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7-01-24李淼

职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名曲剧社名画

李淼

自2014年8月起,笔者学校作为河北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6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之一,与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联合开办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本科贯通培养班。两年来,“3+4”本科贯通培养班在笔者学校已有2个专业、8个班级、320人。为使该专业学生达到且超出普通高中毕业生水平,在“3+4”本科贯通培养班开班之初,笔者学校就根据省厅指示精神及与合作办学高校共同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了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文化基础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全面,双创能力突出。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向高校输送合格的人才,同时也为笔者所在省的职业教育同仁积累“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人才的经验,2015年3月,笔者学校成立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中职段)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作为“3+4”专业任课教师,笔者有幸成为该课题组《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入该课题组后,笔者负责通过选修课和社团对“3+4”专业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教学与研究任务,下面就将两年来笔者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成果总结如下。

一、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授课计划

综合素养全面是笔者学校确定的“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一项重要目标。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文明素养、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素养等诸多方面,艺术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主要考量指标。

艺术素养是一种审美素质。它是通过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一切美的东西的认知和感受,来提高人们的内在审美能力。

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指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审美能力,并使这种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由内而外体现一个人的艺术气质。这种气质一旦养成,将会如影随形,伴随一生,使人终生受益。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入手,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明确这一目标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艺馨话剧社,在对学生系统介绍话剧基本知识、中国话剧发展史,以及观摩了经典话剧后,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雷雨》《日出》等经典剧目;开设了世界名画欣赏、经典名曲欣赏两门选修课,精选了100幅世界名画、100首中外经典名曲作为授课内容,制订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在高一至高二4个学期为学生开设较为系统的名画、名曲欣赏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接受名画、名曲和话剧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显著提升。

二、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话剧社成立之初和刚刚开设选修课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和上课时出勤率较低。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除了采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外,还建立了微信群,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在群里布置预习和课后作业,在群里讨论课上讲授内容,并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热河书画院画家的作品展、热河民俗博物馆的展览,观看避暑山庄清宫音乐社的演出、承德大剧院音乐会演出、承德话剧团小剧场演出等,将课堂移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熏陶。在每次观看展览和演出后,让学生写欣赏感受,然后放在群里让大家浏览,或是选出优秀者的文章在课上朗读,或者投稿给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站。此举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向全校宣传了“3+4”话剧社和艺术选修课,带动全校学生亲近艺术、提高自身素养,并借助学生的社交圈,提高了“3+4”专业的知名度,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到高二下学期,笔者任辅导教师的艺馨话剧社有成员32人、3个排演小组,达到了学校提出的活动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场所的“三固定”要求,是“3+4”专业中4个二课、社团中活动最好、成员最稳定的社团。笔者任课的名画、名曲欣赏选修课,学生稳定在56人,因小班教室容纳不下,只好到大合班教室上课。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中,话剧社和名画名曲欣赏课均得到学生好评,优秀率为96%,居二课、社团和选修课之首。

三、多方引进资源,丰富授课内容

在开设名画名曲选修课和成立话剧社之前,笔者只在大学学习美学概论,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底子薄弱,开设选修课和辅导话剧社尚显吃力。为此,笔者重新拾起在大学学过的美学课程,在网上观看美术、音乐、话剧方面的基础课程讲座,研读中国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关于西方美学,拜读了傅雷大师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通过充电学习,自身的艺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给学生授课时也有了底气。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授课内容,经学校批准,笔者还邀请承德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的教授来校给学生开设讲座,教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同学们讲授欣赏名画、名曲的方法,他们的讲座声情并茂,激情澎湃,还与讲座现场的学生互动,讲到精彩之处,场内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讲座效果超出了预期。此后,艺术选修课上座无虚席,再无逃课情况出现。因为学生已经意识到,艺术素养培养是对人终生有益的事情,而不翘课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也是个人综合素养提高的表现。

四、引导学生实践,切实提升素养

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2015年上半年期末,艺馨话剧社接受学校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重新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选段。此前话剧社活动时,虽然作为教学实践内容排练了此剧,但那只是练习,而要正式上台演出,就要对剧本精心修改,重新选定演员,准备服装道具。为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笔者和剧组成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反复观看网上演出视频,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又不知如何改进,排练遇到了瓶颈,难以突破。

面对困境,笔者向领导提出,聘请专业演员辅导,打破排练僵局。经多方努力,请来了承德市话剧团的副团长——一位有着四十多年演出经验的老演员给同学们辅导。专家观看学生的排练后,立即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亲自示范,从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开始进行纠正。经过20多个小时的精心辅导,同学们的演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他们登台演出的信心。经过认真排练和精心准备,在欢送2015届毕业生的文艺晚会上,艺馨话剧社排演的话剧《白毛女》选段成为当晚演出的亮点,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个话剧片段的上演,也改写了笔者学校文艺演出中从未有话剧演出的历史,在学校的文艺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该剧目又作为经典节目为省教育厅领导和技能节来校参观的家长演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排练和演出的艺术实践,既锻炼了学生、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这种素养已经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话剧社成员和选修艺术欣赏课的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也成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骨干,他们用自己内在的艺术素养,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工作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以上就是两年来笔者通过艺术欣赏选修课和社团对“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养的点滴经验。艺术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长期坚持,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好事做到极致。

(作者单位:承德技师学院、承德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名曲剧社名画
名画欣赏
昆山堂名曲师吴秀松生平考略
白音和新中国剧社的往事
名画欣赏
十二生肖·蛇
名画欣赏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冲锋剧社在唐县
与名画撞脸
趣填我国古典十大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