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山花灯戏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

2017-01-28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独山花灯艺术

龙 迪

(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独山花灯戏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

龙 迪

(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独山花灯是贵州戏曲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南路花灯的典型范例。它以别具一格的灯戏和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及浓郁的乡土特色赢得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以鲜明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优美的音乐曲调、婉转动听的唱腔,在省、州、县(市)甚至首都的舞台上都出现过独山花灯的身影,使之成为贵州影响较大的花灯流派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独山城乡广泛传承与发展中,以其形式的活泼、音乐的优美、语言的幽默,成为黔南城乡各族群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尤其是 2009年3月16日,独山花灯登上了奥地利世界音乐艺术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干哥干妹踏青来》、《牵牛郎郎要接亲》、《踩新台》等原生态的天籁之音折服了音乐之都,成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的奇葩,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山;花灯戏;价值;传承;发展

独山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独山花灯是本地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它兴盛于清末明初,广泛分布于县内各乡镇及黔南部分县市,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兼收并蓄其它姊妹艺术成分,逐渐形成具有独山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

独山花灯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根据刘文禾先生提供的材料,“独山花灯剧目有140余出,其中有早期条纲戏剧目《金铃记》、《蟒蛇记》、《双看相》、《蒋三哥下南京》等85出,移植剧目《铡美案》、《借罗衣》、《三访亲》、《龙江颂》等27出,新创剧目《七妹与蛇郎》、《宝锄》、《哥笑了》、《金鸡常鸣》、《乡村教师》等29余出。灯戏的身段、手式有10余种;脚位步法有20余种;扇帕动作有20余种;舞蹈身段有40余个。灯戏音乐唱腔有30余种。过场曲牌28个,锣鼓曲牌50余个。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地方剧剧种。”

一、独山花灯的艺术特色

独山花灯从形式上已分为地灯和台灯两大类。地灯属于俗话中的“下里巴人”。是一种在田间地头表演的歌舞,曲调明快、诙谐。多数取材与民间的生活琐事,接近方言口语、舞蹈动作质朴、欢快,只有锣鼓伴奏。地灯一般用于驱鬼镇邪、招财求子、消灾除病、酬神还愿等,具有旧社会迷信色彩。台灯属于俗话中的“阳春白雪”。是由地灯发展而来,在舞台上演出,不带迷信色彩纯属娱乐。台灯包括花灯歌舞和花灯戏剧两大类。花灯歌舞具有民歌风味,旋律优美、曲调欢快流畅。花灯戏剧是在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戏曲的形式。因为他能够表现较为复杂细微的故事内容和情节,有一定的思想性、戏剧性。台灯在伴奏上除由打击乐外,还增加了管弦乐器等,使得戏剧更加富有情节性、故事性。

独山花灯的艺术特色主要有:1、表演形式上:表演是戏剧的中心也是剧中的色彩。以剧本为中心,根据剧本的要求,演员的说词、舞台的造型、故事情节只有通过演员的表演、再创造使其人物形象生活化,才能发挥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表演以说唱为主,以演为辅,这样既突出曲艺特色,又带给人们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表演上,灯中有戏、戏中有灯、灯戏交融是其戏曲种类不可比拟的原因。2、演唱内容上:花灯采用了独山当地的方言,特殊的口音和旋律赋予了独山花灯说唱的形式。这也是人们从听觉上认识剧种的重要标志。3、伴奏上:多以二胡、三弦、月琴、竹笛、唢呐等乐器为主,加上大鼓、锣、钗等打击乐器组成了独山花灯戏传统的特定乐队编制。有人说:“花灯花灯,离不开彩扇和手巾。”花灯彩扇确实能帮助演员表达感情,舞出千姿百态,多彩的人生。

二、独山花灯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价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上水孕育了勤劳、智慧的独山人。花灯戏的题材多来自于生活,剧本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独山的民族风情、世态人情、家庭婚姻、历史事件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比如:在独山花灯戏《花烛重开》的剧本里阐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民国时期,由于国家尚未安定,热血青年应当报效国家。他们不得不背景离乡去捍卫国家的利益和领土,为祖国建设献出一份绵薄之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丈夫远征他乡而妻子苦苦等候。一晃几十年过去,国家解放,丈夫未平安回家妻子很是担忧。忧与丈夫十几年没见是否关系生疏,是否仍忠贞他们的爱情,坚守他们曾经的誓言……接下来,戏剧里一系列的唱段只为唱出妻子的忧虑。在戏里,妻子和自己的妹妹设计了一场假拜堂,只为测试自己的丈夫。“望断云山人不见,秋水望穿无踪影,今日夫归如天降,重展旧物喜迎君,但我人老怕你嫌,假设拜堂试你心。”经过几出戏的对唱,得知丈夫一如既往没有改变对她的爱恋。“久别重逢佳期美,花烛重开情深长。”故事的情节感人有趣,凸显出男主人公的正义与对家庭的担当,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一往情深。通过剧本可以看出独山花灯隐藏着的社会道德和道德的教化价值。很多的作品在舞台上演出了很多伟大的英雄角色,渗透很多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等。例如《妇女矿工排》中的红花,《支援》中的张三毛,《抗旱新歌》中的吴老汉等。这些角色一一体现出了不凡的精神面貌,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榜样。独山人民具有尊老爱幼、宽以待人、热情好客等多方面的传统美德,这是与当地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尽管当时独山地处苗蛮之地,但是独山地域优良的民俗品性及高尚的正能量文化精神依然能广泛传播,独山花灯戏在独山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二)文学价值

独山花灯戏剧本中唱词是花灯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文学造诣。不仅题材内容广泛有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也充分展示了独山人民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境界。编剧在编写剧本的时候不仅要刻画出活灵活现的人物性格,而且要勾勒出不同的故事情节,运用比喻、修辞、夸张等多种描写手法营造出意与象、情与境相融合的艺术氛围与效果。让作品不仅能取悦观众也能让人回味深刻。在剧本的编写中常常夹带着很多美丽的诗词,演员表演时朗朗上口观众听时情之切切。例如:独山花灯戏《渡口情》中的一段台词“风光艳艳日头暖,正是初夏四月间,处处忙唱插秧歌,新曲又传都扣边。”这四句词的相互押韵,营造出务农时的情境,具有颇高的文学价值。

(三)抒情和娱乐价值

独山花灯的艺术特色是热情奔放、刚柔并进、洒脱大方、诙谐幽默的。这是与独山人民的性格息息相关,来到独山你会发现独山城里大街小巷都布满了各种餐饮店,尤其是晚上的时候,会看见很多的独山人民在各种宵夜摊吃着各式各样的宵夜,热闹非凡。从美食上你会发现独山人民的生活态度,独山人民非常的热爱美食,对于美食的热爱也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其实这是与独山人民自古以来朴实、粗犷、开朗、热情的性格特征密不可分。将这些性格特征融汇到花灯戏中,结合当地的曲风曲调就构成了流传至今的独山花灯戏。例如:独山花灯戏《踩新台》就是在每逢过年过节、结婚嫁女、立房造屋、祝寿添丁的时侯,乡间艺人便相互邀约凑成一个花灯班子,等大家吃过晚饭,彩灯、花灯高悬两边,四春八寨的人流集聚前来观看。歌舞是花灯中的表现方式,唱花灯对于独山人民来说是最好的抒情和娱乐方式。

三、独山花灯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现状

随着政府的重视,文化部门的努力,独山花灯不断普及、传承和发展,现在,广场上跳花灯健身操,学生课间在校园跳花灯操,机关部门在工间也跳花灯健身操等,花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独山,学生书包里装着、手里拿着花灯扇,已成为街头巷尾一道独特的景观,而开展花灯“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的“四进”活动,无疑是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巨大推动。

独山花灯是文艺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花灯节目,曾经有一台晚会,因为是专题晚会,文艺创作者们有意识地想进行突破,打造全新的现代潮流的文艺节目,结果不少老观众感叹地说,没有花灯节目,感觉不像是独山的味道了,可见民间对花灯的热爱和恋恋不舍。正因为此原因,每年由县文化馆参与策划、演出的晚会中,花灯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2003年,文化部特授予独山县基长镇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独山花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历了500多年活态流变的发展传承,独山花灯从此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独山人都以“花灯人”为自豪。在独山,不管是重大节庆或是祭祀活动,唱花灯都是必不可少。“人人会拿花灯扇,个个会唱花灯调”,这是独山花灯普及化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独山花灯更形成了产业化发展,大街小巷飘扬的都是花灯的韵律,音像店里摆放醒目的也是花灯光盘。为满足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独山县花灯领导小组还组织创作了大量优秀曲目。这里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有自己的花灯演出队,在保持本真性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演出,独山花灯已然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周边省市,独山县人民政府正在着力打造花灯品牌,基于花灯的文化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民间文化中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而且他是很有民族特色的喜剧舞台表演和歌舞说唱艺术,在黔南地区各县市都有得到很大范围的传播,在省内外有着很多的花灯爱好者。

在与现代多元文化的融合中,独山花灯也做了很多尝试与创新,特别是借鉴交响乐的理念来丰富花灯,并与歌舞剧、影视剧结合,树立独山花灯文化的高度。打造独山花灯精品,以辐射更广的人群,从而拉动独山花灯金字塔塔基的建设。

(二)发展建议

花灯艺术家杨宝书说:“改革独山花灯,究竟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变化?”说到底就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借鉴和学习其他剧种的先进艺术,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须在尊重独山花灯独特风格和历史成就的基础上进行。这才是发展独山花灯的唯一正确道路。路是靠走出来的,要不断地走,科学地总结独山花灯戏的发展规律,“当非一人之力,一朝一夕奏效。”

花灯艺术评论学者何世银提出:“如何巩固花灯的基础,这是一个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打造花灯戏剧精品。用花灯精品留住观众。花灯戏剧是独山花灯的精髓。花灯精品的打造,就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要充分吸收外面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既要发扬传统的精神,充分听取独山老专家、老艺人的意见,又要通过招贤纳士,引人引智,让国内知名的艺术大家为我们出谋划策。”

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发展独山花灯,继承这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根据自身的思考,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植。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制定政策、条例,出台一些保护独山花灯的鼓励性政策和切实可行的奖励条例,各级文化部门或市县、乡镇和村寨要贯彻执行;建立保护和培养传承人的专项制度和专项基金;设立独山花灯的培训基地,组织人员编写和出版花灯剧剧本、曲集等;定期组织花灯比赛交流会,组织青年人参与到花灯文化的学习中来;政府也可以通过高科技、信息化、数字化等手段,运用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方式推广独山花灯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外界人士参与进来。

第二,利用民俗文化,增加花灯的演出形式。为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花灯文化中来,政府可以组织各种不同人群的花灯合唱比赛。把传统合唱比赛的形式改成花灯合唱比赛,例如之前的花灯文化进校园,把花灯的表演形式改成广播体操的形式,使学生每天都能接受花灯艺术的熏陶。在此除了花灯进校园进课堂,我认为我们学生的合唱比赛可以改成花灯合唱比赛,一来检验了课堂上花灯文化传授的效果,二来提高了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单位职工、退休人员也可以以花灯合唱的形式参与进来。花灯演出可以涉猎在人民群众中的方方面面,老年人的晨练、跳广场舞的阿姨们都可以用花灯的形式来展示。

第三,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发展独山花灯。群众性民俗活动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有效途经。独山县现今正在大力发张经济建设,建设我们的家园不仅是要留住外出务工的人口,也要吸引外面的人士加入花灯戏演出中来。政府可以把独山历史文化串联起来,就像正在打造扩大“独山古城”一样,把重心放到旅游文化方面,吸引人口数量,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参与我们的花灯文化传承。

[1]杨殿解.构建和完善独山花灯艺术传承体系——关于独山花灯艺术传承的再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

J605

A

龙迪(1991—),女,苗族,贵州省独山县人,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独山花灯艺术
看花灯
挂花灯
守望独山玉雕刻之意义探究
在独山打磨石器(组诗)
做花灯
纸的艺术
赏花灯
平湖市独山港镇航天科普中心揭牌
独山县举办独山古城文化及发展专题讲座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