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忠信主新日记》的档案价值及其利用

2017-01-28李艳洁

山西档案 2017年1期
关键词:忠信日记新疆

文 / 李艳洁

《吴忠信主新日记》的档案价值及其利用

文 / 李艳洁

吴忠信是民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与政治人物。1944年10月他由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职务调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后,主政新疆18个月。这期间涉及的重要人物、经历的重大事件等史料,后经周昆田初步整理暨2006年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影印出版而首次公布,即为《吴忠信主新日记》。它是中国边疆史、民族史研究中极其罕见的历史档案,极具档案开发利用价值。

吴忠信;主新;日记;价值

吴忠信(1884—1959),字礼卿,又字守坚,号恕庵,是中华民国重要的军事将领与政治人物,人称“孙中山之爱将”、“蒋介石之近臣”、“达赖喇嘛坐床典礼之主持人”、“‘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之克星”[1]。上世纪40年代《纽约美报》曾评论说:“吴忠信在政治上无野心的人,忠实于国民党的人,蒋委员长幕府中计划最深远的人。”[2]他遗有《西藏纪要》《吴忠信主新日记》等著作[2]。自1932年起,吴忠信历任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贵州省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新疆省政府主席、总统府秘书长及台湾合肥同乡会名誉理事长等职。1944年10月至1946年3月,他在主政新疆期间妥善和平解决“伊宁事变”,化解民族矛盾,在稳定新疆政治、经济、外交局势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他选用“通才”(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为民服务厉行节俭的原则、处事谨慎维稳的特点及前瞻后顾谋划全局的性格特征,在《吴忠信主新日记》中一览无遗。

一、《吴忠信主新日记》的由来及档案价值

吴忠信由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调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是国民政府为时势所迫之举。1944年,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偏隅重庆山城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新疆边陲事务鞭长莫及,疏忽监督,任由新疆省主席、督办盛世才实行独裁统治长达11年。期间,盛世才在外交上先是亲“苏”,后改为仇“苏”反共,极尽残酷逮捕、血腥屠杀进步人士之能事,引起新疆政治动荡、经济混乱、民族仇恨、社会不安。1944年9月,在当时的苏联驻新疆伊宁领事馆暗助下,新疆少数民族成立了“民族解放委员会”。11月7日民族分裂分子在伊宁、阿山、塔城三区爆发武装暴动,逮捕国民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残杀汉族人[2],占领了伊宁市大部分地区,宣告成立“东土耳其斯坦”政府(史称“三区革命”或“伊宁事变”)。蒋介石国民政府为平息新疆的混乱局势,将盛世才调离新疆,任命时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的吴忠信为新疆省政府委员兼省主席[2]。

《吴忠信主新日记》是吴忠信本人记述自己从民国卅三年(1944年)八月十二日至民国卅五年(1946年)三月在新疆主政18个月的经过,及主政新疆缘由。其中的收录内容既有赴新疆前他和蒋介石的5次谈话,也有他和陈果夫、朱一民、冯焕章、盛世才、谷纪常(甘肃省主席)、马步芳(青海省主席)等国民政府高层同僚的谈话,还有他对下属的训话,以及在新疆期间与新疆各界人士、民族代表的各种谈话和讲话,与英、美、苏各国驻新疆大使的谈话,与各方往来的函电、人物介绍、机构人员名单等,共约120万字,毛笔小楷书写,竖版。全部日记经周昆田于1967年5月19日整理,分归18册,其中包括“主新前经过”1册、卅三年(1944年)十月至十二月“主新日记” 3册、卅四年(1935年)一月至十二月“主新日记”11册、卅五年(1936年)一月至三月“主新日记” 3册。

《吴忠信主新日记》内容高度涉及国民中央政府最高层机密,广泛涉猎国民党统治时期新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民政、建设、教育、宣传等,极具史料价值、档案价值、文献价值,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档案。因为它采用特殊的个人日记记述体,加之吴忠信本人文化底蕴深厚,每篇记述中都标明了详细的时间、地点、人物,甚至还有对天气、景致及人物形象、表情、动作等的描状,读之恍如70年前事件的真实“情景再现”,有一种文学般的审美感染力,极具档案产品开发价值。

《吴忠信主新日记》第1册记述“主新前经过”,开篇即有作者点题:“余自奉命主新在渝逘谒总裁,请示摒挡一切,为时约一月有半,至十月一日始离渝赴任,期间较重要事迹特择录于后。”细读其所记录的重要事件,蒋介石及国民政府对新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等问题之态度与措施跃然纸上,一目了然。时隔72年,其日记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凭证性、信息情报性,对于今天的民国史研究和西北边疆史、民族史、外交史、交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研究,都是第一手可靠的资料,其珍贵性显而易见。

《吴忠信主新日记》第1册收录了发动“伊宁事变”的“新疆民族解放组织(东土耳其斯坦)”印发的宣传文件《我们为什么要奋斗》[2],内容充满对汉民族的仇恨、对推翻国民党新疆政府的煽动,以及分裂国家另立政权的蛊惑。第16册则以附件形式收录了一篇题为《伊宁事变亲历纪实——一个从血泪中逃出者的自述》的文章,内容“为海关某官员于伊宁叛乱时亲身经历之事实的记载”[2]。两篇文章都是70多年前的第一手资料,是真实可靠的信息情报。它的内容都涉及“三区革命”或称“伊宁事变”,但不同的是两份文件出自发生矛盾的双方,就如法庭辩论的甲乙双方。笔者认为,今天我们应将这两份文件放在一起比较判断,则可看出有一定的共性——从心灵上控诉残暴:前者诉说盛世才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残暴,充满怨恨之情;后者描述暴动分子对政府官员及汉族人的残暴,充满恐惧之态。同时两份文件还有一定的联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两份涉及矛盾双方的文件警醒我们: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56个民族是国家的主体,各民族平等、尊重、和睦、团结,共同遵守国家法律,安居乐业,是国家与社会长治久安之计。

二、《吴忠信主新日记》的公布与开发现状

吴忠信于1959年12月16日病逝于台湾,其手稿由周昆田保存、钞录、整理。从《吴忠信主新日记》中可知,周昆田原是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秘书,“国民党党政高级班第二期毕业,深明边疆情形及中央施政方针”,经吴忠信推荐任命为新疆省委员,随同吴忠信赴新疆辅政民国。卅三年(1944年)十月十六日他被吴忠信委任为新疆日报社社长。周昆田在《吴忠信主新日记》之序中也称:“当吴公在新时,田亦随同在省府供职,各事均所亲历。”

自1946年吴忠信离开新疆至今,《吴忠信主新日记》在社会流传很少,原因主要是涉及机密问题太多,周昆田于1968年已将全部手稿整理完毕,计划于1969年出版印刷,迨12月16日吴忠信逝世十周年纪念时分赠亲友。但在整理中发现自1935年9月以后的日记内容“问题太多,无法删节”,考虑再四,只得仍决定暂不发表,待吴忠信夫人沈丽安及两个儿子归来后,“再行壁还,俾贻子孙”[2]。所以,吴忠信这部珍贵的个人日记一直没有纳入档案管理部门。

流传到大陆的《吴忠信主新日记》手稿一直封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由于种种原因,至2006年才由新疆社科院与甘肃省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合作整理,作为珍稀文献,全文影印,由线装书局出版。此为首次公开出版,并非单行本,而是收录在《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第三辑《西北民俗文献》中。由于丛书卷帙浩大(全51册),印刷发行数量只有150套,《吴忠信主新日记》数量有限,且掩隐于丛书中,所以传播面非常狭窄,鲜有人知,其资料具有的档案服务、开发、利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这套全国唯一公开的《吴忠信主新日记》是影印出版,保留了资料的原始面目。这是影印出版历史文献的可贵之处,但给当代阅读者带来了阅读方面的困扰,例如,因系复印本影印,字迹多有模糊不清晰现象,影响阅读;全文因系多人用毛笔手抄,楷体比较潦草,字体时而繁体、时而简体、时而异体,一般人读之非常困难;手抄原文中标点符号比较随意,句末大多用“、”号,偶见“:,。”号,人物对话没有引号等,以现代人的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要畅通阅读这部影印版《吴忠信主新日记》实在困难;对于这套吴忠信手稿,周昆田在首次整理时只列出了“主新前经过”、“主新日记”( 卅三年十月至十二月、卅四年一月至十二月、卅五年一月至三月)4个大范围清单。甘肃古籍文献整理编译中心影印时也没有列出详细目录,造成今日检索、翻找某个内容都很困难。

面对如此珍贵、稀缺的新疆史、边疆史、民族史、国民党历史、民国历史第一手真实资料,《吴忠信主新日记》亟待档案部门加以管理、开发,以服务利用于当代学界、文学界、影视界等,让更多的民众了解新疆1944年至1946年的真实历史。

三、《吴忠信主新日记》档案产品开发途径探讨

历史档案往往与文物、图书资料等有一定的转化关系。吴忠信在主政新疆期间的日记有个人记录、记述,也有政府机构文件和相关资料。流传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研究所保存管理的全部吴忠信手稿属于档案,应在法律规定时间内移交于新疆自治区档案馆,使其永葆档案特色。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向周昆田或吴忠信家人征集原件,用档案形式广泛服务于全国各界查考利用,其开发途径可以从五方面着手。

首先,选题策划。鉴于2006年线装书局影印版《吴忠信主新日记》在传播及今人阅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重新整理二次开发,编辑出版单行本《吴忠信主新日记》。

其次,版本策划。单行本《吴忠信主新日记》的编辑出版可以选择三种形式:一是影印版标注本,线装书局首次影印版对于原文版面未作处理,分7册出版,二次影印出版可以考虑对原文版面做“二拼一”处理,以减少册数,并对原文缺少的标点符号、漫漶不清的字迹进行标注说明;二是重新排录版本,按照现代阅读、书写习惯,改为简体字横排版,填充正确的标点符号;三是结合时势需要,摘录相关主题内容进行编研,另题出版。

再次,内容策划。档案管理部门在二次开发中,应对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在原文单篇的时间基础上编写关键词形式的小标题,增加全文总目、分册目录,便于利用者阅读时查找相关内容,同时为建立数字档案索引打好基础。

第四,开发数字档案。档案管理部门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经过整理的《吴忠信主新日记》转为电子档案,增加目录、索引,设计制作科学、迅捷的查找页面链接和电子档案、电子书,为使用者准确检索、迅速调用、购买下载等需求提供服务。

第五,档案产品传播。为了吸引受众使用档案及档案开发产品,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在期刊、网站、微信平台、图书发行等地方最大程度地将《吴忠信主新日记》传播出去,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作用。

《吴忠信主新日记》翔实记录、记述了民国时期某个特定阶段国民党中央政府最高层机构及核心人物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等领域的政策主张与施政措施,极具原始记录、真实可靠、凭证查考、信息情报、历史再现等档案属性和价值。由于首次公布形式的局限性,这份珍贵的档案亟待二次开发和传播,以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当代社会边疆史、民族史等学界研究和文学界、影视界等领域的开发利用。

[1]丁剑.吴忠信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苗普生.西北文献丛书二编之西北民俗文献·吴忠信主新日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6.

G275.2;G273.5

A

1005-9652(2017)01-0136-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李艳洁(1972-),女,辽宁营口人,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忠信日记新疆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联墨双馨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篆刻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