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牛郎织女》钢琴伴奏处理

2017-01-28

黄河之声 2017年7期
关键词:前奏全曲牛郎织女

林 芝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歌曲《牛郎织女》钢琴伴奏处理

林 芝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本文对刘麟、王志信以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为题材创作的同名歌曲《牛郎织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声乐作品钢琴伴奏处理的简要分析阐述,以期助于演唱者及钢琴艺术指导在处理该作品时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声乐作品;牛郎织女;钢琴伴奏

一、歌曲《牛郎织女》作品简介

以民间故事“牛郎织女”为背景题材的声乐作品《牛郎织女》创作于1994年,由刘麟作词、王志信作曲。众所周知,“牛郎织女”是一段讲述神人相恋的凄美爱情故事。词作者刘麟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首先交代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遥相望”、“苦思念”的无奈,再将织女牛郎相遇、相知、相恋、分离的过程娓娓道来,最后牛郎织女聚积一年的相思苦、离别重逢的喜悦在七月七日相聚的这一天爆发出来。作曲家王志信运用曲艺、民间大鼓等多种音乐语言将传统故事题材进行新的诠释,使作品更加富有戏剧性,给对已熟知这段爱情故事的听众带来更加紧张、揪心、惋惜、感人肺腑的情感体验。

二、歌曲《牛郎织女》音乐分析及钢琴伴奏处理

(一)第一部分:序幕

第一部分为作品的序幕,预示整个作品的情绪基调。该部分4/4拍,为bB宫调式。

第1-4小节为自由、悠远地散板前奏。全曲的前奏由长音和弦开始,两个和弦之间无需延长,常规节奏处理即可,注意延音踏板的处理,要换干净。弹奏右手旋律时应注意增强第一拍与切分音。第四小节的右手弹奏小字三组C颤音应由慢渐快,而左手琶音则需平稳、均匀弹奏,这里要注意两手交替弹奏时的声音处理及分句,目的为引出A段前奏。

第5-10小节为宽广、舒展的A段前奏,由此段补充陈述材料构成,也是全曲的高潮乐句加一个Ⅴ—Ⅰ终止组成。速度为每分钟60拍。右手旋律为八度与大和弦的强奏,注意两小节的分句,把握节拍重音并使用连音踏板。左手的小琶音在节奏上与右手旋律形成了动静交织的效果,应按照两拍小连音的规律把每个和弦隔开。终止式部分应安静下来,琶音和弦要弹得十分均匀、迅速,且区分好双手由下至上的第一个和弦与双手同时奏出的第二个和弦。解决到第10小节主和弦的分解伴奏,此时将速度稍微慢一点,予以演唱者呼吸提示,使其充分进入演唱状态。

(二)第二部分:叙述

此部分为爱情故事的叙述部分。延续bB宫的调式色彩,分为A、B两段。速度为每分钟58拍。

A段为第11-30小节。分为a句(第11-13小节)+1间奏(第14小节)、b句(第15-17小节)+1间奏(第18小节)、c句(第19-23小节)、d句(第24-28小节)四部分。

a+b句(第11-18小节):钢琴部分以平稳整齐的四个十六分分解和弦构成,映衬主旋律部分较复杂的切分与附点节奏。伴奏时应注意切分音对应的强拍处稍微给一点重音,但整体力度保持在mp层次。演唱旋律休止的一小节间奏处,应用mf弹出有表情的旋律色彩,而后随即回到mp。

c+d句(第19-28小节):c句伴奏部分出现部分旋律,此时伴奏应与演唱者一齐做出3个休止符停顿,并以非连奏和重音踏板配合,烘托动态旋律感,进入c后半句非常连贯的分解音型。d句力度为f,情绪到达较高的第一个小高潮,伴奏部分右手应注意强拍和弦时值与非连奏效果,弹奏出较强的感染力。

第29-30小节为B段前奏,调式转向C徵。伴奏速度加快至每分钟66拍。以此表达爱情时的欢快喜悦。

B段由3个乐句构成,分别为a句(第31-34小节)、b句(第35-38小节)、c句(第39-43小节)。此段述说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爱情经历,“结百年”、“度春秋”、“朝朝暮暮”、“心相连”等字眼都充分了体现出这一点,为全曲最轻松、欢乐、甜美的乐段。伴奏应注意以断奏为主来避免拖沓,辅之重音踏板,配合好旋律部分的休止符,停顿要干净利落。c句“男耕女织”处双手交替弹出分解和弦,强奏应均匀。

(三)第三部分:戏剧

第三部分是第44-119小节,为故事戏剧性的矛盾展开部分。调式由C徵又转向至D羽。速度为每分钟80拍,耳后4/4拍转2/4拍。

C段前奏(第44-47小节),钢琴部分bⅥ音不协和和弦开始,进入bⅦ音半减七和弦,这里速度提至每分钟80拍,和弦应使用腕力与高度紧张的手掌弹奏,制造一种尖锐、不祥的效果。演唱开始的第48小节左手震音应十分均匀有力奏出,右手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要奏出每一拍的拍点,左手的八度低音可以结合短的重音踏板以此加强低音效果。从第52小节起,节奏变为2/4拍,在原4/4拍的基础上加快一倍,每分钟160拍。织体变为以柱式密集和弦为主的音型,与旋律形成紧拉慢唱的戏曲音乐风格,应弹得短促、均匀、有力,与歌词“逼”、“生生拆散”、“拦”等歌词所表达的不舍、无奈之情相呼应,把本段音乐的矛盾冲突推至最高点。此段应密切注意休止符的准确与节拍重音,紧随旋律走向进行分句,使演唱者充分发挥其声音色彩。到“滔滔银河把路拦”时,应与演唱者同时渐慢至每分钟80拍的速度,进入全曲高潮部分的前奏。

(四)第四部分:高潮

作品最后一部分是全曲感情的升华,展现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激动喜悦之情,天上人间盼得团圆的动人景象。该部分由第113-140小节组成,调式由D羽转向F徵,节拍转回4/4拍,速度变慢为每分钟60拍。

D段前奏(第113-119小节):钢琴部分以右手三十二分音符分解琶音织体开始,此时速度保持每分钟80拍,奏出华丽的高潮部分前奏。其中有两小节交替琶音过渡到第118-119小节旋律八度导入部分,这里应把速度渐慢至每分钟60拍,Ⅴ和弦的拉宽,为调性回归及演唱者呼吸做出充分的准备,进入到最热烈、情绪最高涨的高潮段。

富于激情的D段(第120-140小节),也是全曲高潮段,以ff力度展开,再现A段补充陈述音乐材料为主,由4个乐句(a+b+c+c’)构成。力度依次为(ff—mp—f—f),钢琴部分作充分发挥其极富感染力的和声效果,和弦旋律与左手低音应弹得饱满有力,可适当运用大臂、肩、背部力量配合连音踏板,将演唱者的情绪推至顶端。注意b句时应弱奏,增强音乐的力度层次对比变化。结束句最后的长音(“圆”字),钢琴的高潮句旋律结束全曲,速度不变,震音和弦收束F徵主和弦,此处应提示演唱者,以便同时结束声音。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声乐作品《牛郎织女》钢琴伴奏处理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作品风格特色的把握及拿捏的精准程度。演唱该作品时,演唱者和钢琴艺术指导要提前了解并剖析作曲家整体构思及其植入在作品每一部分中的旋律走向安排、情感性格安排等,才能使之对该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及演绎更加的细致,更加打动人心。

[1] 李健.唱戏中学歌 歌唱中学戏——演绎歌曲《牛郎织女》的体会[J].艺海,2005,02:54.

[2] 常晶晶.解析民族声乐作品《牛郎织女》的创作特征[J].时代文学,2009,07:204-205.

[3] 王萃.对王志信四首声乐作品的民族性及钢琴伴奏的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265-275.

猜你喜欢

前奏全曲牛郎织女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珠江:大河入海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