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究*
——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

2017-01-28任林茂

法制博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共安全智库

任林茂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



公安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究*
——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

任林茂

铁道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3

公安新型智库兼具党政智库和高校智库的特点,性质特殊,发展相对缓慢。本文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从目标任务、组织机构、运行模式、科研团队、研究基地、数据库建设以及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多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公安新型智库建设相关问题,期望对我国公安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新型智库;公安;决策咨询

一、我国公安新型智库的建设现状

早在1968年,公安部就成立了公共安全研究所,即公安部第四研究所,为公安部下属的专职研究机构,具有公安智库的性质,在行业内被称为公安机关的“社科院”。随着公安部第四研究所职能的变迁和公安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公安智库的功能逐渐分散到以公安高等院校为主的教育科研机构中。近年来,随着公安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持续增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满足公安工作的需要,全国公安院校相继成立了为数不少的实体或非在编科研机构。2009年,江苏省公安厅依托江苏警官学院在全国首创设立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以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警务创新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为目标,着力加强公安智库建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先后已成立了当代犯罪问题研究中心、危机管理(应急警务)研究中心、反恐怖研究中心等20个研究机构。浙江警察学院、云南警官学院、江西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等一批公安院校也相继组建了多个实体性或非在编研究机构。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发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为认真落实两办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6月,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根据两办《意见》精神,结合公安行业实际情况,公安部将统筹推进公安院校、公安科研院所、公安行业协会智库建设的协调发展,重点依托公安院校建设一批公安工作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部、省两级公安智库,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新型智库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随后,公安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公安部部级公安智库申报遴选工作的通知,制定了《组建部级公安智库工作方案》。经公安院校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并报公安部领导批准,2015年9月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公布了首批建设的两个部级公安新型智库名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被确定为“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建设依托院校,江苏警官学院被确定为“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建设依托院校。自此,我国公安新型智库建设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

二、公安新型智库建设的路径探究——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

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重点依托公安院校建设一批部、省两级公安智库,有条件的城市公安局也可建设市级特色公安专业智库,公安智库根据需要可设立分支研究机构或研究基地。公安院校是公安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依托单位,负责公安新型智库的日常管理工作,智库专兼职研究人员以内源性人才为主、外源性人才为辅。因此,公安新型智库兼具党政智库和高校智库的特点,开展公安新型智库建设,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公安机关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提升公安机关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深化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协作共建机制建设、拓展和增强公安院校功能作用、提高公安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托。下面就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探究公安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一)目标任务

铁道警察学院立足铁路,面向交通,服务公安,在“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走“相通相近、逐步拓展”的发展路径,逐步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整合系部结构。学院党委审时度势,组建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力图打造专门服务我国现代交通安全保卫工作的决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按照“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引领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新成立的研究中心为依托,加强与铁路、道路、航空、航运、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运输行业公安机关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对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治理所涉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形成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或决策咨询建议,不断提升现代交通公安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培育和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智库研究团队,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公安新型智库。

(二)组织机构

1.工作领导小组

学院成立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暨公安新型智库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对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暨公安新型智库筹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科研处、教务处、教学系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为中心决策机构,负责中心中长期研究发展规划的审议、重大项目和开放性研究课题的立项评审、重大成果的评审鉴定和其他重大事项的研究决定。专家委员会由相关院领导、实战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校内外相关专家组成,人数为15-17人。必要时,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聘请专家委员会成员。委员会主任由主管院领导兼任。

3.内设部门

内设部门包括项目研究部、学术交流部、成果转化部和秘书处,各部门设主任和副主任各1人,行政服务人员若干。研究队伍由五类人员组成,一是学校编制的专职研究人员;二是学校编制的兼职研究人员;三是社会招聘的专职研究人员;四是校外的兼职人员;五是二级研究中心招收的研究人员。根据实际建设情况,中心前期设主任1人,暂设研究部和综合部两个内设机构,从院内外聘用研究人员承担研究、管理和学术交流等任务。

4.科研基地

中心可以根据需要,在全国各地交通运输行业公安机关建立科研基地或科研工作站,作为中心与公安机关双向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运行模式

中心实行项目化管理。依托项目,采用项目招标等方式,整合、集聚校内外科研力量,开展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战略与政策研究,切实发挥对现代交通公共安全决策和基层实战的服务引领作用。学院为中心建立并施行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和科研项目后期资助奖励机制。中心的研究人员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人员组成。校内人员在承担中心任务的过程中或在从事与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有关的研究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被实务部门采纳、相关领导批转或被《公安内参》等中央部委的内参资料收录的,可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并计入其职称评定的成果考察范围及非在编科研机构考核成果范围。中心经费主要由学院专项拨付,同时接受项目经费及国内组织与个人的合法捐赠和赞助。

(四)研究团队建设

重要的研究成果都是由一个高效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团队建设是公安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要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科研团队,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团队建设要打破系部之间的界线,克服科研力量分散化、成果碎片化等问题,着力打造高效、优质、团结的科研队伍。就目前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组建科研团队,整合全院资源,优化以系部、学科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建设模式。二是鼓励跨院系组建科研团队,做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硬课题与软课题相结合,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三是积极构建科研团队孵化机制,为新科研团队的成长提供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一些较为成熟和有一定实力的研究团队经过培育,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发展成为智库的二级研究机构。智库研究团队建设以提升咨政服务能力为目标,以学院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平台为主要依托,注重整合校内外学术资源。研究团队要有聚焦国家急需与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有若干来自校内外的专业研究人员;研究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资政服务经验和能力;有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和工作计划。

学院每年为研究团队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研究团队应当按照学院有关财务规定使用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研究团队实行负责人制度,由团队负责人组织制定和实施团队建设方案,并对本团队发布的研究成果、提出的咨询建议负责,把好政治关和质量关。研究团队的遴选和考核工作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学院学术委员会每年对研究团队进行检查、考核。考核不合格的研究团队,由依托单位(依托单位为学院教学系部)撤换负责人,并在一年内整改。连续2年年度考核不合格,整改无效,可撤销该研究团队。年度考核优秀的研究团队,在下一年度可追加经费。设立研究团队培育计划,入选培育计划的智库研究团队连续3年考核合格的,进入智库团队建设计划。

(五)科研基地建设

为加强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与全国现代交通运输行业公安机关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建立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警务研究源于实战、融于实战、服务实战,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全国现代交通相关公安机关设立科研基地,在部分公安机关设立科研工作站。科研基地是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依托各地公安机关设立并合作共建,以现代交通公共安全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以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兼职研究人员为主体,以开展课题研究作为主要形式的开放式研究平台。科研基地的设立遵循平等合作、讲求时效的原则,由学院与驻地公安机关签署协议,明确各自职责任务,并正式挂牌后运作。科研基地作为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与驻地公安机关双向交流的载体,主要任务是配合中心研究人员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与中心共同组织策划和承担课题研究合作项目,做好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工作。要通过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和驻地公安机关的合作共建,努力把科研基地建设成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研究的先导示范基地和实验孵化基地。

(六)数据库建设

资政报告不仅仅是数千字的研究报告,一定是有强大的理论和数据作为支撑的。作为一种新型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能够有效地集成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为国家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撑。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能否建立一个完备高效的资料库至关重要。我们要建立的数据库应该首先是以现代交通数据为基础的,其中涉及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的相关资料应尽量收集,作为以后研究的基础。在数据采集与整理方面,要注重发挥全院各学科教师的作用,从基础学科到应用学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并实现校内甚至校外共享,将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数据库做大做强。

(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1.成果筛选机制

首先,拓宽智库成果来源渠道。成果来源主要有:(1)个人自主向研究中心提供;(2)各级项目的研究报告;(3)智库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4)学院学报提供;(5)公开发表的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等;(6)网络资源;(7)实务部门的文件政策及具体做法;(8)智库专职人员的综合整理。研究中心根据成果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编制《成果要报》。成果的筛选可以参照学报的编审流程。

2.成果报送机制

建立智库成果报告制度,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对涉及国家安全和警务秘密的智库成果,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发布。成果要报格式参考《公安内参》等内部资料。出版周期根据运行情况可做适当调整。成果要报的栏目设置可以有:本期关注、本期特稿、热点聚焦、观点集萃、最新动态、政策在线、智库咨询、资讯快递、基层一线等一些常设栏目和临时栏目。报送部门主要有公安部办公厅、铁路公安局、交通运输部公安局、民航公安局、各地公安厅(局)等。

3.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

(1)成果评价机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把解决现代交通公安工作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完善以贡献和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估办法和以公安机关采纳应用为主的评价机制。对智库研究成果的评价施行等级制,可分为五级。一级:经党和国家领导人予以肯定性批示并批转有关部门采用的。二级:被中央领导参阅的中央各部委内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中国社科院《要报》等采用的。三级:经省级领导予以肯定性批示并批转有关部门采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的。四级:经地市级领导予以肯定性批示并批转有关部门采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的。五级:研究成果被智库《成果要报》收录的。所有成果以上述机关的正式文件或领导批示、工作简报、工作通讯的记述为准。另外,取得其他有重大社会影响和贡献的成果,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后给予奖励。

(2)成果奖励机制。智库研究人员的智力成本、智力投入理应得到合理的体现,要使智库研究人员合法地获得应有的报偿。研究成果被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厅(局)、铁路公安局、交通运输部公安局、民航公安局等采用或批转的,可以作为院级项目结项、智库研究团队或非在编科研机构考核的一个条件,也可以作为职称评定的成果考察范围。校内人员取得的智库研究成果,根据成果等级给予相应的科研积分。对于学院以外人员的研究成果被我院智库《成果要报》收录的,可通过购买的方式,具体标准可以参考学院教师奖励标准。成果权属有争议的,待争议解决后再行奖励。

三、学院建设公安新型智库的优势和面临的困难

(一)学院建设公安新型智库的优势

铁道警察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在铁路警务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学院组建了轨道交通安全保卫系和铁路警务系,加强城轨安保和铁路警务理论研究及专门性人才培养工作。还成立了轮渡反恐课题组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安全保卫调研组,启动了航空、航运等交通运输警务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着力构建具有铁警特色的警务研究和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相继举办了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暨城轨交通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铁路安全与反恐论坛、公安院校特色建设论坛、法治铁道暨铁路法理论与实务论坛、全国铁路公安系统文化建设座谈会、全国地铁公交安保工作座谈会等高水平高规格的全国性会议(论坛),搭建了全国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学院又组织整理编写了《铁警讲堂》等系列文集,组织翻译了铁路公共安全系统丛书,持续深入研究现代交通公共安全相关问题。学院建设公安新型智库具有独特的人才、学科和行业优势。

(二)学院建设公安新型智库面临的困难

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学院在建设公安新型智库时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建设智库的基础是整个学院的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目前学院已有成果积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还不够,主要表现在主持或合作完成的省部级项目较少,获得的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也很有限,发表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不多等。学院虽然在全国铁路公安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在全国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还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正逐步展开,也还需要一段时间逐步拓展合作交流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优化国际警务对口合作交流机制,提升学院在国际警务合作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小结

公安新型智库兼具党政智库和高校智库的特点,性质特殊,因此需要在体制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促进公安智库的健康发展。相较于其他高校智库或社会智库,公安新型智库建设相对缓慢,这就需要公安学术界、公安院校和公安实战部门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公安新型智库的发展路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新型智库体系。我国地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公安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探索符合公安工作大局、适合自身特点的智库建设路径,建立不同层级、功能互补的公安新型智库。本文以铁道警察学院为例,初步探索了符合现代交通公共安全行业这一极具特色的公安新型智库建设相关问题,期望对我国公安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一种思路,对其他公安院校或公安机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更希望有助于铁路警察学院早日建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公安新型智库,为我国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搭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向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提供现代交通公共安全方面的决策咨询服务。

[1]胡光宇.大学智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

[3]王孟,王欣.公安智库的建设与创新研究[J].公安教育,2015(11):50-55.

[4]田海军.公安部组建首批部级公安智库[N].人民公安报,2015-9-10(1).

[5]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Z].教社科〔2014〕1号.

[6]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Z].公通字〔2015〕15号.

[7]吴跃章.加强公安智库建设有效服务领导决策和基层实战[J].公安教育,2014(1):12-13.

[8]贺晓勇,侯冬尽.公安智库:大数据时代公安院校图书馆转型的新机遇[J].公安教育,2015(12):63-68.

*2017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培育研究”(172400410363);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公安新型智库建设问题研究”(SKL-2016-235);2016年度铁道警察学院中央高校基科费项目“公安高校新型智库建设问题研究”(2016TJJBKY047)。

D

A

2095-4379-(2017)16-0042-04

任林茂,男,铁道警察学院科研处,讲师,主要从事公共安全和公安智库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共安全智库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微智库
微智库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