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

2017-01-28王欣洁

黄河之声 2017年7期
关键词:琵琶演奏者音色

王欣洁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6)

试论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

王欣洁

(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6)

琵琶作为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其重要一个特点便是在演奏过程中可以伴有富有变化的音色。这种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演奏者通过不同演奏手法,从而赋予声音色彩的圆润、柔和、浑厚或者粗狂等变化。所以,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本文笔者就对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变化进行简单探讨,希望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琵琶;演奏;音色变化

自古以来琵琶便深受人们的欢迎,该乐器最大的演奏特点是通过双手的拨弄琴弦,再配合丰富的演奏技巧发出优美的音色和音质,特别是琵琶演奏出的音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够表达出各类丰富的感情,因此探讨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琵琶的演奏技法分析

在音乐领域中,“琵”和“琶”本身属于彼此独立的词根,被用于称作两种不同的演奏手法,琵主要指用右手的食指向前弹,而琶则指的是用右手的大拇指向前谈。因为琵琶这种独特的演奏技法赋予了这类乐器丰富多彩的音乐特色,进而可以表达出多种富有变化的音色。在琵琶的演奏技法中,即便只通过右手的演奏技法,弹挑类的就不下十八种,而轮指类的演奏技法不下八种,而左手技法包含的打、带、推便不下十五种。再加上在基础的演奏技法上还衍生出了不下十四种的组合指法,正是这些丰富的演奏技法决定了琵琶的音色具有多样性[1]。

二、琵琶演奏中,音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触弦速度引起音色变化

在运用琵琶演奏时,演奏者的速度和节奏等均会伴随着所演奏乐曲的情感变化而改变,因此触弦的速度也会相应发生改变。而演奏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乐曲的音色,在乐曲高潮的部分,演奏者触弦速度特别快,手指的触弦速度很快,琵琶的音色也是刚劲有利,并且声音高亢洪亮,当演奏者触弦的速度较慢时,琵琶发生的音色便是轻缓且圆润的。因此,触弦的速度快慢是影响音色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手指演奏的快慢则会影响整个乐曲的风格以及表达的情感。

(二)击弦面积引起音色变化

击弦面积主要指的是指甲触弦的深浅,在琵琶演奏时,演奏者指甲触弦的面积本身是不断改变的。琵琶本身属于一种演奏难度较大的乐器,演奏者要想演绎出一首完美的乐曲便需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古人有很多描写琵琶演奏的文章,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便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琵琶的丰富的音色变化。当击弦的面积较小时,演奏出的音色是轻快的,主要是因为触弦面积小,琴弦的反应更加灵敏,产生的音色也更为清晰,因此通常被用于演奏一些曲风轻快活泼的乐曲。当触弦的面积较大时,演奏出的音色更加厚重,声音也更加铿锵有力。同样以《琵琶行》为例,在描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剂突出刀枪鸣”的境界时,演奏者便是通过适当增加击弦的面积,从而发出出刚劲有利的音色。因此只有通过具有爆发力的声音才能将铁骑奔腾、刀枪厮杀的宏观场面展现给听众,相反,若演奏时击弦的面积过小时,则无法将这种气势表达出来,无法达到乐曲预期的艺术效果。

(三)左右手演奏引起音色变化

琵琶的演奏技巧很多,因此它的音域范围也非常广泛,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常常需要演奏者左手和右手的密切配合,从而形成独特的演奏手法。但是由于演奏者左手和右手的方法不同,导致琵琶发出的音色也不同。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常常能够通过左右手的变化,赋予音色出现丰富多彩的变化。

(四)过弦角度引起音色变化

过弦角度,顾名思义即在琵琶演奏时演奏者指甲和琵琶琴弦之间形成的夹角,这个角度的大小也会对音色产生极大的影响。琵琶演奏时,最理想的过弦角度为45°,在这个角度下,琵琶发出的噪音最小,因此音色听起来更加饱满,音色也更加明亮,让听众听起来更加舒服。当过弦角度较小时,琵琶发出的音色便稍微沉闷,失去了明快感;相反,当琵琶的过弦角度较大时,琵琶发出的声音通常比较刺耳,音色也不够圆润动听。因此,在琵琶演奏过程中,过弦角度的控制十分重要,要想演奏好乐曲,便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控制好过弦角度,尽量将其控制在45°。

(五)触弦力度引起音色变化

除了上述因素外,影响琵琶音色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演奏时触弦的力度。触弦时的力度可能来源于演奏者手指的指力和手臂的重量,可能来源于演奏者控制手臂摇动时产生的动力,还可能是上述两个因素的合力。所以,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触弦的力度来源于小臂、大臂、手腕以及手指的统一体的重力以及手臂摆动时的综合作用力。不同的触弦力度将引起琵琶的因素发生改变,触弦力度越大,发出的音色更加结实、刚劲,相反,触弦力度越小,琵琶的音色更加灵敏、清晰[2]。

三、琵琶演奏中控制音色的有效策略

(一)变化音色的控制和应用

根据琵琶的演奏特点,对于演奏者来说,导致琵琶演奏音色发生改变的因素主要有触弦速度、击弦面积、左右手演奏、击弦角度、触弦力度等,在实际演奏琵琶过程中,上述五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因此需要演奏者根据不同的演奏曲目灵活地变化和艺术处理,有深度地整合并协调利用右手触弦的几个关键点,从而让演奏出来的琵琶音色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张弛有度,在赋予琵琶音色艺术魅力的同时配合左手的按弦技巧,例如:“推”和“拉”等方式和力度等,确保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协调,再融合各种新型的颤指、滑指等新型演奏技巧,便可以实现完美地控制琵琶音色的目的。

(二)心理音色的控制和应用

对于琵琶演奏者来说,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和较强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还应该拥有灵敏的听觉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如此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乐曲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再融合自身感悟到的综合情绪准确、及时地通过演奏技巧来来诠释乐曲。作为演奏者还应该结合表演的时间、场合以及地点等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最大程度将自身潜能激发出来,身临其境去感受乐曲创作者的初衷,让自己的心境和音色完美的融合。当演奏的环境较为嘈杂时,无疑是对演奏者心理素质的考验,在这种环境下,演奏者应该努力让稳定自己情绪,慢慢进入乐曲的画面中,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去领悟那些最纯真的音乐,从而将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转换成外在的演奏技能,有效控制心理音色。

(三)情感音色的控制和应用

作为琵琶演奏者,自身在演奏之前必须深入挖掘乐曲的创作背景、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等,要善于抓住乐曲中最柔软、最细腻的部分,领悟乐曲的情感,在对情景分析清楚后再选择跟演奏曲目相对应的音色表达。只有实现情感的音色的统一,才能淋漓尽致地诠释作品[3]。任何一个演奏者都有属于自身特有的演奏风格,他们可以在不违背乐曲初衷的前提下,适当的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融合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演奏出来的乐曲达到的效果可能跟预期的音色存在出入,但是经过反复练习和调整后,努力缩小感觉和实际处理之间的差距,探求音色的感知和实际音色在控制上的平衡点,相信一定可以演奏出满意的乐曲。

四、结语

无论对何种乐器而言,音色都是至关重要的,琵琶也不例外,因此对音色的处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演奏者在音乐上的造诣。虽然在琵琶的演奏过程中,导致音色发生改变的因素较多,这也给琵琶初学者带来较大的难度,但是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不断揣摩和练习,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演奏出好的音色。

[1] 王洁.影响琵琶音色的因素探究[J].戏剧之家,2015,24:64+67.

[2] 杨婷婷.琵琶演奏艺术中的音色[J].艺术教育,2012,12:85+94.

[3] 刘美丽.谈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变化[J].中国音乐,2008,03:250-252+256.

猜你喜欢

琵琶演奏者音色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琵琶老店琵琶声
出人意表的音色与音质表现 Cambridge Audio剑桥|AXC25 CD机 AXA25合并放大器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琵琶仙·寒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