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勋伯格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
——《钢琴小品六首》

2017-01-29

黄河之声 2017年10期
关键词:勋伯格调性作曲

胡 超

(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浅析勋伯格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
——《钢琴小品六首》

胡 超

(吉林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音乐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一方面,十二音作曲技法对于传统作曲技法的进一步革新,弥补了传统音乐体系僵化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钢琴小品六首》确实勋伯格成熟阶段前的探索期,又称为“无调性”时期(晚期浪漫主义向十二音作曲技发的过渡时期),本文就勋伯格十二音作曲技法中平均作曲在《钢琴小品六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音乐工作者在相关音乐的理解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勋伯格;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钢琴小品六首

艺术的齿轮从未停止过转动,钢琴音乐的创作归根究底也是一个“破”与“立”的状态。何为“破”,新型创作手法的无调性音乐《钢琴小品六首》是破,打破固有思维;何为“立”,以自身创作经验为基础,对前人之道进行总结归纳,而建立十二音体系的立,成立完备理论立体。勋伯格的“不破不立”对二十世纪音乐发展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

一、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与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的创作背景及联系

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忠于现实,还原现实。二十世纪初期,整个社会处于一个重大变革阶段,文化领域浮浮沉沉陷入困境,这影响着人们对艺术审美及创作的深层次“开拓”。勋伯格试图站在对立面不断审视现实,一次次用音乐进行尝试与探索,表达真正鲜活的自我。而《钢琴小品六首》恰恰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走向极端后的一个必然产物[1]。《钢琴小品六首》的无调性实质是表现主义,不同音符之间的结合区别于传统音乐的固定模式(以某个音为中心点),和弦之间在感觉上宽泛了集合。勋伯格在社会层面的压力(欧洲经济危机,世界大战)下,通过《钢琴小品六首》的自由无调性音乐释放恐慌和抵触情绪,因为“一件艺术品,只有当他把作者内心激荡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的时候,他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激情内心情感的激荡”。这样的情感色彩前所未有,带有一些晦涩的绝对性,也由此,成为十二音作曲技法体系建立的先决条件。《钢琴小品六首》对于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而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同样的时代背景,不断深化的社会矛盾与人文思想之间,理智与情感的碰撞以及失衡,勋伯格深刻的意识到,真正的反抗唯有去打破它。十二音体系的建立,正是他所找寻到可以替代无调性的新的音乐结构。《钢琴小品六首》自由无调性思维的应运而生,与十二音技法思路之间并非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承接与推进的过程,这打开了勋伯格创造十二音技法的大门。

二、勋伯格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之于《钢琴小品六首》的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音乐的发展必须以无调性作为转折点,从而建立新的音乐结构体系,这是一个不可逆发展趋势。首先,十二音平均技法能在《钢琴小品六首》中的找到“根脉”,在《钢琴小品六首》的第一首小品音乐里,将传统作曲和声里并不常使用音程与和弦进行“排列组合”,以这样的方式达到新的效果:大七和弦的反其道成为高音工具,意图在突出主题音响的重要;三全音音程作为高潮推动力,来维持全曲的紧张感。这样音乐线的走向和构成,正是十二音体系中以平均技法的方式有别于传统作曲的技法,赋予了小品音乐新的生命。

《钢琴小品六首》第四首小品音乐里,对三全音的运用可谓是匠心独具,从“小二度+三全音”到“小二度+三全叠音”到“小二度+三全音”形成“倒影”,紧接着“大二度+三全音”,最后“小三度+三全音”。仿佛看到了十二音体系将十二平均律存在着多种移位组合的数学思维方式。

而《钢琴小品六首》的第六首小品音乐中的旋律线条,打破常规,将主旋律放在中声部,乐句从弱拍开始,收尾呼应的逻辑发展特点[2]。这隶属于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中的“倒影”关系,以此来回归情感基调并点明主旨。

其次,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是基于情感表现的艺术表现手段[3],有逻辑有条例的将乐思罗列出来,这是《钢琴小品六首》中,第三首小品音乐风格沉郁顿挫,舒缓中透露着沉重的气息,好似刻意为之由让人不禁反思,从中反映人们对当时昏暗不明社会的彷徨、苦闷。第四首小品音乐节奏多变,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右手掌握主旋律,左手支撑主和弦,左右手的配合是音乐失去一定流畅感,却增添了音色的冲突带来的挣扎感,让情绪更为饱满;第五首小品音乐里,左右手各行其是,自成一格局却相互引导的创作技法,似乎将一个人一分为二,时而自我肯定,时而自我否定,让音乐具有即冲突又和谐的矛盾感;而第六首小品音乐最为终篇,整个乐曲节奏变缓,情绪逐渐沉淀下来,是历经风雨过后的寂寥与哀切,是知晓万事万物尘归尘、土归土的平静。

三、结语

十二音平均作曲技法作为一种音乐创作手法,是风格的体现,也是表达音乐的方式。在《钢琴小品六首》中能反复验证到平均作曲技法的体现,进而证明音乐都是一个不断递进、前进的过程,希望十二音体系能在平均作曲技法上汲取前期创作精粹,进一步发展完善。■

[1] 孙耀祖.浅谈对现代音乐的审美——从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谈起.北方音乐,2011,01.

[2] 冯璐璐.勋伯格自由无调性音乐的作曲技法与创作特点分析——以《钢琴小品六首》作品Op19为例.西安音乐学院,2011.

[3] 杜勃兴.十二音体系作曲技法简介.交响,1985,01.

猜你喜欢

勋伯格调性作曲
勋伯格十二音作曲法中空间观念的演进逻辑
——兼论阿道夫 · 卢斯的空间观及其影响
逐梦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种族身份、道德主体与救赎的哲学意义
——评《勋伯格与救赎》①
邀你来我家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勋伯格多变创作风格之探析
George Gershwin
界定·分析·理解
——泛调性音乐分析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