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琵琶文化之繁荣对当今琵琶艺术发展的启示

2017-01-28徐彤宇

北方音乐 2017年2期
关键词:琵琶技法音乐

徐彤宇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唐代琵琶文化之繁荣对当今琵琶艺术发展的启示

徐彤宇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唐代,琵琶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成为社会主流乐器,犹如一朵盛世之花,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在当代,随着西方、流行等音乐发展的冲击,琵琶艺术等传统音乐面临着严峻考验。本文结合唐代琵琶艺术的蓬勃发展,对当下发展琵琶艺术进行思考,希望借鉴唐朝琵琶艺术的发展经验,促进琵琶艺术在当代社会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琵琶;唐代;传承;发展

一、 促进琵琶演奏技法的丰富和创新

唐朝琵琶的演奏方法仍以弹拨为主,用硕大的拨子来演奏已难以适应多变的技术要求,更不能灵活轻松地表现乐曲的流畅感和旋律感,指弹的方式便悄然出现并逐渐取代了拨子弹奏。而琵琶指弹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演奏的表现力,更为琵琶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大量优秀曲目得以演奏和传承,流传于宫廷市井之中,成为美谈,呈现出琵琶演奏在唐代的一片胜景。

可见琵琶在唐代已成为主流乐器,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热爱,与其自身演奏技法的不断发展、完善是离不开的。当代,刘德海大师等艺术家们不断努力创新,也促进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如反弹技法在演奏中的运用,“分轮”、“拍弦”等新技法的出现,都促使琵琶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如今现代作品在琵琶作品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将这些创造性的技法运用于现代作品的演奏中,更是促进了琵琶音乐发展的新潮化、多元化。

不论是借鉴唐代琵琶艺术的发展经验,还是从如今演奏技法丰富、改良的深刻意义中,我们都不难看出任何一种音乐文化若想要生存和进步,必须要有创新者来推动。琵琶演奏者、继承者们仍需坚定不移在继承的基础上树立起创新意识,不仅要传承保护传统演奏技法,重视对演奏技法的推敲,促进现有技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要不断思考、探索新技法的创新与运用,以满足不断更新的现代作品的演奏要求。在艺术文化快速更新发展的现代社会里,琵琶艺术的创新意识已不仅仅是促进琵琶演奏不断丰富的客观要求,更是推动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提高曲谱创作的艺术水准

唐代是历史上琵琶曲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曲谱。在当时出现的曲谱中,既有优美典雅的古曲,也不乏耐人寻味的新制佳音。如白居易诗中所涉及到的《霓裳羽衣曲》和《六么》,还有《凉州》、《甘州》、《雨霖铃》等等,这些作品曲调满足了当时社会大众的音乐审美,并由演奏家二度创作,被赋予情感地进行演奏,在宫廷民间广为流传,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喜爱。可以说这些高水准曲谱的涌现对当时琵琶的兴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1年至2015年间,琵琶作品超过400首,其中独奏作品约占300首。受时代背景的影响,相对于传统乐曲而言,这些由作曲家、演奏家所创作的曲目在音乐表现上体现出鲜明的多元化、新潮化,而与之相对应,演奏技法也更为丰富和复杂。虽然这些作品中少有诸如《十面埋伏》、《霓裳羽衣曲》等脍炙人口的名曲,但这15年间的琵琶曲谱同样见证了琵琶演奏家、音乐家们从未停歇的脚步,也向我们呈现出琵琶艺术在未来蓬勃发展的曙光。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将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与满足当下音乐审美需求相结合,在保证琵琶曲目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琵琶音乐的受众群体,做到高水准与时代性、音乐美的统一。

三、 丰富琵琶艺术演奏的表现形式

唐代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歌文化的璀璨发展,同样为琵琶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契机。唐代的文人颇具文化素养,又大都热爱音乐,诗人们对琵琶的钟爱,总会在诗词中得以体现。优秀诗篇的传唱,离不开琵琶这一重要的伴奏乐器,而唐诗又以语言的形式,将琵琶艺术生动细腻地表达出来。将琵琶音乐的发展注入文学发展之中,增添了琵琶艺术的高雅之气,也促使琵琶在不朽的诗词语言中流传千年。

琵琶在唐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启示着我们发展琵琶艺术应丰富其演奏的表现形式,仅依靠独奏形式无疑束缚和制约琵琶艺术的发展。通过琵琶与诗歌等其他艺术协同发展,亦或是与不同乐器进行组合,来丰富琵琶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有利于琵琶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当代,林海创作的《琵琶语》,将琵琶与提琴、钢琴、洞箫完美结合,又配以天籁般的人声,在保证各乐器特色的前提下,将乐曲情感进一步升华,使人印象深刻,沉浸于音乐之中感慨万千。《琵琶语》的艺术表现获得了业界内人士的一致好评,打动了无数听者。其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对琵琶之韵味做出诠释,古韵焕新生,这无疑推动着琵琶艺术的进步。可见在当下,传承琵琶艺术特色与满足新时期的艺术审美是可以兼得的,琵琶演奏者与创作者应重视丰富琵琶艺术的演奏表现形式,以促进琵琶艺术的多样化,拓宽其发展途径。

四、 保证琵琶教育的专业化 ,发挥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

唐玄宗本人对琵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长安和洛阳分别设立了两个教坊,由宫廷直接管辖,使俗乐在宫廷音乐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同时,他又设立了梨园,选举乐工及宫女数百,学习音乐歌舞。玄宗还亲自参与教习,在民间筛选女子教她们弹奏琵琶等乐器,这些乐人年龄稍大后便回归民间,成为民间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参与演出和教习琵琶的工作,扩大了琵琶弹奏者的阵容,也促进了琵琶整体演奏水平的提高。

唐朝,官方的参与保证了琵琶教育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促进了琵琶艺术在传承过程中的高质量化、高水准化。教育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在规格、标准程度等方面必然也有所不同。20世纪以来除了专业音乐院校外很多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琵琶专业,目前高校琵琶教学课程体系已基本完善,教学模式也日趋成熟,成为未来琵琶艺术传承中的中流砥柱。

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推广,社会上也相继涌现出大量的琵琶教育机构,它们的出现无疑显示出琵琶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需求程度,一定程度上也为琵琶艺术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琵琶教育的专业化程度。首先必须确保琵琶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加以完善,只有保证了琵琶教育的专业化,才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发挥教育促进琵琶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积极作用。

五、博彩众长,兼收并蓄

琵琶之所以可以在唐代达到发展的顶峰,与盛唐空前繁荣的政治、文化,以及统治阶级开明的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的唐王朝有着高度的自尊心、自信心,并且一直坚持着多元文化发展战略,与各民族交往频繁,注意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使琵琶的发展始终博采众长,走上了中西结合强势发展的道路。

相比较当时唐琵琶艺术的发展,当今的中国同样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样有着对外开放的政治策略,因此当今琵琶艺术依然可以借鉴唐琵琶的发展经验,不仅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吸收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现代流行音乐乃至其他艺术、文化中有益于琵琶发展的精华部分,还应面向世界,博彩众长,以开放的态度汲取其他民族、其他国家音乐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注意博彩众长,不断为琵琶艺术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将琵琶艺术的发展推上又一高峰。

六、 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传承、发展琵琶艺术的意义已远远超越其本身价值之所在,唐琵琶的发展与贡献已为我们当今的琵琶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借鉴唐琵琶的发展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琵琶艺术发展的可持续道路,推动琵琶艺术走向未来,不断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增光添彩。

[1]宁燕.琵琶与多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J].黄河之声,2016(08):79

[2]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9.

[3]刘海霞,王维诗,对唐代宫廷音乐高度繁盛的分析与思考[J]社科纵横,2005(10).

徐彤宇(1996—),女,山东滕州人,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琵琶演奏专业2014级在读学生,研究方向∶琵琶演奏。

猜你喜欢

琵琶技法音乐
琵琶老店琵琶声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琵琶仙·寒窗
音乐
我的“反弹琵琶”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