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唱中的“适度”

2017-01-28李方方

黄河之声 2017年21期
关键词:适度紧张感声门

李方方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浅析歌唱中的“适度”

李方方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歌唱是一门复杂的声乐艺术,歌唱训练中的每一个点、每一个环节,都显示出了“度”的把握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内容既是对以往学习的总结,又是对声乐艺术的再认识和再提高。笔者在本文所提出的观点是对多年声乐学习的心得体会,虽并不完善,且略显肤浅,但却是以认真的态度来完成的。

适度;二度创作;情感

歌唱训练中所谓的“度”,指的就是分寸感。“度”是指事物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限度以内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质变;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则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歌唱者的歌唱,必须符合其歌唱能力与条件。如果方法使用的不科学,那么所谓的适度感并不会让人觉得适度、舒服。

一、基础发声训练中的“适度感”

(一)声门开合的适度感

所谓“声门”,是指声带闭合的间隙。假如闭的太紧,气不通,声音又卡嗓子也紧;反之闭合无力,声门则会漏气,声音必然显得空洞无力。要想音色好,声带闭合一定要做到“适度”,这是歌唱要素中最关键的环节。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会看到声门非适度感的歌唱状态,他们在严重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坏毛病,如白声、羊声、颤音幅度过大等。这些都应该在基础的发声训练中克服掉。

和慧老师在演唱《我爱你中国》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声门开合的过大,就是我们俗称的过于“撑”,导致原曲应有的风格变成类似歌剧中极富戏剧性的表现风格,整个旋律线条也变得不怎么明显。导致这些的原因也很明显,和老师在国际舞台的年数已久,随着“大势所趋”,经常演唱一些极富戏剧性的歌剧,致使声门被硬性地定位“大号”,声门附近的肌肉群也已经形成记忆。当和老师再次演绎既熟悉又陌生的中国现代艺术歌曲时,不自觉地就会声门开的过大。

(二)咬字吐字的适度感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适度感能否正确地把握,对于整首歌曲内容的表达、声音的美化以及表达不同唱法和不同风格的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字头发声着力感和咬字阻气的部位都十分重要。在实践的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地体会字头着力的适度感。力度合适才可以字正腔圆,才可以共鸣丰富、具有穿透力;反之,则会音色粗糙,含糊不清,甚者还会带来其他的毛病。

和老师与王老师的演唱中,对咬字吐字把握的都很好。关于咬字吐字这一方面,笔者更多的是想探讨一下美声唱法与中国作品如何更好的结合,这也应了最近声乐圈子里比较热的议题——如何用美声唱法演绎好中国作品。美声唱法发展到中国来是需要被我们国家声乐艺术的发展加以好好利用的。美声唱法大多演绎的是意大利歌曲,意大利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辅音少,字头咬的短,字与字之间被元音完美的连接起来,腔体统一度极高。但是汉语则不然,最明显的就是元音较多,辅音及字头咬的过轻会导致别人特别是非专业人士听不清歌词。

想要解决这些咬字上的问题,还是要把握好这个“度”,根据不同的作品风格,不同的词与字,适当的调整咬字的适度感,使语言能够更好的表达作品,更好的被广大非专业人士所接受。

二、二度创作中的几组矛盾分析

(一)紧张与放松

歌唱中要求的放松并非一般生活概念中的放松,准确的讲应该指的是获得松弛的声音。

舞台上的紧张感想必是令每一位歌者都头疼的问题,但是这种紧张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适度的紧张感能给我们的表演带来动力和激情;可一旦紧张感占据了演唱心理的一大半,你的表演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和慧老师的演出很明显能看出来她有一定的紧张度,而且这种紧张度可能超过了适度的范围。导致她的发挥失常笔者就不深入分析了,可能是与此次文艺晚会的性质有关,她的压力非常大;也可能是身体状况欠佳,身体机能不如平时,不自信带来的过度紧张。

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舞台上的过度紧张感是可以被无数次实战经验打磨出来的心理素质给克服掉的。但是紧张感中具体的“度”却是非常难把握的。希望我们每个歌者都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克服紧张感的方法。

(二)感性与理性

在舞台上我们最重要的是要表现作品极富魅力的个性,不能脱离作品的个性去盲目表现痛苦或甜美,要表现出作品的力量、生命力和个性的活动。

一提到“感性”与“理性”这一对概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们同属于哲学范畴。而在歌唱艺术中,感性与理性的共存是合乎逻辑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如辩证法里提到的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的。歌唱表演无疑是一种感性的释放,但这种感性的释放一定要建立在理性的调控之上。

本文一开始便提到,关于和慧老师的演出,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有点太“正式”,这种正式的感觉可能就是像和老师这样歌唱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歌者,当他们演唱时可能理性的东西会多一些,或许这也与年龄有关。

三、结语

掌握歌唱中的适度调控原则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得到广泛的重视。只有理解与掌握歌唱表演艺术中的“度”,才能更加完整的诠释作品,使我们的演唱水平在真正意义上上升一个台阶,并不只是依赖高规格技术和先天优秀的嗓音来达到“完美”的演唱。

歌唱时要做到各部分的科学又协调的配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智慧、实践和长期的坚持。只有当我们熟练掌握了歌唱的技术要领以后,才能对声音控制自如,再加上随着我们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会登上艺术的高峰!■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0.

[2]李宗堂,张效忠.歌唱四要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适度紧张感声门
支撑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的相关因素
本期打卡主题:今天去哪儿玩
结合提问,构建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课堂
支撑喉镜声门区暴露困难影响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尴尬的打嗝
论话剧舞台表演的紧张感与松弛感的平衡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声乐学习中“声门适度感”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