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临时展览工作的若干思考
——以深圳博物馆为例

2017-01-27刘剑波

客家文博 2017年4期
关键词:策展宣传教育策划

刘剑波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和核心工作。它既是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进行文化传播、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当代博物馆陈列展览多种多样,从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出发有多种划分方法。其中比较通行的方法是按照展出时间长短,将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

相对于基本陈列而言,临时展览主题鲜明而有特色,内容广泛多样,经常更换。它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保持博物馆持续的吸引力;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作用;而且推动博物馆征集、研究、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还能极大地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间的交流与了解,促进社会和谐及世界和平。举办高质量的临时展览,成为“博物馆得以良性发展,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举措”1和“激活博物馆的良方”2。

深圳博物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举办临时展览,迄今已举办各类展览900多个,是国内举办临时展览时间较早、数量较多的博物馆之一。在临展工作特别是展览选题、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宣传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结合深圳博物馆工作实践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做好临时展览的思路和措施。

一、展览选题

好的选题是临时展览取得成功的基础。博物馆举办临展,首先应该对选题进行研究。第一是要思考展览目的,明确为何要举办这一展览,希望通过展览向观众传递哪些思想、知识和理念。这是展览的“中心思想”,也是展品组织、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宣传推广及展览效果评估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是要思考展览的价值和意义,它是否切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及博物馆和所在区域的定位,是否符合公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会对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第三是要研究举办展览的可行性,博物馆是否有相关收藏或能比较方便地获得有关展品,是否有支撑展览举办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和展览素材。第四是要思考展览的创新之处,确定展览在内容、形式、宣传教育等方面的重点和亮点,避免单纯地为举办展览而办展览。第五是要做好选题规划,统筹考虑展览主题的多样性与关联性,使临展成系列,成为博物馆的品牌和名片。

近年来,深圳博物馆以公众需求和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馆藏与研究的优势资源,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的临时展览,形成了文物综合大展、国外文物艺术精品、青铜文明、古代陶瓷、书画艺术、佛教艺术、传统文化、本土历史、民间收藏、自然科普等十大系列,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参观需求,推动了城市文化发展。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广东是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地区领导发动了八次武装起义,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发生在深圳的三洲田起义,打响了20世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枪,是辛亥革命的转捩点。但公众对此了解并不多、认识不足。深圳博物馆在研究、展示本地近代历史的过程中,对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特别是三洲田起义进行了深入研究,收藏了大量相关文物和展览资料,并与国内及港澳地区相关机构建立起密切联系。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本馆为展示广东辛亥革命历史、特别是三洲田起义,联合港澳及内地共16家机构,合作举办“辛亥革命在广东”大型临时展览,并制作图片在深圳中山公园等地巡展,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近代国情、省情和市情的了解及认知。

二、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是“策展团队遵循博物馆展览表现规律和方法,依据博物馆展品形象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所进行的研究、策划展览内容文本的过程”3。它是临时展览筹备的重要环节和成功的关键。做好展览内容策划,必须要有足够的学术成果支撑,多学科、多专业的人才队伍,以及充裕的时间。

在借鉴国外“策展人”理念的基础上,深圳博物馆结合本馆实际,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策展人负责制度。即由某一名专业研究人员作为策展人,提前2-3年选定展览主题,提出初步的策展方案、经费预算,经全馆中层以上干部和学术委员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再跨部门组建包括学术研究、形式设计、宣传教育、文物保护等部门员工在内的展览工作团队,开展展品遴选、展览文字内容编写等工作。整个展览的实施都以策展人为核心和主导。后期安排专业机构对展览的社会效益等进行观众调查,以此评估策展人的工作业绩,指导今后的临时展览工作。

临时展览按照传播目的和构造,有以展示文物艺术品美感、提高公众审美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审美型展览,和以讲故事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思想观念为目的的叙事型展览。当前我国博物馆举办的绝大部分都是叙事型临时展览,它“特别适合现阶段文化教育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不高的普通百姓”4。因此,在内容策划时,策展人应注重对展品进行深入研究和专业解读,探寻每件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构建逻辑严密、清晰的叙事体系与展示空间,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将展品串起来呈现给观众,以此传达策展人的研究成果与独特理解,打造内涵丰富的原创性、高品质临时展览,让普通观众看得懂展览。

深圳博物馆收藏有明代至今的匾额500余块。它们集字、印、雕、色于一体,不仅有极高的艺术性,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本馆策展团队经过数年系统研究,2013年以展示匾额文字中蕴含的儒家伦理道德与价值观,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目的,举办了“深圳博物馆馆藏牌匾精品展”。该展览根据馆藏匾额文字内容精选了160块牌匾,分为堂名第号匾、功名文章匾、祝寿匾、旌表颂扬匾四个版块展出,从每块匾额出发,深入解读了它们承载的历史、政治、文化、风俗、信仰、人物、家族等信息,受到业界和公众的一致肯定。2015年,该展览应邀在深圳市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展出。

三、形式设计

形式设计是设计师根据展览内容文本进行二次创作,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和科技手段构建文物展示空间的过程。它不单是设计师对展览版面、说明牌进行设计,而且包括规划展览空间和观众参观路线,营造文物展示环境氛围,设计制作展示道具及辅助展品,选用展览照明光源,规划多媒体、声光电等展览设备及观众互动展示装置等。通过各种手段,“为观众创造愉悦舒适的参观环境,并从形式上阐述内容结构”5。好的形式设计必须紧扣展览主题,以展品为核心构建展示空间,让文物在艺术的空间内呈现、“说话”并与观众进行互动,从而给观众以最佳的参观体验。

2015年底,深圳博物馆联合西藏四家文博机构举办“祥云托起珠穆朗玛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在该展览形式设计上,设计师根据展览主题,通过运用典型色彩、移植文化符号、复原场景等方式,营造渲染了浓厚的西藏民族文化艺术氛围。如色彩上,红、黄、蓝、白、绿是西藏最常见和典型的五种颜色。它们除了色调饱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外,在西藏还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对此设计师根据各部分展示的主题和内容,分别使用象征权力、尊严的赭红色,西藏宗教场所中广泛采用的黄色,以及象征威严、吉祥的蓝色作为三个章节的主色调,带给观众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感染力。展览运用了大量西藏民族文化及藏传佛教艺术的元素和符号。序厅模仿西藏寺庙建筑主殿,柱子和墙壁使用赭红色作为主色调,天顶上方柱头采用莲花纹、祥云纹、十字金刚杵等典型纹饰,横梁上装饰五色帷幔,左右立柱正面装饰柱饰,其后挂有华盖,两侧墙壁分别装饰了西藏博物馆藏《郎久旺丹唐卡》和布达拉宫藏《无量光佛极乐世界唐卡》的大幅喷绘,让观众走进展厅便感受到浓郁的西藏文化氛围。

展览还复原了一座藏传佛教佛堂的场景,集中展示了佛堂的家具、装饰、陈设,以及使用的各种器物。巧妙地将视频播放室建成藏族民居式样,白色的墙壁上装饰了传统民居的门框、门帘,并在内部装饰五色帷幔。出口处设置巨幅珠穆朗玛峰雪山照片喷绘,并饰以五彩经幡。将西藏文化的元素和符号,精妙地设计布置到整个展览空间之中,带给观众多重艺术享受。

四、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临时展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博物馆实现临时展览办展目的、发挥社会效益的关键。博物馆应该从展览策划开始,让宣传教育人员参与相关工作。这一方面有助于将宣传教育理念贯穿到内容文本策划和形式设计中,促进展览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根据展览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有效的宣传教育方案,实现办展目的。

制定宣传教育策略及工作方案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临时展览本身进行研究,考虑办展目的、展览的重点和亮点是什么,以此明确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二是思考展览的受众是谁,通过分析其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接受认知特征和参观期望,确定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三是要综合考虑博物馆的经费和人力等情况。

(一)宣传推广

临时展览宣传推广渠道有两类:一类是社会宣传渠道,主要有报纸、网站、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以及车载广告、移动电视屏、公交及地铁站台海报等;另一类是博物馆自有宣传渠道,包括官网、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和博物馆的宣传栏、室外广告、折页等。它们各具优势。新闻媒体辐射面广,是临展重要的宣传渠道。近年,深圳博物馆在媒体宣传上进行了三大创新:一是针对重要展览,让媒体跟踪报道文物点交、布展、展出的全过程,持续对展览进行“加热”,不断增强展览的吸引力。二是每年初邀请媒体进行专题座谈,通报年度展览安排,征求媒体对宣传工作的意见,使展览宣传取得更好成效。三是开放办馆,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展览宣传教育活动。如通过让企业冠名的方式,让他们赞助经费支持“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藏英国水彩画展”等多个重要临展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用公司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推出“欧洲玻璃艺术珍品展”等展览的网上虚拟展厅。这既丰富了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满足了公众需求,又提升了展览影响力,实现了博物馆与相关机构的双赢。

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是博物馆经济有效的宣传工具,也是值得所有博物馆关注和探索的领域。深圳博物馆于2008年底完成新馆官网建设,2009年在国内博物馆中率先建立官方微博,2013年推出公众微信号。目前官网日均浏览量7200多人次,微博粉丝61873人,微信粉丝26316人。及时更新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公众了解博物馆提供了便捷的方式。

(二)教育活动

知识性和教育性是博物馆展览的核心和目的6。要想更好地实现临展的教育功能,博物馆首先应加强展览内容的打造,将更多知识、信息融于展览传递给公众。通过生动易懂的说明文字,配以视频、图像等资料,将专业的研究成果多维度地呈现给公众,深入浅出地介绍文物展品承载的知识、信息和故事。在展板上设置二维码,让公众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扫描,获取展览内容、教育活动安排以及更多的扩展知识,进一步丰富展览内容,增强展览知识性。其次应结合展览内容、展品特点、经费预算等合理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努力为观众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参与性强的观展环境。如提供部分展品供观众触摸,提供放大镜让参观者更清晰地欣赏文物表面的纹饰和图案,设置可自由翻阅的电子书、触摸的电子屏,可动手参与的文物拼图、拓印游戏,可置身其中拍照的小场景,可试穿体验的古代服装等,让公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不仅动眼看、动耳听,还动手做、动脑想,获得更多层面的刺激与体验,更好地实现展览的教育目的。第三是要根据展览内容举办特色教育活动。如按照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讲解服务;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写教育小册子,开展模拟考古、文物修复保护等体验活动;邀请相关学科领域专家来馆开设讲座,安排策展人、馆内专家进行专家导赏,策划开展实地探访、艺术沙龙等,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深度,增加展览“附加值”。

五、结语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一项专业性强、涵盖面广的系统工程。其不仅涉及展览选题、内容文本策划、形式设计和宣传教育,而且还包括文物点交记录、包装运输、科技保护、布撤展,文创产品开发及展览绩效评估等许多环节,值得所有博物馆研究和探索。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临时展览反映了一个博物馆的综合效益、品质和活力,体现它的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员工素质。博物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公众需求,紧跟时代形势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办出受公众欢迎的高品质展览,真正实现机构自身价值,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注释:

1 单霁翔.博物馆使命与文化公共权益保障[J].四川文物,2014(1):70.

2 周欣.临时展览是激活博物馆的良方[J].客家文博,2013(2):26.

3 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76.

4 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9.

5 高红清.博物馆临时展览基础工作实务[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92.

6 陆建松.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20.

[1] 单霁翔.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

[2] 郭洁.博物馆临时展览研究以西安博物院藏精品铜镜展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 方丹.博物馆临时展览内容设计及有关问题讨论[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李绚丽 李晨.博物馆体验式展览初探[J].中国博物馆,2017,(1):89-100.

[5] 王艳.浅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策划与设计[A].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145-149.

[6] 吴凡.对博物馆临时展览的思考[J].上海文博论丛,2012(4):68-71.

[7] 赵若涓.试论临时展览中的观众互动设计[J].黑龙江史志,2013(15):128.

猜你喜欢

策展宣传教育策划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策展哲学》
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与学术发展第二届“策展在中国”主题论坛纪实
关于策展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