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的构成与内容概述

2017-01-28陈永生李娜娜

岭南文史 2017年4期
关键词:职员海关

陈永生 李娜娜

粤海关税务司署简称粤海关,[1]是近代外籍税务司管理制度下的广州地方海关。广东省档案馆现藏有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5128卷,总计约100万张画幅,共分为三部分:行政、业务、人事类档案。到目前为止,已有研究[2]鲜少从整体上对其档案构成和基本内容进行综合性的说明。本文在档案清点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概述,希望能够为利用者提供新的参考。

一 行政类

行政类档案由粤海关税务司署秘书课在内外交流过程中形成,是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种类最为多样、内容最为丰富的组成部分,基本可以反映粤海关税务司署的社会关系网及该机构在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深度和广度。

(一)粤海关税务司署与总税务司署、各地税务司署往来档案

总体上,粤海关税务司署与总税务司署、各地税务司署往来档案既包括总税务司署统一派发所有下辖海关机构的具有指令性的档案。如通令(Circular)、机要通令(Printed Note)、通启(Memorandum Printed Memorandum)等,还包括粤海关税务司署与总税务司署、各地税务司署往来的官方、半官方档案。

通令和机要通令是总税务司给各个下辖机构统一下发的指令性文件,相当于海关内部的“诏令”,[3]目前已经整理出版为《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4]与此不同的是,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的“通令分类卷”改变了原通令按照时间进行的编号和排序,依据内容对各件(号)通令重新分类。

通启是总税务司署各科下发的需各机构遵照执行的规章制度,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藏有总税务司署财务科、审榷科、汉文科、计核科、查缉科、统计科通启15卷。此外,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还保存有1945-1949年间副总税务司下发的第101-180号和131-346号通令。

函呈(Despatch)是近代海关通用的官方文书,总税务司署上呈国民政府财政部的呈文、各地税务司署上呈总税务司署的函呈皆可使用这一文种。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藏有多达135卷的粤海关税务司署呈总税务司文、文稿、副本及附件。

总税务司令(Commrs)类档案是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官方文书,数量有110卷。Commrs是“Commissioners”的缩写,即总税务司令文,是对粤海关税务司署呈文的回复,或是对粤海关事务的指令,发文机构并非总税务司本人,而是总署的具体科室。根据具体内容、性质的不同,该类档案又有“海务(Marine)”、“人事(Staff)”等区分。

半官函(S Letter)是海关内部总税务司、税务司相互之间非正式来往的机要函件,所记载内容往往不便写于正式公文且仅为少数税务司所知的机密事宜,包括各开放口岸的重大事件、中外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与海关利益相关的诸多方面的内容。[5]因此,该类函件像是为专门搜集和记载各地情报而设立的机要函,内容涉及面广泛,且不为外界所知,史料价值颇高,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有该类函件121卷。此外,还有“密函(Confidential)”、“绝密函(Strictly Confidential)”等夹杂其中。以半官函为代表的近代海关机要档案,其史料地位正逐步引起海内外研究者的注意。有人认为这是“研究国家和当地事件的一种意义重大的且独一无二的新资源”,其还可以“揭示更多的海关及其职员个人的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值得注意的历史”。[6]同时“比起正式的Despatch,半官方函件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细节和更多个人对于某一事件的观点”。[7]

此外,各机构与粤海关税务司署往来形成的电报档案亦有100多卷。

(二)粤海关税务司署内部档案

粤海关税务司署内部档案包括规章制度、布告、税务司和副税务司相关档案、内部来往文件、专卷、登记簿类等多项内容,共计1330卷。

规章制度(Regulation)是粤海关税务司署制定的需要内部或外界办理业务过程中遵照执行的文书,由粤海关税务司署办事章则、各课及常关办事细则、员工工作手则等组成,共计43卷。布告(Notification)是粤海关税务司署向社会发出的布告通知,包括“布告”、“布告稿”、“通告稿”三种,共计43卷。

税务司相关档案主要为各种令文,不仅包括税务司令(日伪管辖时期称为“关长令”),还有根据事务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成“总字令”、“人字令(又称“铨字令”)”、“常关令”、“海务令”等,共计148卷。如“人字令”是粤海关税务司对粤海关税务司署内部的人事安排发出的指令,目前在档案中完整保存了第1-19410号令文。粤海关副税务司相关档案数量不多,只有7卷,分为《副税务司呈税务司及致外界文存底》和《外班副税务司呈税务司及致外界文存底》两种。粤海关税务司署内部往来文件包括税务司与常关机构的来往文件、税务司与分关机构的来往文件、内班呈税务司文件、外班呈税务司文件、税务司与各课来往文件、各课间来往文件、税务司个人及职员个人的相关笺函、各类移交文启、会议记录9类,共计67卷。

专卷是对“海关事务中之特案的专门记录”。[8]粤海关税务司署的专卷档案数量达到139卷,其中晚清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案卷是1881年的《关于海关在英国购买炮艇案卷》。民国时期能够反映较大历史事件的案卷有形成于大革命时期的《有关粤海关华人总工会文件专卷》,形成于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前后的《有关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事件专卷》,以及反映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有关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第三届会议材料》。

登记簿是文件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簿册,对粤海关税务司署的来往函件分门别类的登记,所登记内容包括“文件类型”、“收发日期”、“文件号数”、“案由”等多项内容。文稿类档案有道字函稿、钞字函稿、批文稿、杂项类稿件等。

近代外籍税务司管理下的海关会收集所在口岸的情报,洋员的外籍身份使其在搜集以及描述各口岸的消息和情报的时候相对客观。这些情报类档案在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有4种类型,分别是《每日时事报告簿》、《当地新闻报告》、《各项事件传闻录》、《政治记录及一般消息》,共计24卷。

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是海关总税务司署规定各关必须按时上报的资料,这些资料经总署汇编后,由造册处统一印刷为出版物。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现保存的该类资料数目共计37卷,分别是贸易月报、季报、年报以及一些缉私报告。

粤海关税务司署为了便于文档的查找,按照文种类型建立了索引,目前保留下来索引总量共计51卷,且依然可以使用。

(三)粤海关税务司署与社会各界来往档案

粤海关税务司署与社会各界来往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能够反映其在海关系统之外的社会关系,包括广东省内各级政府机关、广东治河处、香港政府、商界、各国驻广州领事。由此可知,粤海关税务司署在近代广东甚至华南地区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二 业务类

粤海关税务司署业务类档案是指粤海关税务司署下辖各课,在具体执行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总务课档案、验估课档案、缉私课档案、监察课档案、会计课档案、税款课档案、常关与民船管理处档案等11部分,共计1039卷。

(一)总务课档案

总务课是粤海关税务司署管理总务的机构,曾下设“文具股”、“出口股”、“进口股”和“主任台”4个部门。[9]该课档案内容包括规章制度、课室主管副税务司和常务副税务司相关档案、与外界往来函件以及簿册类档案,共计42卷。

(二)验估课档案

验估课的主要职责在于对进出口的各类货物进行验估和审核,档案共计81卷,主要与税则、验货、价位相关。如1893年的《税则问题》,1931-1938年间的《有关验货工作的章则法令》,1933-1941年间的《广州价格表》,均是研究近代经济史、金融史的一手史料。

(三)缉私课档案

缉私是海关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粤海关税务司署缉私课档案共计117卷,包括规章制度、往来函件、簿册类三种类型,其中簿册类价值最高。缉私课簿册类档案有报告单、证明书、摘要、清表和报表、登记表和登记簿,详细记录了缉私过程中查获货物的数目和名称,为研究这一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走私与缉私工作提供了原始史料。

(四)监察课档案

监察课又称稽查课,其主要职能是“监管”,码头班、各支关(支所)、私货仓库、临时扣押货物的扣货仓、专司设备修理的工程股、专司船只出入口的清关股、保障公务运输和购买的运输股皆归其管辖,[10]共计档案133卷,主要包括章程规定、来往函件、分关(分卡)档案等。其中,不同历史时期粤海关税务司署的各个分关分卡的档案最具特色。

(五)会计课档案

粤海关税务司署会计课主管机构内部开支预算、员工薪酬和奖金等事宜,[11]现存档案32卷,专门记录粤海关内部的财会事务,十分珍贵。如《帐目收支根据备查表》,1932 -1941年《关务及海务经费收支月报表》,1936 -1942年《粤海关预算书》等。

(六)税款课档案

征收关税是海关最为重要的职能之一,税款课是粤海关履行关税征收职能的专门机构,其档案所涉内容与此关系密切,共计469卷。其中涉及大量的数据类史料,是进行近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该课档案最大的特色在于包含了大量数据在内的税款档案,主要是税收登记簿类、税款账簿、税收报表三项。

(七)民船管理处档案

1931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裁撤各地常关和厘金局,原常关各机构移交各地税务司署新设的民船管理处管辖,粤海关税务司署民船管理处档案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这部分档案共计72卷,包括往来函件、进出口报表和登记簿三类。如1934-1936年的《民船管理处与各关来往函笺》,1934-1939年间的《民船管理处与粤海关各课来往函笺》,1935-1937年间的《民船管理处与各课来往函笺》。

(八)其他

值得关注的是,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即将溃败之际,1949年2月,总税务司李度设立了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为海关南撤作准备,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保存了4卷与该机构相关的电文,分别是《与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来往电报》、《海关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与上海总税务司署来往电报》、《海关总税务司署广州办事处致各关通电》,这对于开展该机构相关的研究是第一手资料。

此外,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中还有粤海关接收敌伪码头仓库办事处档案66卷,粤桂闽区财特处档案6卷,博览会和禁烟会相关档案6卷。

三 人事类

人事类档案是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的另一组成部分,包括总税务司署下发的相关出版物,粤海关税务司署形成的人事类档案,以及粤海关税务司署职员的个人档案三种类型。

(一)总税务司署下发的人事档案出版物

粤海关税务司署保存的人事类出版物有《海关题名录》、《海关职员任调公报》两种。《海关题名录》是总税务司署对各海关的职员名单进行统一登记出版的人事类档案,其“向公众出售,并送发赠阅名单列明者”。[12]粤海关税务司署现存《海关职员任调公报》20卷,始于1905年,止于1949年,其中1949年的《海关职员任调公报》包括“穗字”第1-3号。

(二)粤海关税务司署形成的人事类档案

对于职员在各关间的调遣,总税务司署规定各职员之前供职的税务司署需开具《调口证明函》并向关员支借旅费以便其能顺利调派。在此基础上,粤海关税务司署形成了《各关调口证明函及旅费借支书》、《调口证明函及旅费借支书》、《粤海关调口证明函》和《粤海关旅费支借书》几类档案。

粤海关税务司署在进行人事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类报表,包括《人事报表》、《各项定期人事报表》、《员工动态月报表》、《酬劳金报表》、《职员分配情况季报表》、《洋员情况及宿舍分配年报表》、《洋员宿舍情况表》、《什项报表》、《海关洋员原籍通讯录》9种类型。

纪录类档案是粤海关税务司署形成的人事档案的另一组成部分,包括职员见习期间的《人事纪录》、税务及海务部门的《人事纪录》、港务及灯塔华员的《人事纪录》、粤海常关的《人事纪录》、《职员准假纪录册》。

(三)职员个人档案

现藏的粤海关税务司署人事档案中,数目最多的当属职员的个人档案,共计1869卷。从档案类型上看包括洋员和华员的《关员履历表》,F-45的《海关职员服务履历表》及附件,F-51的《海关外班杂项人员考勤簿》及附件三类。

由于近代外籍税务司管理下的海关工作人员由洋员和华员两种来源的职工组成,并且在洋员和华员的管理中区别对待,因此《关员履历表》也分为洋员和华员两种。1900-1931年间的洋员《关员履历表》从内容方面看同《海关职员服务履历表》相似,包括关员的个人信息、调口情况、薪资等内容。1893-1937年间的华员《关员履历表》内容以及排列方式同洋员一致。

《海关职员服务履历表》是记录职员个人信息、在海关的服务情况以及福利情况的档案,原表是由造册处统一印制的F-45表,制式统一,此后是由职员个人和所在海关的税务司一同填写而成的档案。从构成看,该表包括封皮、规范(总税务司第4265号通令)、个人履历表三部分。

《海关外班杂项人员考勤簿》是外班人员的个人档案,是在总税务司署统一的制表F-51基础上形成的档案,该表由封皮、照片、规范(总税务司第3054号通令)、个人履历表四部分构成。

此外,有关职员的人事档案中还有一些杂项的登记表或者登记簿类存在。如《海关履历试用准许证》、《职员履历单》、《财经接管委员会人事登记表》、《九龙关支关职工履历书提纲》、《关警队被服装具表》、《联合保证书》、《学历说明书》、《海关关员检查凭照》、《工作人员卡》、《行检簿》等。

四 结语

由上可知,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结构清晰完整,内容丰富多样,是一座有待深入挖掘的史料宝库。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作为中国近代外籍税务司管理制度下海关的产物,其内容不仅包括粤海关税务司署下辖各课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业务、人事档案,还包括与总税务司署、各地税务司署、社会各界业务往来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文种的档案,其档案形成机构虽为粤海关税务司署但所反映的内容却涉及整个海关机构以及广州各界的不同势力。从内容角度看,粤海关税务司署档案除了反映该机构征税、缉私、统计、检查等职能,还可以看到其对广东地方情报的搜集,与广东各级政府机构、商界、外国驻广州领事间的交往,可见该档案具有极高的综合性史料价值。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注释:

[1]有关粤海关及其档案拙文《近代粤海关及其档案简析》(见《历史档案》,2016年第4期)有专门论述,兹不详述。

[2]详见韦庆远《对广东地区历史档案保管、利用情况的初步调查》(《档案学通讯》,1980年第4期)、朱荣基《广东旧海关档案史料价值初探》(《档案学通讯》,1981年第1期)、李志业《广东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档案学研究》,1989年第4期)、黄菊艳《广东海关档案与辛亥革命》(《广东史志》,2002年第4期)、石大泱《 粤海关档案记忆旧中国外贸沧桑》(《山西档案》,2008年第1期)等。

[3] [6] [7].Hans van de Ven and Robert Bickers: 〈China and West 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rchive from the Second Historical Archives of China, Nangjing〉,第7、19、20页。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编:《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通令全编》(43册),海关出版社,2013。

[5][8][12]黄胜强:《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第一卷)(1931-1942年)第192-193、204、246页。[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

[9][10][11]潘启后:《 广州海关志》第90、91页[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猜你喜欢

职员海关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释疑解惑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东北海关二五附加税的开征和中日交涉
迟到的理由
打错了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
反差就是这么大
职员对话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