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创新使用牺牲阳极法保护致远舰

2017-01-2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舰体国家文物局丹东

动态信息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创新使用牺牲阳极法保护致远舰

历时3年的“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已于今年10月结束,共发现(提取)文物计200余件,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配件。“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周春水29日在北京介绍了项目成果,其中为减缓海水对铁质舰体的侵蚀,牺牲阳极的保护方法在中国目前水下考古工作中是一个创新,为水下铁质文物的长期保护提供了新的借鉴方法。

“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遗址地处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约50 km的海域,距离最近的大鹿岛约20 km。2013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配合丹东港海洋红港区的基建项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截至2016年10月结束,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历时3年完成,经过了档案研究、物探搜寻、沉舰定位、探摸试掘、身份判别、保存状况与分布范围确认、回填并实施初步保护措施等阶段的工作。2014年4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物探调查工作,锁定水下沉舰的准确位置;2014年8月到10月,开展局部重点调查工作,清理出沉舰的上部轮廓;2015年8月到10月,考古调查发现“致远”瓷盘、穹甲、方形舷窗、鱼雷引信等重要遗物,确认沉舰的身份为北洋水师甲午沉舰——“致远舰”;2016年9月到10月,清理出沉舰的舭龙骨,确认沉舰的埋藏深度、分布范围及整体保存状况;本次水下调查工作结束前,采取牺牲阳极的办法对舰体采取保护措施。至此,致远舰考古调查工作顺利结束,并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舰体国家文物局丹东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维斯比”级护卫舰
“维斯比”级护卫舰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