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文化传播方式

2017-01-26赵英杰

法制博览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主导权校园文化政治

赵英杰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高校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文化传播方式

赵英杰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高校作为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潮流汇聚的殿堂,承载着发现科学和真理、传承文化精神、创新学术知识等着重要文化传播功能,是各种社会思潮碰撞和各种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高校务必要把握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牢固树立好大局意识、整体意识、看齐意识,有效统摄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创新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播方式,坚持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文化、先进的科学思想文化、具有远大前景的新文化事物,为我们的国家和党的意识形态思潮和政治倾向提供高质量内涵的学理支持和文化引领。

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文化传播

高校要把握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创新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播方式,就要使我们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目标和目的建立在高校意识形态文化的基础之上,肩负起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要开辟出符合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传播方式。把握好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明确意识形态文化的传播主体,切实提升意识形态主导权工作的文化传播方式的改革创新研究。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高校意识形态文化要实现具有主导权的全方位、战略性的传播,重点就要加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要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加强意识形态文化传播,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编排反观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现状,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发展道路的引领地位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突出位置,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传播党和人民的文化声音,讲好中华民族的文化故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的主渠道。要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题之中。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学科体系建设,严格完善思想政治教材的审编工作,规范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选用,完善思想政治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意识形态文化传播方式,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和人才培养目标贯穿始终,坚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讲好身边故事、讲亲近自然的家常话、讲实事求是的中国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课程导向和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一致性。

二、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主阵地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工作,要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的主阵地,遵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遵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不懈地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实的变化而改变,要因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要因形势的演进而创新。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特别是和学生交流密切、监护学生成长的学生专职辅导员们,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文化传播的基础性的土壤和坚固的主阵地。要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看到学生的思想现状与我们高校传播的意识形态文化还有一定的差距、更要看到学生对自我成长、价值实现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展现个性、追求的要求明显增强。因此,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和阻力都在加大,挑战与机遇同在,要强化思想理论的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培养一批又一批业务精良、作风纯正的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建设者。

三、以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主战场

高校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播工作要在贴近师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之上开展工作,注重社会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社会实践工作的载体建设,强化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改革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社团等多方作用,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体系,增强高校文化传播改革创新的自主性、首创性、先进性,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新前景、新辉煌。

改革创新高校社会实践工作,鼓励学生多参与集体实践活动,走进社会,深入到民间和基层中,扎根到磨砺心志的边疆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积极的就业观,树立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研究调动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把握师生的最新思想动态和真实发展需求,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还要加强考察人才在社会实践的培训方式和实操锻炼的水平。强化问题导向和责任意识,改革高校社会实践的工作理论制度和方式方法,重在提高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水平、解决社会矛盾突出的焦点问题、落实社会实践任务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办好中国特色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四、以教师群体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主力军

高校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师、党政管理干部,专职、兼职政治辅导员等是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的主体,在校园文化传播、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要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突出强调他们的政治标准,完善其业务能力的评聘和考核机制。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高校社团指导老师和学生组织专职教师的潜力,不断开辟文化传播渠道。

对于高校意识形态的文化传播的主力军,要更加注重建立培养激发他们意识形态文化传播工作水平和潜能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与师生谈心谈话的制度,在平等表达沟通、民主讨论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文化传播主体的工作。强化教师群体在社会实践中的育人功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提升他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觉悟和能力,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加强文化传播主体职业道德建设,在教书育人和言传身教之中立德、立身、立学、立业,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的文化传播的主力军。

五、以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主环境

《礼记·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文化教人的道理,就是告诉学生要彰显人的本有,要使自己具有高尚光明的品德,要推己及人,去除污染,成就新我,并且精益求精,争取做到尽善尽美的水平。这样,大学的校园文化就具有了陶冶人、塑造人、革新人、成就人的教育意义,与党和国家对我国高校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的要求具有内在的协调性和本质的一致性,校园文化也便具有了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建设主战场的职责。

为此,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导作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相结合,打造具有社会主义风格、中华民族气派、中国文化底蕴的高校文化氛围。深入分析大学校园文化所面临的大环境,社会背景、环境、基础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校园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要坚持党对校园文化的教育传播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校园文化传播导向,实现校园文化对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引领,增强校园文化服务于高校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1]董洪亮,赵婀娜,张烁,丁雅诵.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6-12-1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02.

G

A

2095-4379-(2017)22-0032-02

赵英杰(199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研究生。

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会课题“高校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文化传播路径”(项目编号:GXDJ2017B005)的研究成果之一;河北大学2016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重大攻关课题“基于师生互动模式的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Z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主导权校园文化政治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围绕东北工作主导权的博弈——以张学良、齐世英为中心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