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馆陶情缘

2017-01-27辛火

陶山 2017年4期
关键词:馆陶小镇美丽

◎辛火

我的馆陶情缘

◎辛火

我的老家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大平原的过渡丘陵地带,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连接山东、山西的一条省道从村外穿过。由于村子在低洼处,省道在这里呈现出一个很大的坡度,大约有1公里左右。入秋后,会有很多拉煤的人力排子车从这里经过,三五成群,形成一道断断续续的长龙。由于这里坡度大,他们先把车子集中停在坡底下,然后再一个车一个车地往上走。一个人在前边驾辕,其他人在后边弯着腰用力地推。我们把这些人称为“山东的”。他们大都光着膀子,搭一条毛巾在肩上,绳套套在毛巾上,像纤夫一样,哼呦哼呦,一点一点挪动着车轮……

秋天的阳光很暴晒,汗水从他们的肩上、脖子上顺流而下,明晃晃的一片。那时我只知道山东人很穷很苦,至少我们这里没有那么穷、那么苦。每个车子的煤都尽可能装得满满的,车上一般都压着几块石头。拉几块石头回去是为了磨镰杠锄,有的却是出于一种稀罕。后来才知道,这些被称为山东的人,大多是馆陶、大名这些东部县的。能吃苦,不容易,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偶尔去马路上帮他们推车,那是因为要学雷锋做好事。推一次车,一篇作文就有了。那时写作文是有“格式”的,第一段一般是:“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谁怕谁”等口号类的。然后进入正题,写道:某月某天,我在马路边帮老大爷推煤车……。就这样我与东边的人结了缘。

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在东边很远的地方有个馆陶。那是一个早晨,父亲匆匆地把几个馒头塞到一个破旧的黑色提包里,推开门就往外走。我问他干什么去,他说要去馆陶看一个县委书记,名叫李纯心。那时很艰苦,交通不方便,出门都是要自带干粮的。从那时起,我就记住了馆陶,这个名字始终留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我在复兴区当了区长。邯郸市的化工区就座落在复兴区。这些化工企业,为邯郸经济发展曾做出了巨大贡献。滏阳化工、橡胶厂、磷肥厂,这些企业家喻户晓。但到90年代末,因环保和市场原因,企业进入低谷期,也不再进行新的投资,企业安全风险逐步加大,每年都有事故发生。化工区的安全监管成了最头疼的事情。当时我向市政府建议,搬迁化工园区。正赶上三年大变样,化工园区开始了搬迁,当最后一个企业拆掉时,我的脑子里一下轻松了很多,压在心口上的一块石头也似乎搬走了。没想到若干年后又到馆陶任职,而复兴区的化工企业有的又搬到了馆陶化工园区,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当然,他们已不再是在复兴的企业,通过搬迁都上升了一个档次,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了,但不能不说是一种不解之缘。化工企业毕竟是化工企业,这几年,我们采取了最严厉的环保措施,特别是管住了地下水污染。同时果断砍掉了一半化工区用地,用于发展拖拉机产业。有人跟我开玩笑:是不是知道要到这里任职,先把企业搬来,再来做官呀?哈哈,真是说不清,哭笑不得。

2011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日)晚8点,因特殊原因,我被组织送到馆陶上任。很多年没有来馆陶了,下了高速,灯光很美,似乎用一种语言在接受我。虽在冬天,但心里充满了一丝暖意。说实话,从政20多年,从来没想过要到东部县,也不愿意到东部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土”。后来我在多种场合讲过这种“土”,讲“土”不是贬低,而是为了改变。几年过去了,馆陶在人们心目中已不再土气。很多人讲,县城像城市了,甚至有了大城市的味道。初到馆陶,我感觉很快就融入了这里,突然感觉不陌生,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原先不愿意听的馆陶土话,现在听着是那么亲切。我几次建议我们的讲解员在介绍馆陶时可用馆陶普通话,因为我感觉很好听,也希望我们的乡音传播得更多更远。

我们馆陶是个穷地方、小地方,黑龙港流域的盐碱地,连个像样的宾馆也没有。怎么发展?项目少,工业底子薄,是我们的主要矛盾,但怎么破解这个主要矛盾?凭什么外地人来这里投资,来这里消费,来给我们支持?所以我们思考,必须有切入点,必须有突破口。这几年,我们抓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带活了全局,就是选准了突破口。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我的梦想,也是更多农民的梦想。我们带着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的梦想,实事求是,淡定求索,在馆陶演绎了一场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情景剧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成为了馆陶的代名词和一张名片,先后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走进馆陶。投资商多了,来考察支持的人多了,四海朋友、国外友人多了。一任接着一任的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带领全县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滋养着陶山卫水,现在已硕果芳香。我们馆陶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自豪!

天帮忙,地给力。最近我们馆陶有两大发现:一是低速风能。低速风能发电不仅可形成可观的税收,而且一个个高大的风叶将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二是以“馆陶组”命名的干热岩地热资源,据说在全国这一类型中,我们是最好的。在地下1000-3000米之间,有150-250度的岩石层。这些热能可用于发电,也可用于温泉。我越来越感受到馆陶这块土地的神奇。馆陶在近代很少有水灾,也没有风患。这一点,要比周边一些县幸运得多。汉唐时期还封过四位美丽的馆陶公主。作为封地,当是富饶之地。另外,据史料记载,最繁华的时候,每天穿梭古运河上的船只多达三万艘,那是何等的繁华!著名文学家王安石路过馆陶时有诗云:“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馆陶的版图还像一块吉祥的“如意”,这难道不是上苍的恩赐吗?!最近又有两大利好消息:一是习总书记十分注重大运河文化的开发,最近又专门作出批示,要求认真做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三篇文章,省委、省政府把大运河保护利用列入了重要工作内容,馆陶作为大运河重要的一段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纵贯南北的京九高铁河北段已经列入河北省“十三五”交通规划中,东西方向的聊城-邯郸-长治客运专线将从馆陶通过,馆陶有望成为高铁枢纽。那时,我们馆陶将具有更加突出的比较优势。

人才兴县、生态保障、城乡一体是我们这几年的发展战略,建设健康生态旅游强县是我们的目标。馆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招揽人才,让人尽其才、地尽其力。在生态方面,我们大兴水利,提出水已经成为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常年失修的永济渠变成了一条美丽的永济河,成为贯穿全县的一条景观带。城乡一体是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我们探索了特色小镇的模式。我们将把粮画小镇和黄瓜小镇打造成国际化小镇;教育小镇(王桃园),我们要收藏100年;羊洋花木小镇将打造成生态主题公园——南城公园。

馆陶这片土地需要我们每个馆陶人深情地去爱,去拥抱。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在馆陶任县尉期间,留下了“国而忘家”的历史典故。乔十光先生故土情深,1988年在馆陶创办了“乔十光漆画研究所”,培养青年艺术人才,这些人中有的已成长为国家、省级艺术大师。汪易扬先生在馆陶生活工作了十七年,把馆陶视为第二故乡,在他的推动下,断代的黑陶在馆陶重新烧制成功,同时也为馆陶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著名诗人雁翼十三岁就离开了家乡,但对家乡情深义厚,在《馆陶人心里的河》中写到:“满腹的难理难顺的感情,离别馆陶才明白,全是卫河神奇的浪影。美丽的卫河水,并没有断流,都潜藏在馆陶人的心中……怀揣着母亲的恋情,设计再回来的日程。”还有人民警察郭秋峰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用生命抒写了对家乡的热爱。

陶山卫水,刚柔绝配。我们有陶山的刚强,有卫水的柔美。纯朴、厚道、开放、包容的馆陶人正在为美好的明天辛勤付出。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有信心找回她往日的辉煌,重现大运河千年的繁华。

猜你喜欢

馆陶小镇美丽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我只想去馆陶吹吹风
在 馆 陶
馆陶四月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