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象之行、传意之美探析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承者》的传播新形态

2017-0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传承者意象舞台

董 姝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以象之行、传意之美探析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承者》的传播新形态

董 姝

(辽宁传媒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2015年11月14日起,北京卫视携手能量公司策划出国内首档聚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型文化节目《传承者》,节目共两季,播出历时两年,从第一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到第二季的中国意象,更深层次地展示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表达文化所寄寓的情感、展现中国形象、传递中国意象,让人回味许久。每一季、每一期节目、每一位表演者、每一位嘉宾都令人赞叹与感动。“以象之形、传意之美”,在传承者的舞台上,不仅通过“动态的具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深邃,更要表达的是文化背后的人和情怀,给人以文化的滋养和情感的共鸣。

传承;文化;具象;意象

一、以象之行——以电视语言呈现传统文化

(一)利用高科技呈现传统文化

在第一季的传承者节目中,编导们为了呈现出具有电视显现效果的节目,从2000多个非遗项目中筛选了近80多个项目进行展现,在注重视听效果的时代,利用高科技呈现传统文化,更能够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每一个节目都像是一个唯美的艺术品,让人沉醉其中。

在第二季的传承者舞台上,青年歌唱家雷佳用最有中国特色的声音演唱《难忘茉莉花》,唱响了中国茉莉花,运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巧妙地借助演唱者的服装,让茉莉花开满舞台,人景交融,仿佛闻到了茉莉花的芬芳。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满园的茉莉花之中。现代与传统水乳交融、浑然一体,领略民歌之美。《传承者》的舞台彰显着传统的深邃、现代的华美,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灯光和多角度的拍摄手法,增强了节目本身的纵深感,在传承者中国意象第一期的节目中,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舞剧《赵氏孤儿》感动亿万观众,在变换的光影中,感受着爱人间、父子间的亲情,对朋友的承诺和寄托,感动着人间的正义和中华民族的忠义。电视艺术多维度、多空间展现很多公众平时鲜有见到的非遗项目,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呈现。

(二)实景搭建,增强真实感受

在传承者的舞台上,我们观赏到了很多原生态非物质文化节目, 这样的节目大多来自民间,比如吉师傅的十八米长的大刀,这样一个只有5分钟的节目,前期的装台、拆台需要100个人花费七个小时的时间,为了实现“胡姬花花生油项目”,传承者的工作人员买来三百多斤花生,两个食堂的工作人员进行翻炒。在训虎的节目中,五只老虎来到传承者的舞台上,在舞台的搭建上既要充分展现这个节目又要保证现场观众和嘉宾的安全,这些节目让编导们下了很大的功夫,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恰恰是这样的一些原生态节目在观众中获得了好评,让观众印象深刻。

传承者的编导们运用现代的科技技术,节目组通过灯光、音效、道具、镜头等技术手段把传承项目表现得真切而完美。最终呈现出的精良的节目效果表现出节目组对传承项目心存尊敬、对电视艺术精益求精的文化自觉和职业精神。

二、传意之美——以文艺抒发情感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意象”解释为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隐含着许许多多的意象,这些意象给人以智慧、启迪和情感的慰藉。《传承者》在节目的选择上不仅仅停留在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更多的是通过一个个舞台行象展现其内在的意蕴、魅力和情感。

(一)通过具象呈现“意蕴”

现如今的电视荧幕上大多数的综艺节目过多地侧重于“娱乐”,导致一些低俗、猎奇的综合节目涌现,长此以往,未来青少年的价值取向都让人为之堪忧,对于观众来说,新鲜事物抓的只是一时的眼球,而富有文化底蕴的内容才能扎根于心。传承者栏目在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多的是其节目背后所呈现的意蕴和深刻内涵。编导们在筛选节目的时候不仅考虑节目的娱乐、传承,更多地考虑节目背后精神的传承,现代舞剧《悟空》通过“悟空”的具象展现人对欲望的纠结和挣扎,“一生都在悟,来去皆是空。”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中,经常通过一个个具象来创作艺术作品,寄托情感和精神,从而产生更深的思想内涵,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胡杨树都生长在中国,90%的胡杨树都生长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新疆干旱地区,但是胡杨树有超强的生存能力,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话“胡杨树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腐。” 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创作的杂技《胡杨魂》正是借助于胡杨这一意象,展现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

不管是戏剧还是舞蹈,不管是杂技还是音乐,能够通过一个个意象展现中国哲思、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才叫人印象深刻,久久回味。

(二)通过具象唤起情感共鸣

传承者在展现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与深邃,在蕴含中国文化哲思的同时,不忘挖掘情感,无论是表演者本身还是所表现的人物都每每让观众潸然泪下,这其中正是情感的共鸣,一个有品质的节目必将是情感的代入,使得观众在情感上与节目产生一致性。为了满足观众的情感收视需求, 在传承者中国意象第一期节目中,杂技俏花旦—集体空竹呈现了国粹大气的夸张和典雅的华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俏花旦们讲述在台下练功的心酸,感动每一位观众,《传承者》首期节目安排了马头琴的现场展示环节,一位拥有着65年拉奏马头琴历史的蒙古族大叔,独自一人坐在舞台中央,双目紧闭,演奏着悠扬的马头琴,连他自己也沉醉其中。这样简单的舞台设计,有助于更加纯粹地呈现音乐本身,而音乐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情感魅力,此时的观众已和现场马头琴音乐融为一体,与节目发生了共情效应,满足了观众最高的收视诉求——情感式代入,种种细节也体现了节目组的用心良苦。

青年舞蹈家王亚彬根据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改编成舞剧《青衣》,在昏暗而静谧的舞台中央,身着雪白血红水袖的“筱艳秋”飘然而至,她的心里充满了悲情、绝望、疼痛、怨恨……泪水从眼眶中滚滚而出,在雪花飘落中最后一次面对自己,深深地沉浸,去拂拭发生的一切,她好像又回到了月宫,孤身,四处无人,自说自唱,泪水盈盈。深沉的乐声委婉地讲述凄悲的经历与心灵痛楚的神伤,每一次抛出去的水袖都直扣心底。看着主人公筱艳秋癫狂疯魔地走在雪中,不襟让人潸然泪下,这是一个更倾向于女性题材的作品,作为女性观众在筱艳秋身上可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她成为一种女性形象的隐喻,包容了世间所有女子的命运,是千百年来女性生存的缩影,展示了以筱燕秋为代表的现代女性进退失据、无所适从的生存困境和她们困兽犹斗、寻求自赎之路的心灵历程。在雪中渐行渐远的北影,极具“戏梦人生”的意味。很多的女性受众在情感上与筱燕秋产生共鸣,感叹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这段舞蹈的表演者也是舞蹈创作者王亚彬,王亚彬在讲述自己为了舞蹈,为了坚守自己的舞蹈梦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她将拍影视剧作品的全部收入都投入到她的舞蹈梦想中,创建自己的舞蹈工作室,仿佛从王亚彬的身上依稀看到了筱燕秋的影子,执着、隐忍。正如主持人春妮所说,“没有一种疼痛会被辜负,没有一种坚守会被辜负。追梦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节目所延伸出的“俏花旦”“青衣”“赵氏孤儿”“胡杨魂”等都是一个个富有精神和情感内涵的意象,《传承者之中国意象》完成了传统意象的多样解读。

在如今这样一个趋于娱乐至死的时代,《传承者》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让大家感受到传统与创新、传统与娱乐相辅相成的魅力,也体现出了北京卫视作为强主流媒体的高度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正如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所说:“北京卫视只追求有价值的收视率,不从众,只引领。做一条反向游泳的鱼,你会发现全新的海洋。”

G222

A

猜你喜欢

传承者意象舞台
军迷大舞台
抚远意象等
军迷大舞台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蔡思雅 古老木偶背后的年轻传承者
意象、形神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
中国共产党优秀思想道德传统的传承者研究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