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创新研究*

2017-01-30杨红丽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观念德育制度

杨红丽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创新研究*

杨红丽*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新媒体的发展与日臻完善在给我国高校德育环境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凸显了目前高校德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使高校德育环境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探讨当前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新媒体;高校;德育环境

一、新媒体与高校德育环境的关系

(一)新媒体本身就是一种德育环境

新媒体概念是由美国CBS技术研究所的戈尔德马克在1976年率先提出的。但在随后的研究中关于新媒体的概念大家众说纷纭。总结来讲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介形式,诸如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微博、微信等客户端。相对性是其一个重要特征,新媒体会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逃脱不掉被下一时期新兴的媒体取代而成为传统媒体的命运。

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主要是在新媒体作为媒介手段在向人们传输各种各样的信息或帮助人们实现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新媒体、新媒体的具体形式、新媒体的具体传输内容等就构成一种新的空间。新媒体空间作为一种存在能够对在新媒体空间范围内的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新媒体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德育环境。

(二)新媒体作为一种手段影响高校德育环境建设

新媒体对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新媒体为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提供了一种新载体。传统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大到学校整体建筑布局,小到名言警句的选排都呈现出一种单调、乏味的气息,而新媒体以其更易于吸引学生的新颖性和润物细无声的隐蔽性显然更胜一筹。其次,新媒体为高校德育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传统德育知识的传播一般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德育知识传播形式因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而效果不佳。新媒体的发展为教师传授德育知识提供了新的形式,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可以实现与学生的直接性传输德育知识的接触。最后,新媒体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交互作用形式,这种交互形式的隐蔽性可以使我们最大程度的了解获取学生的德行状态,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德育环境建设观念有待更新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人们往往容易记取前者物质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后者意识的反作用。在高校德育环境建设观念这一领域仍存在同样的问题。忽视意识于物质的巨大反作用就容易固守观念的藩篱。当前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观念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德育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德育观念最主要的体现为教师是德育知识的主要传授者,学生是德育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虽然近年来也着重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积极能动作用,但是因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在学校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并未能够真正的体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德育观念就决定了高校的德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这种灌输式的德育活动直接影响最终的德育效果。

(二)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内容有待充实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直接导致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内容上的偏狭。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内容上的偏狭不仅体现为教师作为主要传授者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德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既然教师是德育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那么教师本身的道德知识、道德素养、道德视野、道德境界就直接影响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学生是道德教育的对象,但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立的人,因此德育要将以人为中心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未能切实把握学生的阶段性身心特征,采取泛化式的道德教育,德育成效未能很好实现。

(三)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德育环境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高校德育环境制度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完善德育环境的制度。目前高校的德育环境制度多是对应传统媒介时代的特征建立起来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德育环境中呈现出新的特征、新的变化、新的趋势,这必将导致两个后果,其一是德育环境建设的相关制度不能够解决新媒体背景下德育环境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其二是相对落后的德育环境建设制度会阻碍新形势下德育环境建设的步伐。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创新举措

(一)转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转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应从提高德育工作者新媒体素养入手。只有高校德育工作者能正确认识新媒体、有效利用新媒体,高校德育工作才能很好地搭乘新媒体发展的快车。首先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更新观念,不能固守以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而进行的道德教育观念,应该认识到新媒体的到来能够给德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性,从而重视新媒体在德育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其次高校应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技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德育中的作用。

(二)发掘新媒体空间的德育内容

发掘新媒体空间的德育内容应与实现德育内容以人为本同时并举。要求德育内容要以人为本是基础性层面的要求。充分发掘新媒体空间的德育内容是要在实现以人为本基础性要求的基础上更加充分的利用新媒体的特征来发掘具有新颖性、独特性、更具吸引性的德育内容,并借以新媒体这一新形式、新渠道呈现出来,发挥新媒体育人于无形无影无声的作用。这也可以更好地契合学生心理特征,促使德育效果更好地发挥。

(三)完善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制度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制度是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有效制度保证,高校德育环境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高校德育活动能否顺利有序的进行。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德育环境建设制度的动态性特征,而适时适势的调整高校德育环境建设的制度。针对新媒体给高校德育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德育环境制度的建设首先应扩大制度保障的范围,将新媒体空间的德育环境列入管理范围。其次应重点从新媒体给高校德育环境带来的变化着手,有重点有层次的完善制度。最后应正视新媒体对德育环境的影响,制度的建设应以促进其优势发挥和遏制其负面影响发生为标准。

[1]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正良.冲突与整合:德育环境的系统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张静芳,陈进华.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2(6).

[5]尹晓春.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德育实效性思考[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4(4).

*宁波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德育环境建设创新研究”。

杨红丽,女,河南郑州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虚拟空间德育环境建设研究。

G

A

1006-0049-(2017)15-0044-01

猜你喜欢

观念德育制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