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调查与思考*

2017-01-30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活动

王 瑞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艺术设计系,广西 桂林 541006



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调查与思考*

王 瑞*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艺术设计系,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成为世界性潮流。而社会实践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大学生长知识、增才干、奉社会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大学生;社会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五年来,围绕提高质量这一高等教育核心任务,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计划,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此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立德树人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等层面,论述创新创业教育在引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从学期制度、学分制以及教育评价、暑期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整体系统改革。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增长学生社会生活经验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大高校在组织此类活动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模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有很多种:专业实践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俭学模式、创业实践模式、暑期社会实践模式。然而大学生的整体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力度不够,普遍认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现状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服务大众,直接感受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部分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院也缺乏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高校假期都要开展的活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大学生走进社会、联系群众、深入基层、学习知识、接受锻炼。每年高校都会精心准备一些社会实践项目,无论在经费还是在人力上都给予很大支持,但目前暑期社会实践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认识不够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教育主要阵地。新形势下影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因素很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遍偏好,缺少思想建设。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同学们对暑期社会实践的热度很高,但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培养目标和意义并不是很了解。有些是带着去玩的心情参加,有些是跟着小伙伴们你去我也去的想法,有些是为了参加后能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时候加操行分,在这种盲从心理的驱使下参与其中。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单一

暑期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学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使学生把课堂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带到社会实践中。就目前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内容来看较为单一,如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本在广西区内完成,大部分立项围绕广西人文,参观革命老区,感受传统文化,或者围绕广西经济调研,或暑期支教等等。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组织结构上就凸显暑期社会实践的单一。这些活动能够使大学生们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操。然而,这些活动的意义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否一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是使大学生们将日常在书本上、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优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才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

(三)暑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迷失

活动效果考评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的重要方式。关键是否有一个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来衡量暑期社会实践的标准。目前高校基本都采用把所有参赛队伍集中在教室通过PPT现场展评和回答评委老师的提问,或者一些高校是采取审阅材料的方式来评分,由于展示时间的局限性,大学生们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质量很难表达完善,这样忽略了大学生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过程,只是单一的评价他们队伍的结果,往往这样评价出来的队伍并非是真正能够代表暑期社会实践的优秀团队,严重挫伤了大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年这样的考评机制也难免一些学生弄虚作假,走走形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暑期社会实践的思考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日益加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全民创业的理念指导下,各高校也在传统专业教育模式上进行各种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意见》中提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由此可见,国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实现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力量,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知。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在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方面加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理解,在实践中培养探索精神,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唤醒创新创业意识。近年来,高校与企业间合作越来越频繁,高校承担了大部分基础研发工作,但理论研究与企业生产实际仍然有很大差距,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需求,从而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暑期社会实践的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现了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有了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引领社会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回报社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将科技创新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调动起来,利用科技创新的成果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促进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推动社会科技进步。

(三)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暑期社会实践的对策

1.构建合理的评价队伍。当前大多数高校没有建立社会实践评价的队伍,应该组建由“学校领导+学院领导+院系团委(团总支)负责人+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代表+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代表”几类人员构成的社会实践评价队伍,负责监控和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质量,保证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有利于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

2.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社会实践评价应该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实践过程评价和实践结果评价相结合、实践内容评价与实践形式评价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反映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鼓励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创新。

3.丰富社会实践评价形式。除了以传统的查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纸质总结材料作为评价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PPT现场汇报,或者运用微信等新传媒展示社会实践成果,发动同学网上投票等形式开展,进一步锻炼同学们的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4.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激励机制。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文件,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学生奖优评定、学年考核、推优入党、推荐就业等挂钩,激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05-13.

[2]冉永琴.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2013.

[3]王淑滨.青春足迹-哈工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法与实例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6年校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校级C类课题: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探究阶段成果。

王瑞(1987-),男,汉族,江西景德镇人,武汉大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G

A

1006-0049-(2017)15-0026-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