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风格和艺术特色简析*

2017-01-29

黄河之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李斯特浪漫主义歌剧

谭 璟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风格和艺术特色简析*

谭 璟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是李斯特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李斯特个人艺术特色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从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种类作为切入点,研究和分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李斯特;风格;钢琴改编曲;艺术特色

弗朗茨·李斯特是19世纪匈牙利的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极大地发展了钢琴的技巧发展,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在钢琴成就上具有“钢琴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作品,例如《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等,并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是伟大的音乐革新家,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一、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种类

李斯特作为19世纪伟大的钢琴家,一生创作的钢琴作品比较多,涉及到的题材比较众多,主要有交响乐、歌剧、弦乐等方面,运用多种创作技术方式把以往的音乐形式记忆整合和修改,运用钢琴区的形式再把音乐表现出来,表现形式更加鲜明、丰富。这些琴改编的作品具有李斯特鲜明的个人特点,存在着较大的艺术价值和流传价值,深得人们的喜爱。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主要有弦乐和交响乐、声乐作品、歌剧和咏叹调的改编等方面。在弦乐和交响乐的改编方面,主要来源于交响团、管弦乐队,李斯特依据自己独特的视觉和超强的创作技能,将以往的旋律加以改变,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例如,李斯特根据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改编而来的《婚礼进行曲》以及《小精灵之舞释义曲》,改变的曲风节奏明快、旋律优雅,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声乐作品的改编方面,李斯特主要针对德国、奥地利境内流传的、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改编的主要部分是伴奏部分,充分运用炫技式的手法使得钢琴伴奏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使得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歌剧和咏叹调的改编方面,李斯特主要是对原作的序曲部分进行改编,具有鲜明的李斯特个人风格,歌剧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音乐形式更加多样,在李斯特的改编下,变得更加癫狂、奔放,从而有效地增加原作的艺术感染力,突显原作的戏剧人物的的冲突,使得戏剧中的任务性格更加饱满、鲜明。

二、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风格

(一)浪漫主义风格

在钢琴改编上,浪漫主义风格是李斯特钢琴改编的重要特点,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也是钢琴改编作用的主要风格。这种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是与当时的匈牙利社会的浪漫主义思潮有着直接关系。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李斯特在钢琴改编曲中便将这种浪漫主义思想融入其中,使得钢琴作品不仅具有旋律的激昂和音色的跳跃,更加具有李斯特炫技式的钢琴手法技巧和充实原曲的浪漫主义气质。李斯特曾经针对自己的钢琴改编曲,明确指出钢琴曲改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各个时代具有浪漫、抒情等特点的音乐和歌曲加以传播、创新和发展,便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实现钢琴作品具有的人文情怀。这是本着这种理念,李斯特钢琴将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加以整理和改编,形成了独有的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曲,使得这些作品重新焕发出光彩,在钢琴音乐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创新性的创作风格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风格除了浪漫主义风格之外,在一些改编曲中还有鲜明的创新风格。在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作品中,不难发现其和声处理较好。在以往的西方音乐中,和声额效果较弱,无法很好的表现和声的作用和效果。为了改编以往西方音乐中的和声偏弱的情况,将和声的积极、奔放的音乐效果表现出来,李斯特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灵敏度,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和声表现方式,这种和声的表现方式是将简单的音乐色彩元素复杂化,便于更好地表现多样化、多层次的音乐色彩组合。由于这种复杂化的音乐色彩搭配使得和声的表现形式更加饱满,使得西方的古典音乐的节奏更加自由,使得钢琴作品富有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在李斯特创作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音乐形式和内在情感之间的协调统一。在音乐作品中,尤其是歌剧作品中,音乐的旋律、节奏的恰当与否,直接与戏剧人们的神态、语言、行为的表现方式有关。如果选取的音乐形式不恰当,表现的效果就不尽人意。所以在歌剧音乐中中,音乐的适当选取显得至关重要,注重音乐与作品主题之间的统一和完美契合,使音乐与歌剧之间成为一个整体。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李斯特采用的改变方式是压缩戏曲结构,注重每个章节序曲和谢幕曲对整个戏剧作品及相关音乐的主题的概述,从而使得音乐形式与序曲之间的衔接,有效地表达出歌剧的主题思想。另外,在钢琴奏曲上,李斯特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不管是钢琴音乐表达形式还是其手法技能,李斯特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极大的丰富了钢琴改编曲的曲目形式和曲目风格,使得钢琴的手法技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李斯特在其中的主要贡献便是将钢琴独奏向交响乐队的方向发展,这种创新灵感来源于管弦乐队的启发,使得钢琴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有效地增加钢琴的艺术感染力。

(三)戏剧风格

戏剧性的创作风格主要体现在对歌剧的钢琴改编曲上,由于戏曲本事具有鲜明的冲突特点,在当时的西方歌剧中主要的表达主题是人民大众与统治阶级的矛盾、英雄式人物与仇人间的矛盾抑或情人间应误解发生的矛盾,因此带有很强的戏剧感染力。为了更好地表现这种主题,李斯特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增加音色的强弱变化,便于有效地表现这种歌剧的矛盾属性。例如,李斯特对钢琴曲《威廉·退尔》中的第一部分改编,便是在低声部时候,加入适当的震音,并适当的提高音量,从而表现矛盾冲突将至,同时注重中震音与半音音节之间的交替使用,使得观众能够充分感受矛盾冲突的氛围和情感,在最后为了更好地表现暴风雨的结束,李斯特主张采用左右手同时按压琴键的方式。在这种强弱有致的音乐旋律中,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对比性和冲突性,从而有效表现戏曲的张力和感染力。

(四)民族风格

在19世纪,西方国家正处于特殊时期,那个特殊时期工业革命大爆发,人们对于自由、平等、个性街坊的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环境下,不仅促进人们对浪漫主义的追求和表现,也促进人们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风的提升。李斯特作为当时匈牙利的接触的作曲家,这种爱国情怀自然也在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唐磺回忆大幻想曲》、《波兰舞曲》等,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自由性。

三、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点

(一)丰富多彩、多声部的旋律

在李斯特的改编作品中,其旋律比较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地将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表现出来,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这种丰富多彩、多声部的旋律,能够促进声乐作品器乐化,使得钢琴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改编歌剧《弄臣》的时候,李斯特以四重唱作为基础加以改编,所运用的音色主要有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男中音、男高音。在这种音色的表现的作用下,加上适当的演奏技巧,使得音乐作品的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完美展现钢琴艺术和声乐艺术之间的契合。

(二)交响乐队的演奏效果

在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李斯特比较注重十架钢琴的作用和效果,因为十架钢琴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乐队的整体演奏效果。在钢琴改编作品中,李斯特大量使用快速跑动音型,衬托主题声部,同时模仿管弦乐队营造的背景效果,把大量的八度和弦音程融入到作品的高潮部分,对整个音域的音响材料进行合理分布,确保交响化效果得以更好的展现出来。

(三)改编作品添加尾奏和引子

为了保证改编作品的质量和效果,李斯特认为既要保证原作品的主要内容的完整性,还要注重作品的层次性和表现力。为此,李斯特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还加入适当的尾奏和引子,使得作品结构更加完整。在引子方面比较注重内容的概述,所以李斯特的设计的音乐相对比较缓慢自由,例如钢琴改编曲《弄臣》,引子部分的嘲讽的音乐素材,有效讽刺作品中的人物。在这个尾奏的部分中,充分运用八度的效果,加上急板的速度,是整个乐曲浑然天成。

(四)尊重原作品的审美情趣

李斯特始终认为改变钢琴作品,应该注重改编的积极作用,注重听众能够欣赏到更多优美的音乐,了解更多作曲家的风格和特色。所以,在钢琴改编的过程中,李斯特尊重原作品,但不是按照全部原作品,而是在原作品的理解基础上,体现自己的艺术趣味、创作形式和精神个性,也就说,在改编的过程中,注重对原作品的部分舍弃和部分补充,不局限于原作品的束缚中,充分反正应原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改编的钢琴作品中,既要注重演奏要素的体现,更要注重审美情绪的体现。在李斯特的改编钢琴曲《弄臣》中,不再仅局限于音乐技巧和音乐结构的表现,更加注重随意性情、自由洒脱等思想情怀的表述。在李斯特钢琴改编作品中,李斯特比较注重演奏技巧对于钢琴作品的作用,注重钢琴技巧与音乐之间的完美结合,从而有效表现出音乐的思想情感,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四、结语

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作为钢琴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分析李斯特钢琴改编,不仅有利于学习李斯特的浪漫主义和人文情怀,还有助于掌握李斯特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巧,提升演奏者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从而有效地达到相应的音乐表现效果。在李斯特钢琴改编曲中,李斯特更加注重原作品的音乐意蕴的把控,使得改编的钢琴作品具有技巧艰深、织体丰富、情绪热烈、效果辉煌的特点,充分说明李斯特对于音乐创作的喜爱。在这些钢琴改编曲中,从创作构思、钢琴语汇等方面,不难看出李斯特钢琴艺术独有的特点,充分展现其钢琴技巧和才华,也充分展现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1] 李晶.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艺术特色[J].钢琴艺术,2011,07(22):234-237.

[2] 金卉.李斯特钢琴改编曲《弄臣》的艺术特色微探[J].当代音乐,2016,10(05):89-90.

[3] 王健,沈茜.李斯特钢琴曲《弄臣》的改编手法和艺术特色[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3(11):109-115.

[4] 陈薇.关于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分析[J].戏剧之家,2014,17(25):76-77.

[5] 王程麟.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演奏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 张晶.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技术特点[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02(13):126-128.

[7] 李翰.浅析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特点[J].科教文汇,2008,10(22):269-270.

贵州大学人文社科项目《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戏剧性研究》研究成果(GDQN2015001)

猜你喜欢

李斯特浪漫主义歌剧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走进歌剧厅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
保持肃静
爱之梦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