥老师研究发现“主要体现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过分追求历史的专题化与整体化,违背了历史学作为一门唯一科学的本真,更脱离了现今中学历史基础教学的实际。”[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的优缺点将进一步显现出来,故以上各家提出了真知灼见。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亦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拿来求教于方家。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失误及内容重构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失误

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中,存在一些内容编排不合理之处,例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与《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存在重叠部分,这是为了使课题整齐划一而人为地割裂了秦汉政治的整体性;《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其中《资政新篇》的颁布当在天京事变之后,而此处置于天京事变之前,明显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时间逻辑性,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本来时序性、系统性就不强,加之此处时间编排的失误,难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其他地方类似问题不一而足。现在我们来看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中,共有“夏商政治形式”、“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三个子目,其失误之处在于:

1.教科书课文标题与内容不一致

上文说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共有三节内容,而其主要问题出在第一子目“夏商政治形式”,其标题点明了此节时间断代为“夏商”,即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现在我们再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历史知识的特点,这是学习历史的一大基本原则。我们再看本节内容又包括“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条件与标志”、“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五帝时代”及“夏商政治形式”四部分,其中从本节知识点的分布来看,“夏商政治形式”只占本节知识点的1/4,;从本节教材内容分布来看,“夏商政治形式”只占本节教材内容的1/2。另外,“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条件与标志”、“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五帝时代”三部分内容在历史时间断代中明显早于夏商,而此处全以“夏商”二字贯之,则是明显的知识性错误,不符合历史知识的时空确定性,再就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言,这也是不科学严谨的,中华文明早期诞生至“五帝时代”这一历史阶段远远早于“夏商”时期,其反映的突出问题是课文标题与课文内容不一致。这个问题对于教师教学而言可以灵活的重构教学内容;但这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则存在一定的误导和干扰,不便于教学目标的准确顺利实现。如果历史教科书本身内容文不对题、历史断代分期含混不清则一定不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时间序列、空间坐标、历史图标和逻辑要素”,故知识的错误则是从根本上导致历史学习失败的因素。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在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过程中务必做到准确、精确,使课文标题与内容尽可能的一致;对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立即纠正。

2.课程标准总目标设定与具体目标之间不一致

对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如下:“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而《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对高中历史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的要求是:“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4]这也符合中学生历史学习的特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必从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着手,需从中华早期文明的诞生出发追寻祖先的足迹,从中华文明之源点追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踪迹。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时亦应该追本溯源,努力探索中国早期文明产生、传说时代与考古发现及五帝时代诸问题,这是笔者对“课程标准”总目标的解读,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只有“宗法制和分封制”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两点,没有从中华文明之源的高度去关注“夏商”以前的政治,这正是新教材“体现出极强的层次化、体系化、专题化和整体化。人为地割裂了三者(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间的自然联系”[3]体现出21世纪初期的特征,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致的,它们通过对历史的解构造就了专题的、碎片化的历史编撰风格,故在选取历史知识时也呈现出断章取义的特点。

在此种时代背景下,在具体《课程标准》要求与总体课程目标要求不一致的条件下,很多一线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完全忽视中华早期文明产生、传说时代与考古发现及五帝时代的重要性,任意截取和删改历史知识。“对教材的有些内容,课标不作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就要少讲,甚至不讲。很多老师可以大笔一挥删掉中国早期文明部分的内容,但“由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及其发展道路涉及中国上古时代如何由野蛮走向文明、早期国家的特色、文明初期社会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5]贸然删去此部分内容则会使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变成无源之水、空中楼阁。为何一线教师主张删去中国早期文明部分的内容呢?因为他们在应试教育观念下绝对忠于《课程标准》,课标没有规定就不是重点考试也不会考到则可不讲乃至删去,其实质是对课程标准具体要求部分的盲从,也是《课程标准》总目标设定与具体目标之间的不一致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映。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内容重构

通过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存在“教科书课文标题与内容不一致、《课程标准》总目标设定与具体目标之间不一致”两方面的分析之后,我们从历史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以及学习的系统性、时序性出发,需要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构。

首先,需要修改《课程标准》关于本课的具体要求,使之与总体目标一致。从《课程标准》层面看,其内容设置直接影响到教科书的编纂与高中历史教学行为。上述问题的出现提醒首先我们需要深刻反思进而从顶层进行重构。现行《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具体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由于其对中国早期政治文明及其起源关照不足,故需重构为(1)了解中国早期文明形态产生的条件和特征;(2)理解夏商政治形式及特点;(3)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其次,需要调整教科书课文标题与内容配置。根据《课程标准》重构变化,我们对本课教科书内容进行重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之前划分为“夏商政治形式”、“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三个子目,使得中国早期文明产生及发展硬性归并在“夏商”的框架之下,其态度是十分疏忽的;另外,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固然是重点,但也没有必要对其进行拆解,使得原来自然的系统被割裂。有鉴于此,笔者将本课内容共分三个子目:“中华早期文明诞生与传说时代”、“夏商政治形式”、“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中华早期文明诞生与传说时代”涵盖了以前在“夏商政治形式”子目下却不属于夏商时代的“中国早期文明产生的条件与标志”、“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五帝时代”三部分内容,摆正了历史知识的时空确定性,消除了对学生的误导和干扰;“夏商政治形式”则严格包含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特征,其时间上衔接传说时代下连西周时期;“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则需合并之前的“西周分封制”、“西周的宗法制”两个子目,尽管它在“课程标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经过重构之后为了教学和学生学习方便起见,笔者以为将二者合并为一大子目是合情合理的,这也符合历史知识系统性的特征。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历史大潮下,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取得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好评,它所取得的成绩是我们必须肯定的,但是我们作为新课改一线教师必须辩证的看待新教材,努力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例如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我们就需要从《课程标准》以及具体的教科书层面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构,使之真正成为便于教师教学、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拓展探究历史知识增强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平台。

[1]金羊网.高中历史教材存在很多问题[J].师道,2010(6).

[2]张晓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使用人民版新课标历史教材的一点体会[J].新课程(中学),2012(4).

[3]唐挥.精品中的瑕疵—我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EB/OL].http://www.pep.com.cn/rjqk/sjtx/gzls/pg2004_2z2/201101/t20110106_1006740.htm,20110106/20131005.

[5]朱汉国,马世力.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王江(1984-),女,陕西汉中人,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15-0063-02

猜你喜欢

教科书重构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