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古诗词艺术歌曲《阳光三叠》

2017-01-29

黄河之声 2017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友人旋律

罗 群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解析古诗词艺术歌曲《阳光三叠》

罗 群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阳光三叠》是以著名诗人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中的经典之作。歌曲中简短的歌词充分抒写了作者的哀怨别离情绪,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广大人民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作者对于国家安危的担忧。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解读和演唱处理的深入,希望能深层次把握这首歌曲的精髓所在。

《阳光三叠》;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背景;歌词解读

要说到体现中国古典文学与音乐完美融合的代表,肯定非古诗词艺术歌曲莫属。它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典型代表,其歌词精美,结构精炼,不仅传递出高雅艺术的格调而且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阳关三叠》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作品,用简短的歌词充分抒写了作者的哀怨别离情绪,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广大人民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以及作者对于国家安危的担忧。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解读和演唱处理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的是夏一峰传谱、王震亚编配版本(见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下册·实践篇)。

一、《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

《阳光三叠》是目前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歌曲,最初创作于距今一千余年的唐代。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因为诗中有“阳关”和“渭城”等地名,故又被称之为《阳关曲》和《渭城曲》。

众所周知,唐朝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唐诗也绝对是中国古诗发展的顶峰。其作品之多、题材之广、内容之丰、技巧之精,都是空前绝后的。而这些诗歌得以流传与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借助了音乐。在唐朝初年,由于统治者的开明,采取了对农民的让步政策,使得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以迅速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盛况。经济的繁荣昌盛为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再加上统治者思想上一致认为: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由于统治者对音乐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提倡及其社会因素的影响,渐渐地就涌现出一大批精通诗词又擅于音律的杰出人才。但是到了唐玄宗开元后期,由于统治者的纵情享乐,怠问政事,使得唐朝的经济、政治、社会渐成衰败之象。王维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多才多艺的他面对凄惨的社会景象,并没有从正面提出抗议,而是在自己擅长的诗歌上直抒胸臆。《阳光三叠》的原歌词就是出自于他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其中仅用寥寥数言却真切地道出了内心所要表达的万语千言。

二、《阳光三叠》的歌词解读

《阳光三叠》基本上是用一个曲调在变化重复,一共叠唱三次,故称之为“三叠”,每一叠的主题略有不同,叠与叠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其歌词是在王维原诗的基础上,进行了长短句的扩充处理,从而增强了惜别的感情。歌曲原词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出了送别的场景并陈述了路途的艰辛,客舍和杨柳两件事物的选用,加强了离别的惆怅情绪。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临行劝酒背后蕴含的离愁别恨之情。

歌曲中第一叠对于友人此番充满艰难险阻的长途跋涉,诗人在字里行间中表明要友人自己多多珍重,并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内心对友人的深深关切之情。第二叠中由于心中怀着对友人的不舍让诗人泪水忍不住地往下滴落,结果竟浸透了整条绢巾。除了友人,诗人心想着日后再也找不到其他人能陪伴自己了,因为他无时无刻地都在思念着友人,他的心神也早已随着友人的离开一同飞驰而去。这里情感的宣泄已发生了由表及里的改变。第三叠相对于前两叠说段落有所扩充,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并逐渐推向高潮。那满载着浓浓深情的酒,还没来得及品尝,味道就已经醉到了诗人心里。而后扩充的段落中能明显看出诗人期待着能与友人阔别重逢,又指出就算是喝一千杯酒,酒喝完之后也还是要分别的,想到这儿,诗人内心就无法恢复平静,夹杂着无限的伤感。接下来的“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一句表明诗人将对友人的思念寄托在书信上,看到了书信就如同亲自和故人相见了一样。最后的尾声苍白地描写出了诗人对只能和友人进行鸿雁传书的无可奈何。

三、《阳光三叠》的演唱处理

古诗词艺术歌曲体现的是诗歌与音乐的珠联璧合,也是诗情与曲情的有机契合。笔者认为,在演唱这种类似的作品时,第一要认真的解读诗人创作诗作的原始意图,仔细去揣摩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与主观感受;第二演唱者本身要根据对作品的理解,对旋律和诗词的契合关系进行准确把握,再行使自己的主观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完成作品意境的营造,使得静止在乐谱上的音符变得灵动起来,最终使得观众能得到美的感受。

演唱《阳光三叠》时要注意歌曲中叠与叠之间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情绪的把握上也要随之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歌曲开头由中强的钢琴伴奏织体带入,虽然只是简短的几个音符,但感觉上就是歌曲的一小段引子,对后面主题旋律的进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暗示,同时也对全曲感情基调的把握起了一定的奠基作用。第一叠主歌部分从次强拍并带以中强的力度进入,演唱时需要演唱者有连贯的气息作支撑,情绪上略带伤感地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给体现出来。一小节的间奏过后进入到第一叠的副歌部分,随之而来“遄行”的八度跳跃中“行”字须作重音处理,且整句旋律上应该作渐弱处理,以此描写出友人此行的路途遥远以及在路途中将会遇到的多重险阻。接下来的旋律以中弱起头作渐强再到渐弱的处理,同时“历历苦辛”四个字在演唱时要加强语气,到“宜自珍”的时候再渐弱,从而突出诗人对即将远行友人的千叮万嘱,而诗人在情绪上也得到了些许平复。随着对第一叠末尾旋律织体进行稍加变换,歌曲进入第二叠,和第一叠相同的是旋律都是从次强拍并带以中强的力度进入,不同的是在节奏和旋律音高位置上作了调整,要求演唱者的情绪要在第一叠的基础上稍加变动,符合旋律线条的走向。如“客舍青青”中“青青”的节奏从比较规整的前十六后八变成了稍活泼的四十六前附点;后两句中的“劝”、“更”、“尽”“杯”“西出”和“阳关”等字旋律上不再是单个音符,而是都用了多个音符表示,情绪上要显得更加婉转悠长,而在音高的处理上也作了部分降低调整,最后还进行了“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的乐句扩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都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惜别情绪的加强。副歌部分旋律与第一叠完全相同,但不同的是音乐情绪已经在第一叠的基础上发生了改变,继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第三叠旋律主体部分融合了前两叠的特点,且副歌部分加入的扩充性乐句将全曲的情绪推向高潮,力度依次由mp-f-ff再回到p的转变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与渲染力。这里的演唱要求演唱者要以情带声,对声音强弱变化进行恰当的处理与表现,并用情绪的爆发力量带动观众走进作品内在意境。本以为全曲会在一小段回原速的旋律之后得到结束,出乎意料的是作曲者又附加了一段尾声。无限延长的“噫”字作为尾声的开头,力度从p渐渐到mf,这一个字包含了离别背后的万语千言与无可奈何,而后的旋律力度又要从mf到ppp,这都要求着演唱者的气息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控制自如,积极应对,在让曲中的惜别情绪慢慢延展开的同时,也展现出只能将对友人的思念寄托在梦境的无奈伤感之情。

四、结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文学与音乐完美融合,它在升华我们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在诗化我们的音乐语汇。虽然音乐与文学分属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两者结合后呈现出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阳光三叠》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之一,彰显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揭示了我国在音乐创作手法方面上的严谨成熟,对其多方面的分析与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王廷珍,袁家浚.唐诗与音乐[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报,1989,03:5-10+18.

[2] 杨虎.挖掘古诗新意 展现民声雅韵——赵季平三首王维诗艺术歌曲研究[J].音乐创作,2016,07:110-112.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友人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致友人(组诗)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戏答友人》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