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歌曲演唱中的“诗情画意”

2017-01-29

黄河之声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诗情画意画意诗情

林 吟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解读歌曲演唱中的“诗情画意”

林 吟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正确解读歌曲演唱中的“诗情画意”,并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描绘,是歌曲演唱者要具备的特殊能力。本文通过对“诗情、画意”及“诗情与画意”的统一两方面进行分析,强调了只有对歌曲演唱中的“诗情与画意”进行深入理解,才能进行深刻的展现。

诗情;画意;曲调;声音;歌曲演唱

歌曲演唱是音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他的目的就是将歌曲所蕴含的“诗情”与“画意”进行正确的解读,并将其展现给观众。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歌曲演唱中的“诗情”、“画意”

(一)“诗情”

歌曲演唱中的“诗情”是指歌词中蕴含的情感,主要是指歌曲的词作者对事物的认识、感受、理解。 歌词所蕴含的“诗情”是与词作者创作歌曲时所处的背景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歌词的“诗情”是一种音乐的文学,它客观并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歌曲歌词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渗透着作者多种情绪感情。歌词它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它能够把演唱者演唱时的内心体验到的多种情感向听众直接倾诉传达,歌曲演唱者在演唱前要认真的分析并仔细的体会歌词中所蕴含的“诗情”,这有利于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并能正确的表现歌曲的“诗情”。特别是那些歌词的寓意比较深刻,但是表达又比较含蓄的声乐艺术作品,作为歌曲演唱者要更深入地挖掘当中准确的内涵,正确的解读歌词中的“诗情”,才能感受它的奇妙艺术魅力。比如:舒伯特的《鳟鱼》,舒伯特用一种叙事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平凡故事的全部过程,用抒情的基调描述出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用童趣一般的素材揭示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因而,只有对歌词进行深入的体验和剖析,理解并感受歌词中真正的“诗情”,才能进行正确的表达。

在歌曲演唱时正确的理解了歌曲中的“诗情”,还要运用声音的技巧将歌曲演唱者解读的“诗情”用正确音色技巧来塑造符合歌曲的艺术形象。音色可以使歌声富有表现力,音色表现的越丰富,它的感染力就越强劲。音色是歌曲情绪和情感的表现方式,当人们愉快的说话音色就明亮,悲伤时的音色就暗淡,恳求时的音色就比较柔和,愤怒时的音色就很粗矿……总而言之,不同思想、情感和情绪,就有着不同的音色表现。当演唱一首歌曲时,一定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和情绪选择恰当的音色来诠释歌曲。例如,有的乐句歌词表现的是歌曲中的欢快、愉悦的情绪,就要用明亮的音色演唱,有的乐句歌词表现的是歌曲中的悲伤、黯然的情绪,就要用暗淡的音色演唱。不同的歌曲歌词表现出的情绪不同,就要用不同的音色来诠释,才能做到正确的演绎歌曲中的“诗情”。

(二)“画意”

歌曲演唱中,歌曲的旋律和演唱者的歌声所描绘出的画面与意境就是本文所要讲的“画意”。旋律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是由歌曲曲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歌曲曲作者通过自己心灵的体会感受,剖析并运用音乐基本的组织手段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产生了歌曲的旋律。如果歌曲曲作者,借用了民间音乐素材来创作的歌曲,那歌曲的旋律往往就不是曲作者的自身体验,而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共同来创作的。古往今来,民间的歌曲有着数以千年的历史沉积,是中华民族的丰厚艺术财产,它是声乐艺术中的宝贵财宝。各地区、民族、国家的自然环境、生活风俗、社会条件、劳作方式等等都各不相同,这使民间歌曲的取材风格、题材内容、色彩基调、风格形式、表现方法等等也各具特色,歌曲演唱者只有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生活,才能正确地演绎歌曲旋律所表达的画面与意境,表现出歌曲中的“画意”。

歌曲曲作者在调式上的不同运用也直接影响到歌曲的基本情绪,演唱者要正确的解读歌曲中的情感和内容,对调式的运用表现上还要引起注意,才能很好的描绘歌曲的“画意”。例如大调常表现壮丽、明亮、愉悦、自信的情绪,而小调常表现柔顺、伤感、暗淡、悲哀的情绪。还有,要对歌曲的前奏、间奏、速度、表情、力度标语都要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深入体会。这样才能更准确的表现歌曲中内含的“画意”。

歌曲中的旋律所表现的情感,与歌曲曲作者生活体验、文化素养、创作时的内心情感活动、情绪等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歌曲演唱者来说,不仅要对歌曲中歌词中的“诗情”有深入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还要对歌曲中的旋律和歌曲曲作者要传达的意图即歌曲的“画意”要有深刻的理解。歌曲演唱者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这样才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的把握和表现歌曲中丰富的“画意”。

在歌曲演唱时运用什么样的声音才能符合歌曲中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正确的传达歌曲曲作者想要表达的“画意”?音色的调整与运用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歌曲演唱者,拥有了美妙动人的声音,还应具备能够驾驭各种声音和音色变化的能力。面对不同题材的歌曲选择不同的音色诠释其中的情感内容,这对声音就要有一个想象的过程的,把旋律所描述的内容,先在脑海中想象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例如:一首轻柔的曲子,可以想象成“轻柔的丝巾在微风中轻轻飘洒”、“树叶轻轻地飘落在地上”等等这样的音色控制上;一首轻巧的歌曲,可以把声音想象成“露珠滴落”、“雨滴飘落”等等的想象。善于发挥想象,调动音色的变换,诠释歌曲旋律中的各种情感变化,使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与歌唱的发声同时进行,养成用心灵来唱歌的习惯。歌曲演唱者能够结合自身的体会与将原曲的情感意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表达,使歌声发自内心。将想象旋律中的“画意”与声音表现出的“画意”结合起来,传达给听众,做到“诗情画意”的完美演绎。

二、“诗情”与“画意”的结合统一

歌曲演唱是歌曲中的歌词、旋律、歌唱者的声音三者的有机结合,它可以富有“画意”的抒发歌曲内含的各种感情,这些感情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它是一种有丰富思想内容的审美感情。歌曲演唱的奇妙之处还在于:它能够通过人的歌喉,将歌词所包含的“诗情”与歌曲的旋律及歌唱者的声音所表现的“画意”相结合,从而转化为生动、沁人心脾的歌唱。它不仅可以把歌曲中的审美感情抒发出来,还能激起听众的情感回应,形成一种互动。这种歌曲演唱中的“诗情”与“画意”相结合的效应,充分体现了歌曲能够“表情达意”的审美价值。因而,在歌曲演唱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正确地体验歌曲的情感为前提,让歌曲中的“诗情”、“画意”成为歌曲演唱时“表情达意”的核心内容,贯穿歌曲的始末。反之,只注意歌唱的呼吸、发音吐字和姿势等技巧方面的训练,只解决“声音”的技巧问题,不具备歌曲情感的表达与意境描绘的能力培养,就缺乏歌曲演唱的表现力。只有当歌曲演唱中的“诗情”与“画意”相结合的时候,才能够达到歌唱的“表情达意”的最终目的,唱歌技术才可能转化为歌唱的艺术。所以,歌曲演唱中“诗情”与“画意”的结合,是“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的关键。

那么,在歌曲演唱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诗情”与“画意”相结合呢?下面,我将以分析歌曲来举例说明。

曹雪芹词、王立平曲的《枉凝眉》,是首忧伤悲愁的女声独唱歌曲,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曹雪芹历经十年创作并修改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的凄美爱情故事。当看到这首声乐作品时,首先映入了演唱者眼帘的是这首歌曲的题目,从题目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当看到《枉凝眉》这首歌曲的题目时,我想,会想到“悲愁”这两个字,当然,你自然不会想到“愉快”、“喜悦”、“美好”等快乐心情的词语。接着,我们应该认真地朗诵歌曲中的歌词,了解并体会歌词中所描写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从歌曲中的“诗情”开始理解歌曲当中的情感内容。“歌词它是歌曲的内容具体体现,它用文学的创作手法,将歌曲中所要表达的复杂内容与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诗与词的文学形式加以高度的概括,使它更形象化、更具体化,因而它更具有典型性。”《枉凝眉》这首歌对于很多看过《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人来说,很容易就会联想到《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的那对苦命鸳鸯:阆苑仙葩、美玉无瑕、终虚化、枉自嗟呀、空劳牵挂。但是,我们先不要将我们心中所想先入为主的看待歌曲中的情感内涵,可以先看看这位词作者作这首歌曲的歌词时的背景,这样可以体会歌词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枉凝眉》是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中的插曲,胡适的《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说。曹雪芹一生的抱负从未实现,他的爱情也是“父母之命”,如同《红楼梦》中的宝玉与黛玉一般,有情人终难成眷属。歌词中对这一段难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描述的痛彻心扉:若没缘,却又相遇,若有缘,心事怎能终虚化?两人常牵挂,却又不能相思相守的怨偶难成佳眷。如不能从心底认真并用心地体会作者这时痛彻心扉的爱情感悟,又如何能够正确的传达作者的“诗情”?当然也就无法做到用心歌唱来描绘“画意”了。通过了解歌曲词作者的经历,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歌曲是作者通过描写宝玉与黛玉悲愁凄美的爱情故事,来抒发自己对爱情不能自主的愁苦之情。

我们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诗情”之后,接下来,就是熟悉歌曲中的旋律特征,把握歌曲将要表达的“画意”。

把握歌曲中的要表达的“画意”,就是把握歌曲曲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变化,通过歌曲的旋律与演唱者的歌声来描绘歌曲的“画意”。所以,我们必须从认识歌曲的作曲家开始。《枉凝眉》是王立平创作的。为谱写电视剧《红楼梦》全剧音乐,王立平耗时四载多,为寻找只属于《红楼梦》的音符。最后确定用《枉凝眉》作为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歌,理由有三:首先,“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揭示了宝黛爱情的主线;其次,“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预示了结局;最后,词句优美,是一首可咏可叹的极佳歌词,可入乐。这样就有了这首一唱就令人心动的《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这样凄美悲愁的音乐旋律,将曹雪芹笔下的一对痴男怨女的情感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强调了音乐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完美结合。将《枉凝眉》中惆怅和感慨的音乐基调表现的尤其完美,深入人心,刻画出一幅凄美爱情故事的“画意”。

当正确的理解了歌曲词、曲作者赋予歌曲的深切情意,才能让自己有了符合这首歌曲的真切感受。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有感而发。歌曲本身的“诗情”、“画意”我们都能正确的理解了,关键还是我们怎么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情感将我们理解的“诗情”、“画意”有机的结合并绘声绘色的表现出来。“诗情与画意”的结合,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歌曲本身的客观情感体现;二是歌曲演唱者自身的情感体验。在正确的解读了歌曲的“诗情”与把握好了歌曲的“画意”之后,歌曲演唱者就要把歌曲作品本身的客观情感体现与自己本身的情感体验这两种感情相结合,做到“诗情”与“画意”的结合统一。

《枉凝眉》的悲愁之情始终贯穿于这首歌曲的始末。整首曲子都表现了一个“愁”字,两人有情,却不能终成眷属,泪流殆尽,人如落花入土,黯然逝去。第一段描写黛玉与宝玉有缘无分的爱情,相遇却不能相爱。旋律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第二段描写宝玉与黛玉互相牵挂却不能厮守终生的爱情结局的悲叹,旋律线条起伏较为明显,情绪波动较大。歌曲的歌词和旋律都较多的抒发了作者的悲愁之情,使歌曲情感的更加地细腻、真切。只有能够正确地体验了歌曲的“诗情”,较好的把握歌曲想要描述的“画意”,把“诗情与画意”同歌曲演唱者自身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起来,达到情感上的有机结合统一,这样就有了歌曲演唱者想要表现这首歌曲的“诗情与画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诗情”、“画意”它们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一个完美的、和谐统一的整体,两者在歌唱中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演唱者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对生活、学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观察、体验、感受,才能对歌曲演唱中的“诗情与画意”进行深入理解并深刻表现之,才能用最美的“诗情”传达最深的“画意”,为听众呈现一幅有丰富的“诗情与画意”的美丽画面。■

[1] 顾楠.舒曼钢琴小品中的诗情画意[J].大众文艺,2009,10.

[2] 陈黎丽.诗情·画意·他山集——汪立三及其钢琴音乐探究[J].福建艺术,2003,06.

[3] 庞博.中国钢琴作品中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境[J].音乐创作,2014,03.

林吟(1962-),女,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西安音乐学院访问学者,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诗情画意画意诗情
刘少民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那些诗情,那些画意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诗情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论中国纱罗织物的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教学实录
妹妹,别把我惹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