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当代长征之路

2017-01-25陈鑫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将士长征路实事求是

陈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南京210003)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当代长征之路

陈鑫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南京210003)

长征精神不仅是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而且是当代长征路上的精神支柱。我们唯有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从中不断汲取智慧与力量,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实事求是和践行群众路线,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夺取当代长征新的伟大胜利。

长征精神;当代长征路;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80多年前,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劈波斩浪、不畏艰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不仅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丽诗篇,而且也孕育形成了震古烁今的长征精神。今天,我们回顾红军长征的苦难辉煌,仍能深深感受到长征精神的耀眼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接过先烈的旗帜,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属于我们当代人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弘扬长征精神,走好当代长征路,就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一部伟大长征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奋勇前进的光辉历史;一条恢宏长征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顽强斗争的漫漫长路。80多年的沧桑巨变没有将这段历史风化,反而愈加强烈地向我们昭示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漫漫长征的伟大胜利。对此,毛泽东同志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明确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2〕

长征之初,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层层布防、围追堵截,妄图将红军将士“一举消灭,以绝后患”。为此,蒋介石不惜动用几十万重兵围堵红军,悬殊的兵力差距再加上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致使工农红军损失惨重。1935年1月,红军历经千险万阻抵达遵义,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上,历经挫折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旧坚持真理和原则,彻底清算了在党内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最终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处在生死攸关悬崖边上的工农红军。此后,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工农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先后创造出众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实现了红军由被动到主动、由挫折到胜利的历史性转折。除此之外,长征途中的张国焘自恃兵强马壮、人多枪多,弃组织原则于不顾,公然凌驾于党组织之上,伸手向党中央要权,甚至在1935年10月召开会议,妄图分裂组织、另立中央。对此,红军将士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原则,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从而维护了党的团结与稳定。

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打败一切敌人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所在,而且是弘扬长征精神的第一要义。正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在风雨飘摇的革命年代找到主心骨,实现了民族解放;正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找到顶梁柱,实现了国家富强。如今,“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3〕。事实也充分证明,我们唯有牢记长征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方能将信心转化为动力,使中华民族这艘巨轮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劈波斩浪、不断前行。

二、弘扬长征精神,走好当代长征路,就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1〕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不仅是正义与真理的胜利,而且是红军将士坚如磐石般理想信念的伟大胜利。历时两年的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不仅要和天斗,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而且要和人斗,不断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搏斗,沿途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十四个省,最终抵达陕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壮举。是什么鼓舞着红军将士面对敌人围追堵截而勇往直前?又是什么支撑红军将士义无反顾地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红军将士怀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我们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张闻天在一次谈到长征时就曾指出:“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4〕

在1934年年底的湘江之战中,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突围,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围,与十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鏖战4天5夜。战斗中,陈树湘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被敌军俘虏。年仅29岁的陈树湘,在被敌人押往敌军司令部的途中,愤然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绞断,慷慨就义,兑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吴先恩在翻越海拔五千多米的党岭山时,看到皑皑白雪中有一只紧握的拳头伸出雪堆,掰开发现里面是一个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长征途中,类似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可以说,红军将士正是靠着这种坚如磐石般的理想信念,前仆后继、奋勇拼搏,才最终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

历史告诉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关键要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打败一切敌人的制胜法宝,更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央视曾经热播的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被查处、曝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信仰迷失,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为此,要弘扬长征精神、走好当代长征路,关键在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唯有此,共产党人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困难而低头;唯有此,共产党人才能在日趋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头脑清醒、站稳立场,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抵制错误思想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三、弘扬长征精神,走好当代长征路,就要始终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一部长征史,就是一段检验实事求是真理性的实践史。早在长征之前的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约50万人的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但由于李德、博古等人坚持“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脱离敌情我情、红军实际,看不到敌强我弱、敌多我少的悬殊差距,而是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套用苏联军队的策略战法,指令中央红军同数倍于己且武器装备远胜于我们的国民党军队“以堡垒对堡垒”,大打“阵地战”。经过惨烈的激战,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实力遭受重创,中国革命也到了危急关头。也正因如此,我们党才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1934年10月,长征开始,但在长征初期,由于军事指挥权仍旧掌握在王明、博古等人手中,“搬家式”的错误军事指导方针使得国民党军队有充分时机来对工农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最终导致湘江一战,中央红军损失过半。至此,工农红军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边缘。

1935年1月,红军抵达遵义,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彻底清算了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至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原则在我们党内逐步确立起来,并在此原则指导下,红军将士灵活机动,不断创造出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不断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终实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征初期,“左”倾错误思想占据党内统治地位,致使中央红军节节失利;遵义会议后,实事求是原则在党内逐渐确立,指导红军将士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同一段长征史,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走向,究其根源就在于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我们党用两万五千里的伟大长征实践彻底证明了实事求是原则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历史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内涵,更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5〕,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与挑战。为此,要走好当代长征路,就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认清我国基本矛盾、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一蹴而就。实践中,我们党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我国基本国情入手,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坚持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从而不断开创党和人民事业的新局面。

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当代长征路,就要始终践行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红军将士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时刻牢记这一根本宗旨,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始终坚持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就曾讲述了一个“半条被子”的故事:“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1〕什么是军民鱼水情,这就是军民鱼水情,这就是红军将士视百姓如亲人的生动写照。红军将士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极大地激发了沿途群众爱军参军的热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爱戴。红军所到之处,人民群众自发为他们做被褥、送军粮、救伤员,自发组成担架队、洗衣队、运输队,全力支援红军作战,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此同时,沿途群众在红军将士优良作风的感召下,抱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共产主义的向往,纷纷踊跃参军,自愿加入工农红军。一时间,“母亲送子去参军,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事迹不断涌现,极大地壮大了我们党的革命力量,有力地保证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历史告诉我们:群众路线是长征精神的本质要义。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就在于人民性,唯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会有不竭源泉和不懈动力。离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党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被人民所抛弃、历史所淘汰。在新时期,要走好当代长征路,首先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其次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置于优先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时刻做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1〕今天,我们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烈、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并弘扬蕴含其中的伟大长征精神。如今,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夺取当代长征新的伟大胜利。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0.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33.

〔4〕陈力,朱和平,等.“生命线”:长征胜利的保证——红军长征中的政治工作〔N〕.人民日报,2006-10-10(06).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02).

责任编辑:芳晔

K264.4

A

1009-1203(2017)01-0101-03

2017-01-08

陈鑫(1992-),男,山东临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将士长征路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将士 西安守城(中)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追寻长征路
将士答“到”
“实事求是”定乾坤
走好新的长征路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