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民族性”是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当务之急

2017-01-26赵文婧

法制博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民族性民法民法典

赵文婧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8

突出“民族性”是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当务之急

赵文婧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8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民法典必须从民族性出发,解决我国民法典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民法的实用价值。

民法典;民族性;编纂策略

本文从民法性角度分析我国民法典编纂存在的问题,注重分析影响民法典编纂民族性的因素,并且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从民族性角度看民法典编纂的缺失

(一)民族理想的缺失

我国先后经历了五次民法的编纂修订工作,这既有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有人民群众的翘首以盼。民法通常代表了一个民族文化繁荣的程度与高度。但是,我国现有民法常期沿用他国法律体系,这实质上影响了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民法典中的体现,证明我国民族文化还不能以法律的形式伫立在社会的顶层。首先,编纂有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理想的民法典是社会的强烈现实需求,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优化民族文化内涵没能深刻体现在现代民法当中,表示民法中的民族精神仍存在着缺失。其次,民法曲是所有法律工作者的共同理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编纂有民族共同理想的民法典,在民法典的宗旨中弘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民法典编纂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需要加以必要落实。

(二)民族精神的缺失

首先,在民法法律条文的价值观念体系构筑中需要深入体现民族精神,从而使民族精神在法律层面得到深入弘扬,实现法律的民族精神贯彻作用。其次,民族精神应当用于指导普遍的民事司法活动,应当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核心权益,应当在社会主义市场活动中体现出民族精神追求,同时利用民族精神防止民法被碎片化和枝节化利用问题发生。

二、民法典编纂体现民族性的内在因素

(一)文化因素

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渗透着民族文化因素,不同时期的民法典编纂深刻着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追求,可以说民族文化因素对民法典的编纂有决定性的影响。首先,从民法典编纂的思想理论基础来看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基本的理念,民族文化是法律文化形成的土壤和基本条件。其次,从民法典编纂的内容来看,民法典内容反映了民族文化中的共同意识,全民族共同遵守的文化基因决定了民法典的主要品格。

(二)民族性格因素

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不同,这也决定了民法典的追求不同,民法典的编纂与民族气质有重要的关系。例如,法国的民法典以追求自由主义为基本宗旨,体现了法国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态度。德国的民法典以严密著称于世,这是日耳曼民族严谨风格的体现。不同民族的民族性格不同,同样也决定了民法典的品格。首先,民法典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必然要求民法典体系出民族性格特点,要求民法典的语言风格、条文形式都与民族基本性格相契合。

(三)个人作用因素

编纂优秀的民法典是全民族的共识,但是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是由具体的法律工作者来执行的,只有拥有总揽全局能力的法律人才,才能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因此,实际上民法典编纂工作者的民族文化特征也影响着民法典的编纂成果。首先,法学家受中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程度决定了民族文化在民法典中的渗透程度,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尊重法学家的作用和价值。其次,民法学家对民法典中民族文化的系统性、特征性等负有重要责任,是影响民法典文本的重要因素。

三、民法典编纂突出民族性的策略

(一)注重回溯我国民族文化渊源

为了更好的完成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在民法典中体现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注重运用民法典来解决有我国有独特民族文化性质的法律现象,应当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进行民族溯源。首先,注重回溯中华民族的政治习惯,注重在民法典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在平等的基础上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其次,注重从我国民族文化的现实出发,运用法律形式把优化的民族文化进行固化,同时注重运用法律形式来修改我国民族文化中的落后部分,借助法律助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第三,走出民法典编纂的现实困境,实现民族化的民法典与世界民法潮流接轨。

(二)注重扩大民法典编纂基础

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民法典的民族性特征,解决民法典编纂中民族性不足的问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民法典编纂机制,着力使民法专家在编纂过程中提升民族性意识。首先,从中国特色着眼,要求民法专家在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体现中国传统风俗习惯,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够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民法典中充分的遵守讲仁家、守诚信、尚和合的基本价值。其次,扩大民法典的编纂基础,着力扩大民法典的征求意见氛围,形成良好的民法典的编纂基础,不断吸纳有着民族性文化因素的民法编纂意见。第三,在民法典编纂中汲取西方民法编纂的思想,从中汲取编纂民法曲的思想,解决民法典编纂民族性不足问题。

四、结论

做好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必须从我国民法工作的实践情境出发,着力解决民法典编纂工作中存在的现实现问题,提升民法典编纂的民族性。

[1]王理万.立法官僚化:理解中国立法过程的新视角[J].中国法律评论,2016(2).

[2]石佳友.法国民法典制定的程序问题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5(3).

D

A

2095-4379-(2017)22-0108-01

猜你喜欢

民族性民法民法典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评释
论习惯作为民法法源——对《民法总则》第10条的反思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问题
胎儿权益的民法保护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