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及其推进路径

2017-01-25刘素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公务员队伍

刘素仙

(山西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太原030006)

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及其推进路径

刘素仙

(山西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太原030006)

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目标的重要要求,是提升政府和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创新型公务员队伍需要具备创新型思维理念、创新型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心理等素质结构。实践中,推进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打造创新型公务员团队,营造高效的组织文化,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系统,形成长效激励机制,进而不断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创新政府;创新能力

公务员承载着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其能力结构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的效能。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一种能力,是衡量公务员素质和水平的核心标准之一,公务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培育和提升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对于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是提升政府、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高度强调创新,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政府和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将成为落实这一重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公务员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其创新能力状况必将对政府、全社会创新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是提升政府、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

(一)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是提升政府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政府治理面临的环境越来越错综复杂,必须应对来自诸多方面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尤其是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既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又要努力克服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使政府治理改革与创新成为全球性的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政府治理的方式与手段也要与国际接轨,各级公务员只有具备主动创新的意识,实现治理思维和治理方式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外在要求。同时,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加深,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明显增多,加之政府旧有的运行机制与治理模式,在应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时候存在诸多不适应,导致一些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难以有效化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尖锐化的趋势。因此,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化解深层次社会矛盾,需要政府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手段,实现政府管理的创新。各级公务员扮演着政府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政府管理创新的水平,是提升政府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

(二)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能够对提升全社会创新能力发挥导向作用

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起着主导性作用,承担着制定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引导创新发展方向的职能。而政府在创新型体系中的主导性作用,必然要通过各级公务员的具体管理行为来落实和体现,因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事业中,各级公务员具有创新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由于职业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公务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的代表,公务员必然要对整个社会行为产生导向和标杆的作用。所以,提升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既是公务员实践其公共性精神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要求。在公务员管理实践中,不仅要使各级公务员积极进行创新,始终保持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成为政府创新的主力军,而且更要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表率,进而对全社会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三)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为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提供有效保障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努力营造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以及社会主体是创新的主体,但是,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创新能力的迸发,离不开政府治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创新才能为市场和社会创新构建基本的制度平台。对于我国而言,要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目标,前提在于要清除制约市场和社会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近年来,政府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等改革措施的深入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市场和社会的创新发展活力。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和社会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进一步深化政府治理体制的改革,真正做到给市场和社会主体松绑、放权,激发其内在的创新动力,而政府治理的变革和创新政策措施,从根本上来说要通过各级公务员来实现。公务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保证这些创新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一支具有高度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公务员队伍,可以为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提供有效保障。

二、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结构

公务员的创新能力是公务员在政府治理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创新能力是公务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必须完善公务员的创新型素质结构,具体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创新型思维理念、创新型实践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心理。

(一)创新型思维理念

在创新能力素质结构中,创新型思维理念占有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的实现程度。公务员只有具备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才能具有创新思维方法的主动意识。要培育公务员创新型思维理念,必须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政府治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意味着对旧有体制机制的不断突破,这就要求各级公务员必须打破长期养成的思维习惯和心理定式,发挥创新的主动性,提高工作的创造性。二是整合信息,抓住机遇。现代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对过量信息筛选的压力,因此,公务员必须要提高整合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各方面信息准确把握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发展机遇,实现创新突破。三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新的前提是对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因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创新思维应遵循的根本原则。对于公务员而言,实现创新的最大突破口,就是因地制宜找到与自身实际的最佳结合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僵化教条。

(二)创新型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创新型实践,才能将创新型思维转换成为创新型成果,公务员只有具备创新型实践能力,才能实现创新由主观愿望转变为客观现实的愿望。创新型实践能力要求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现代政府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务员公务活动创新的目的,在于实现整体效能的改进,因此,要求公务员的创新行为能够着眼全局,做到统筹规划。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克服部门主义,培养系统化的思维和工作方法。二是突出重点,破解难题。从实践发展来看,创新是一个由点到面逐步突破的过程,公务员在实现创新的过程中,要具有把握工作重点的能力,能够破解发展难题,从而带动全局,提高整体效应。三是注重落实,力求实效。公务员的创新活动,必须始终以公务活动的根本宗旨即为人民服务为指针,创新一定要注重实际效果,以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际利益为追求,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创新成效的评价标准,把创新过程变成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三)创新型个性心理

创新型个性心理是创新型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影响和制约着创新能力的发挥。公务员创新型个性心理要具备以下几方面要求:一是信念坚定,乐观自信。公务员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开拓创新的持久动力。同时,公务员只有保持乐观自信的精神状态,才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坚持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智慧果断解决问题,实现工作上的新突破。二是要勇于担当,百折不挠。创新是突破和超越,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不确定的风险,面对各种阻力和障碍。这就要求各级公务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在困难甚至挫折面前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创新。三是求真务实,敢于突破。创新必须要秉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求真务实,敢于对各种传统惯例作出反思和批评。公务员要实现创新,就要不拘泥于陈规,不固守旧有的经验,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敢于实现工作上的突破。

三、推进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建设创新型公务员队伍,是公共管理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人才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针对目前存在的制约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因素,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

(一)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打造创新型公务员团队

创新并不只是公务员个人的自觉行为,更应该是有目的有导向的团队组织行为,因此,要努力推动学习型政府的构建。一是要重视政府组织团队中个体文化特色与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争取在组织团队中形成丰富多样的组织文化,从而带动组织内外信息与资源的高效整合。二是要对公共组织进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设计,尽可能地缩减组织管理层级,拓宽管理幅度,在公共组织中形成竞争、合作、共享、共赢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建立公务员组织团队的高效运作制度,使组织运作机制、各项管理制度、宏观发展战略等都能与公务员不断保持开拓性、不断提升创造性相吻合。四是要倡导公务员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学习的理念,通过思维及理念的传导激发公共组织中公务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实践,进而有力推动组织的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二)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长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着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创造有利于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组织文化,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要不断深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形成良好的制度引领。一是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的考核制度,创造和谐的内部竞争环境,特别是在公务员的各类考核过程中,在考核指标体系中加入反映公务员工作创新的因素,作为其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引导公务员积极创新。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分类管理,突出不同类别的公务员的创新导向。随着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专项管理法规的出台,要突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职位差异,要提出具体的工作创新要求,形成明确的创新导向。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培训系统

培训是对知识的更新,是对能力的更新,也是加快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建立创新型公务员培训系统,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公务员理念与能力的培训,可以有力推进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的进程。一是要确立新时期公务员培训新理念。在当前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公务员培训无论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念。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是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培训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通过培训促进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能力的提升。二是要变革培训的内容。世易时移,变法宜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公务员培训内容不能固守成规,应以时效性、开拓性、前沿性培训内容为主,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三是要改变培训方式和培训方法,培训应以现场式、引导式、自主性学习方式为主。四是要拓宽培训开发渠道,不断建立专业化、立体化、系统化的公务员培训新型网络系统。

(四)形成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可以调动公务员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推动创新型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制度,要把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对公务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行为的良好指引,推动创新型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二是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激发公务员的自我实现需要,形成创新的内在心理动力。这就要赋予公务员工作以一定的挑战性,有效防范公务员的工作惰性和职业懈怠,在工作创新中实现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五)激发公务员的反思意识和创新探索精神

创新型国家就是要实现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各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公务员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治理主体,在给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同时,当然首先必须要有创新与探索精神。但公共组织是典型的科层制组织,科层制组织为实现组织工作的高效,要求工作人员以执行命令与服从指挥为基本工作准则,这样,极易导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一多数公务员自我认定的职业规则现象,公务员在工作中可能会缺乏反思意识,更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只有激发公务员的反思意识和创新探索精神,才能推进创新型公务员队伍建设,逐步消除行政文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进而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

责任编辑:李雯

D63

A

1009-1203(2017)01-0070-03

2017-01-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Z025);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刘素仙(1972-),女,山西晋中人,山西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猜你喜欢

创新型公务员队伍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篮球公务员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