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运城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2017-01-25中共运城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金三角运城区域合作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运城044000)

发挥运城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运城044000)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运城作为重要成员,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基因、叠加的政策效应使其具备了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优势。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实力欠缺、经济结构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着其引领作用的发挥。为此,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协调区域合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好地发挥运城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引领作用。

“十三五”;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城;引领

2014年4月,国务院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出了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两年多来,“黄河金三角”三省四市(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积极协调沟通,加快一体化步伐,区域合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十三五”时期运城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持续深入发展中必须勇于担当,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努力完成国家使命,实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一体化、跨越式发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一、运城具备引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优势

运城是“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首倡者,为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付出了艰辛努力,同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基因、叠加的政策效应使其具备了在区域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优势。

运城引领区域合作具备先天优势:一是运城文化积淀深厚。“古中国”文化起源于运城,曙猿化石、文明之火,舜都蒲坂、禹都安邑,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这些文化符号筑就了“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文明基因。可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积淀成为当代运城人特有的精神符号,成为运城人独特的文化基因,成为运城人敢想敢试、善做善成的强大思想动力,成为运城领跑“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文化渊源。二是运城地理位置优越。运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位置,是临汾、运城、三门峡、渭南四市的中心地带,距西安、洛阳等大城市仅200多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交通便捷,大运、运风、运三等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大西客运、同蒲铁路、侯西铁路纵横交错;航运能力持续增强,国内与国际航线不断增加。三是运城政策优势明显。近年来,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些国字号试验区都有运城的一席之地,先行先试已成为运城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最优政策。运城的改革开放空间、政策优惠空间、区域规划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

运城引领区域合作是责任担当:首先,“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是运城长期努力的成果,运城必须用好这个“弯道超车”的大平台。为了摆脱欠发达地区形象,寻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路径,运城几代执政者着眼于区域合作大平台,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近30年来,运城与周边地市的合作模式不断丰富完善,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协作区到2012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再到现在的国家级区域合作平台获批,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的发展纳入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成绩来之不易。但《规划》的出台仅仅是开始,其落地生根还面临许多困难障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续推动区域合作,持续引领区域合作,运城责无旁贷。运城要继续把握主动,先行先试,久久为功,在区域合作这个平台上实现更大发展。其次,“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运城必须有所作为。《规划》对“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从两个层次上进行了定位。总体定位是努力把黄河金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欠发达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1〕。四个具体定位是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1〕。《规划》要求区域合作从国家层面上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1〕。运城是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完成好国家交给的重任。而且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工作地点就设在运城,引领区域合作快速发展,运城责无旁贷,必须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二、运城在引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实力欠缺,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一是经济总量相对不足。对三省四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运城经济总量在四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但人均GDP相对靠后,近年来与其他地市差距有扩大趋势。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另一方面,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2 704元,占比仅为76.3%。在黄河金三角四市中,运城城乡居民收入均处于后位。

(二)经济结构不完善,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动力有待增强

近年来,运城在调结构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但经济结构不完善问题始终存在。一是需求结构不尽合理。首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居民消费需求强烈,但消费能力不足,从全省比较的情况来看,2015年运城人均GDP为22 304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93.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92.2%。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水平,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仅为661.0亿元,增幅比2014年只高出5.5个百分点。其次,投资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2015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 370.7亿元,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投资仍然比2014年增长了14.0%,可见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模式仍无大的改观。二是产业结构畸重畸轻。首先,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平衡,农业基础不够牢固,工业发展结构偏重,服务业规模偏小、质量偏低。2015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4%、37.5%和46.1%,虽然从数值上看,三产比例超过二产,但三产仍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其比例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二产比例下降。其次,各产业内部矛盾突出。从一产来看,现代化程度不高、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平参差不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质量档次达不到一流标准,带动力和辐射力不足,难以引领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二产中,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不合理,2015年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7.3%,五大支柱行业冶金、焦炭、化工、电力、建筑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新型替代产业如新型船舶设备、印刷、金属制品、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实现增加值127.2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虽有所提高,但形成支柱产业仍需时日。三产中,服装鞋帽、建筑装潢、粮油食品、文化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银行、证券、保险、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产值虽有所增长,但比重仍然偏低。三是要素投入结构不平衡。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要素、技术与管理等都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作为欠发达地区,运城的主导产业是冶金、焦化、化工等传统产业,这些产业更多依靠大量资金投入和物质资源的消耗,属于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行业。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相对缺乏,发挥作用有限。运城五大传统工业产业基本上全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产品大多属于产业链条低端,以低附加值原材料生产为主,产品利润低,上缴税收少。

三、运城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的路径选择

2016年运城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三市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三动三新”发展战略。今后,运城要加大发展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努力增强实力,更好发挥对“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引领作用。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上下畅通的区域合作体制机制

《规划》出台后,“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过去一些因为区域行政壁垒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区域合作的关键性问题得到了破解。在此基础上,运城要积极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做好与“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山西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的工作对接,在国家、省级、区域层面上确保决策科学、沟通顺畅、执行到位;另一方面要在《规划》和《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事关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实施细则,如黄河流域治理、基础设施改造、旅游文化合作等方面的细则,进一步明确协调机构和办事执行机构,增强具体事项的可操作性。

(二)协调区域合作,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

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运城要积极协调“黄河金三角”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及早建设,大力提高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快芮城—灵宝、垣曲—渑池黄河大桥工程进度,推动万荣—合阳、永济—大荔黄河大桥和运城—三门峡铁路客运专线、河津—韩城城际铁路建设,进一步提升连通三省四市的通达能力〔2〕。二要继续深化产业合作。在现有合作基础之上,运城要继续深化三省四市产业合作发展,突出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围绕技术共享、产业链共建、市场扩容不断深挖合作潜力,增强“黄河金三角”区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应充分发挥“5+15”工业园区的核心作用,以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增强运城的经济实力,努力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去产能、提品质、增效益”的思路,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对铝、钢、焦、电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实现产品升级换代〔2〕。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力度不减,加大关联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努力加强产业之间配套组合,形成产业内部资源循环,不断增强煤、焦、冶、电、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实力。二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按照“专业分工、协作配套、产品关联、链条延伸”的思路,推进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做大做强〔2〕,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品研发机构,设立财政引导资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企业技术创新,共同研发新产品。推进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和“宽带示范城市”建设,搞好云平台建设和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食药、智慧城管、智慧医疗五大基础应用。三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要抓好产业对接,充分发挥现有产业结构与周边城市互补性较强的优势,在装备制造、农业机械设备、风电设备等领域,与周边城市在联合建厂、技术合作和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产业的转移和升级。要抓好交通建设,大力提升航空运输、铁路公路的建设水平,形成横亘东西、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与郑州国际陆港公司进行接触,重点做好运城出口货物与郑欧班列的无缝对接,提升物流“门到门”、“站到站”直达服务能力,实现直接“出关”。四要发挥工业园区功能。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厂房、配套设施、相关服务都要进一步提升品质,强化对投资项目的转移落地能力。应积极试点“飞地经济”,扩点带面,在前期空港经济开发区试点基地上,继续扩大园区的试点范围,不断加强与发达地区的园区共建合作,形成品牌、资源、技术、产业的共建共享。五要发展互联网金融。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功能,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互联网投融资平台,加强城乡居民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六要鼓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实施零门槛准入。目前,运城已有宏安翔、寰烁股份、长荣农科、宇达文化、宏光医玻、大运汽车等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今后要继续创造条件,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同时,应积极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在“新三板”分层格局中逐步增强企业实力。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EB/OL〕.(2014-04-23).http://www.sdpc.gov.cn/ zcfb/zcfbtz/201404/t20140423_608581.html.

〔2〕陈振亮.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N〕.运城日报,2016-10-26(01).

(课题组成员:郝向耕潘富国王志刚段笃屏李翔)

责任编辑:梁华林

F127

A

1009-1203(2017)01-0057-03

2016-12-20

猜你喜欢

金三角运城区域合作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为例
金三角图案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