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学南词说唱《应老汉修桥》的体会

2017-01-28林歆洁南平市文化艺术馆353000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修桥南平唱腔

林歆洁 (南平市文化艺术馆 353000 )

初学南词说唱《应老汉修桥》的体会

林歆洁 (南平市文化艺术馆 353000 )

南词说唱曲艺流行于福建北部。源于明末清初江苏苏州一带的“滩簧”,相传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开始向外传播,约于清道光年间由一位苏州商人带到福建,并与闽北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南平南词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

南词;说唱;《应老汉修桥》

我4岁开始学习舞蹈,6岁半学习钢琴,2008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2012年年底进入南平市文化艺术馆。一次偶然,听到卢丽萍老师的南词说唱《只想洗个澡》,那悠扬动听的曲调便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南词说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去年8月,为了迎接“群星璀璨”福建省戏曲小戏小品创作比赛,卢丽萍老师选中我担任南词说唱《应老汉修桥》的主演,我即惊喜又有些担心。学习音乐多年,在校期间我们接触的大多都是欧洲古典音乐,对中国戏曲文化只有在中国音乐史和民族概论的课程里有涉及到,而对南平南词更是知之甚少。第一次接触南词说唱便要排练剧目参赛,这让我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时卢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初生牛犊不怕虎,你为什么不大胆试一试呢?”使我豁然开朗,再加上编剧赵凯利老师的不断鼓励,我决定接受任务开始学习南词说唱《应老汉修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表演,我有两点体会:

一、人物塑造

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是对人物心理的了解,从生活中寻找、观察身边的“剧中人物”,深刻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应老汉修桥》讲述了茫荡山村民应老汉,为了修一座洪水冲不垮的水泥桥,集资修桥的感人事迹。剧本中出现的人物有应老汉、应老婆子、胖大婶、小算盘,四个人物性格迥异、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四个人物均由一人饰演,所以在表演者展示不同人物时,要快速、准确地转换到位,还要掌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了将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在卢老师的指导下,我对剧本的人物做了性格与动作上的分析处理:

应老汉是剧中的主干人物,脾气倔强,为人耿直、性格沉稳,有主见,话不多且掷地有声。表演时双手倒背身后,腰板挺直,抬头仰脖,眼神俯视下方,双脚略带外八,突出他不慌不忙、沉稳冷静的性格特点,与其他人物形成强烈的反差。

应老婆子是心直口快,急性子。表演时,抿嘴弯腰,双手握于左腰前,每句话或每个动作后都恢复到这个动作。

胖大婶的性格大大咧咧、温和、善良,心态乐观,凡事为他人着想。根据人物“胖”的特点,表演时身体动作缓慢,主要靠双手来完成动作。

小算盘是典型精打细算的人物形象,尖酸、刻薄,爱嚼舌根子、爱说风凉话。表演时可略带夸张,弓身前倾点头哈腰,眼睛转悠活灵活现,尖嘴猴腮的喜剧人物。

说书人是全剧的串联者和解说者,算是我的本色演出,性格热情开朗、青春阳光,语调高亢。在情绪方面,要与剧中人物同喜同乐。在水泥桥修成时卢老师为我设计了一段舞蹈动作,展示青春风采,展现青春活力。

二、语言与唱腔

剧本中的人物性格迥异,表演中除了动作上,在语言、唱腔上也各有特点,才能让观众一目了然,便于区分。

用土官话表演是南词说唱《应老汉修桥》的特点。我对南平方言一无所知,而剧中主要人物应老汉的对白基本上要使用南平方言,卢老师一字一句的耐心教授,给我莫大的动力。应老汉说话前总要先“嗯嗯嗯”几声,以示威严,对白尽量压低喉头,多用鼻音,模仿男性的声音;应老婆子、胖大婶、小算盘使用闽北乡村版普通话,对白中选用了一些南平语系中比较富有闽北地方特色的词汇,如“南梦(傻瓜)”、“拉别(出风头)”、“怪霸滴(很棒)”等词语,诙谐幽默;而说书人完全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的发音与其他剧中人物形成强烈反差。

唱腔方面,南词唱腔委婉典雅,南词音乐具有江南丝竹韵味。传统的南词说唱主要是运用真声自然发声,口齿音较重。我尝试着在传统的唱腔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声乐的发声方法。唱腔的唱词上,基本使用普通话,随着人物的转换选用个别南平方言词汇。唱腔节奏的快慢长短,旋律的抑扬顿挫、强弱对比的处理,融入人物角色更好地表达着人物的情感,使观众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能从生活中找到剧中人物的影子而引起共鸣。

猜你喜欢

修桥南平唱腔
南平检察院妇联共建合作机制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马悦然:“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马悦然:为中国文学“修桥”的“中国女婿”
原来它不是小偷
唐家湾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