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像研究

2017-01-28蓝磊斌

广西地方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太平天国

蓝磊斌

(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像研究

蓝磊斌

(南宁市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太平天国运动晚期,摄影技术已经在中国南方沿海城市传播。西方摄影师和传教士拍摄了清军与太平军在宁波、上海近郊、苏州等地交战的场景。随着近年来西方国家馆藏中国老照片传入中国,一些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拍摄的战地照片为我们所了解。对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像进行梳理,并对这些影像进行应用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太平天国后期历史的认识。

太平天国;影像;应用研究

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达到了传统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停留在文字、图画、实物以及民间传说上,而对这场运动的影像研究几乎是空白。随着近年来西方国家馆藏中国老照片传入中国,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照片为人们所了解,这些照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这场农民起义真实、客观的写照,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拼图增添了影像元素。

一、目前留存下来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像

从目前发现的史料来看,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像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西方摄影师拍摄的,第二类是由西方传教士拍摄的,第三类是由佚名者拍摄的。这些照片客观地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军事、政治、文化、社会等情况,为我们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一)西方摄影师拍摄的照片

太平天国后期,双方交战的上海、宁波已经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摄影技术在这些地方传播开来。这一时期,一些西方摄影师随当时英国人戈登率领的“常胜军”进行拍摄活动,最有名的要数英国著名商业摄影师威廉·桑德斯(William Thomas Saunders),他于1862—1863年在宁波、上海郊区青浦、苏州等地拍摄了清军和太平军交战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直接、客观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历史的资料。

1862年5月10日,清军击败太平军,克复宁波,桑德斯随“常胜军”进行拍摄,并有照片保留下来。1862年8月2日《伦敦新闻画报》对战事有这样的记载:“本刊感谢皇家海军军需官麦克阿瑟先生及常驻上海之摄影师桑德斯先生协助,特刊发宁波一役纸版画若干。其中三幅版画和撰文皆出自桑德斯先生之手……”①李红利,赵丽莎.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文中所附5幅插图中,有两幅插图是以桑德斯拍摄的照片为母本,一幅为《克复宁波——城垣缺口》,另一幅为《攻克宁波——从距宁波2英里外桥上眺望英、法、清军营地》。5月12日,青浦之战结束。5月19日,桑德斯很快在《航区商业日报》上刊发了如下广告:

青浦战役

W.桑德斯照相馆(向设礼查饭店旁)现备青浦战役行军及攻城照片折价出售,及军队从城阙攻入之现场立体照片。

1863年11月27日,清军击败太平军,克复苏州,桑德斯拍摄了此次战斗。由于通讯不发达等原因,直到1864年3月12日,《伦敦新闻画报》才刊登了8幅戈登率部在苏州与太平军交战场景的“摄影版画”。这些照片真实再现了双方交战的情景。照片原版保存在英国肯特郡的皇家工程兵博物馆。安德鲁·威尔森在1868年出版的《常胜军:戈登中校所领导的在华战役及镇压太平天国之经过》一书中对这次拍摄活动有这样一段记载:“戈登中校攻克苏州城时,留有一组照片资料。由于拍摄环境险恶,照片质量自然无法同安稳妥当的风景照相比。但对于想了解战斗情况的人来说,已经十分难得。②泰瑞·贝内特.中国摄影史·西方摄影师[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19世纪60年代,英国驻中国海关工作人员兼摄影师亨利·坎米奇(Charles Cammidge)在上海等地也拍摄了一批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照片。这些照片包括《昆山的水门》,文字说明为“照片为坎米奇先生拍摄,摄于戈登部队攻城后(1863年),水门旁的城墙在战斗中严重损坏,在图片中清晰可见”;另一幅为《从城内看昆山东城门》,拍摄时间为1863年。

此外,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军与法军联合部队的中校莱维兹(Léveziel)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了一些士兵和军营的照片,其中一幅名为《清军与法军联合部队》,被制作成版画,发表在1865年2月4日的《世界画报》(Le Monde illustré)上。

(二)西方传教士拍摄的照片

宁波在被太平军攻占之前,已经被辟为通商口岸,当时有西方传教士到宁波传教,并定居下来。个别传教士用照相机拍摄了太平军治下的宁波。慕雅德(Arthur Evens Moule)是晚清著名来华传教士家族——慕氏家族中重要的一员,他活跃在中国东南沿海多年,建树颇多。1861年,慕雅德来到宁波,一个月后,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大军日夜兼程挺进孤立无援的浙江,很快新昌、嵊县、上虞、奉化、慈溪等地区被太平军控制,3个月后,攻破宁波。当时西方人士纷纷逃出宁波。但是慕雅德考虑到宁波传教工作的实际需要,最终选择与其二哥一起留守宁波,他用相机拍摄记录了宁波城内的许多情况,目前保留下来的照片有《宁波接官亭》《宁波老江桥》《宁波天封塔》《宁波盐仓门》等,这些照片于20世纪初期发表在《东亚杂志》上。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太平军在上海》一书中,提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接见艾约瑟(Joseph Edkins)等四名英国传教士时,这样写到:“还欣然收下了教士们送给他的一些书籍,并邀请教士们在特为他们预备的招待所里住两三天。”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太平军在上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艾约瑟当时已经学会摄影术,他拍摄了一些反映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社会风貌的照片,这些照片现存美国国家博物馆。

(三)佚名者拍摄的照片

除了以上拍摄者能够确定外,还有一些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照片无法确定拍摄者。比较典型的有下面3幅。由大英百科全书公司编著,盖蒂图片社供图的《照片中的世界史》一书中第12页刊登了一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照片,文字说明为“这场起义由洪秀全(1814—1864)领导,造成大约2000万人丧生……1851年1月1日,洪秀全正式宣布建立他的新王朝——太平天国,并自封‘天王’。他提出的财产平均的口号吸引了很多农民、工人。太平天国吸纳了许多士兵(上图),后来数量超过100万人。他们一路北上,跨过长江,在1853年攻占南京。”①大英百科全书公司.照片中的世界史[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此幅照片没有标注具体的拍摄时间和摄影者,画面上站着七个士兵,有的手持藤牌,有的扛着长矛,个子都比较矮小,可能是太平军童子营。照片中士兵的装扮和1857年3月14日《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版画——《叛匪伤兵的滑竿》中人物的装扮几乎是一样的。

上海档案馆存有一幅“忠王李秀成率领下进围上海之太平军部队”的照片,拍摄时间为1860年左右,这张照片曾被制成明信片发行,上面标有“Chinese Soldiers”(中国士兵)和Max Nossler& Co.Shanghai,38 NanKingRoad”字样。考虑到李秀成对“洋兄弟”比较宽容,照片可能是请外国人拍摄的。李秀成是广西藤县人,据英国人呤唎所著《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记载:“出征安徽之前,忠王在宽阔的阅兵场上检阅了他的卫队。这支五千多人的部队,身着忠王的标志绿军服向前挺进。他们是我毕生所见到的体格健壮的集体之一。在撤出上海之前,他们引以为荣的是从未在敌人面前退却或临阵逃脱。他们全是忠王所在省广西的居民,主要是苗族,或边远山区的居民。”②[英]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6.因此可推断这张照片是目前所知道的广西人最早的肖像。

二、有关太平天国运动影像的现实应用

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像所包含的历史生活内容,其丰富性是任何语言文字的描述所难以替代的。这些记录着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人们生活状况、战斗情况、建筑风格的照片,尽管只是星星点点的瞬间形象,却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增进人们对已经逝去时代的认识,从而激起无穷的联想。

(一)对文字记述的校正和补充作用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停留在对文字资料的解读上,而这些文字资料对于全面认识这一场运动有一定局限性。这些影像可以弥补文字资料的某些不足,是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文化、建筑、衣着、礼仪、宗教等的形象资料。照片中的人物,背景中的建筑园林,都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载体。比如通过桑德斯拍摄的照片,能够还原当时清军军营及忠王府,给人以历历在目的感觉,这些是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在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文字记载中,往往只是对太平军的高级将领进行描写,对普通战士的着墨少之又少。《照片中的世界史》刊登的太平军的照片,把太平军童子营着装、武器等表露无遗,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对促进太平天国历史知识传播和普及的作用

在图像化传播潮流势不可挡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展览、影视媒介以及网络传播来了解和学习历史。而目前国内有关太平天国的博物馆或者电视专题片基本上没有用到这些照片。如果将这些照片找出来,作为博物馆的展品或者专题片的镜头,将可以提高人们对太平天国历史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人们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K291/297

B

1003-434X(2017)05-0048-03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太平天国
太平军余部参战在南美
桑德斯镜头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研究
钱穆《国史大纲》“洪杨之乱”平议
太平天国也说“国”
太平军所使用的兵器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
太平军的筑城与望楼
太平天国第一军事家石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