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高效彻底关停 有序有情全面安置
——合肥市积极稳妥推进马钢(合肥)公司去产能工作

2017-01-24程千宜田哲生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马钢合肥市分流

程千宜 田哲生

(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0071)

安全高效彻底关停 有序有情全面安置
——合肥市积极稳妥推进马钢(合肥)公司去产能工作

程千宜 田哲生

(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0071)

近年来,合肥市和马钢(合肥)公司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稳妥推进马合公司去产能工作,在决策上谋定快动,在执行上高效到位,在安置上以人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和长效机制,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分流安置平稳有序,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平稳,为全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合肥 马钢公司 改革 启示

2014年以来,合肥市和马钢(合肥)公司(以下简称马合公司)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决策部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稳妥推进马合公司去产能工作,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和长效机制,为全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改革背景

马钢(合肥)公司成立于2006年5月,由省属企业马钢股份公司重组合钢公司主业形成,马钢股份公司占71%股份,合肥市工投公司占29%股份。其中钢铁冶炼部分占地3340亩,拥有职工5000余人,具备年产铁160万吨、钢204万吨、线材150万吨、焦炭30万吨的生产能力。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钢铁产业尤其是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的重点领域。同时,由于合肥城市快速发展,马合公司冶炼生产线附近已是高楼林立、人口密集,加上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冶炼生产线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给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2014年,工信部发布第45号公告,将马合公司冶炼部分关停列入全国钢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马钢集团积极主动作为,综合考虑治理成本、未来发展等多种因素,于2014年关闭了部分产能,同时千方百计谋划启动了多个转型发展项目。但受经济下行压力大、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金融机构收紧贷款等因素影响,冶炼生产由盈转亏,转型项目缺乏支撑,进展缓慢。为此,2015年省政府研究决定将马合公司冶炼部分实施彻底关停,涉及到的全部资产和人员由合肥市全面接收。

二、工作举措

(一)下定大决心,在决策上谋定快动。尽管“去产能”会带来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晚去”不如“早去”,“被动”不如“主动”,只有坚决淘汰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侧的效率与质量,方能在转型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一是省市合力高位组织谋划。省委省政府和合肥市高度重视马合公司去产能工作,系统谋划、精心部署,全力支持。加强顶层设计,2015年9月9日,时任省长李锦斌同志亲自召开调研座谈会,研究部署帮扶马钢集团有关工作,要求按照依法依规、兼顾各方利益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原则,加快推进马合公司去产能工作,马合公司冶炼生产部分涉及到的全部资产和人员由合肥市全面接收,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和资产处置工作。合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多次与马钢集团主要负责人会商研究,统一认识、厘清思路、明确要求。建立领导机构,省、市两级政府均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方案、政策,协调解决工作矛盾和问题。省政府成立马钢集团改革和帮扶工作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马鞍山市、合肥市、省直有关部门和马钢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国资委;合肥市成立马合公司分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亲自抓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具体负责,并抽调精干人员组建现场工作组,进驻马合公司现场办公。

二是市企联手高效有序安排。根据省政府部署要求,合肥市与马钢集团、马合公司加强对接、紧密合作,通过深思熟虑、深入研究,决定分三步实施马合公司去产能工作:第一步,平稳、安全、有序实施企业关停;第二步,多措并举、积极稳妥做好职工分流安置;第三步,完成资产移交等后续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工作交叉、矛盾交织。合肥市与马钢集团及马合公司明确分工,马钢集团及马合公司负责企业安全停产工作,合肥市负责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双方既各负其责、各有侧重,又协调配合、协同推进。去产能工作推进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合肥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马合公司转型发展会议达70余场,书记、市长和常务副市长关于去产能工作的相关批示达240余件次;马合公司召开座谈会100多场次,制定出台相关预案、规定10余份。

(二)推进大力度,在执行上高效到位。成功关键在于决策,决策关键在于执行。围绕政策要求和部署安排,马合公司和合肥市不断强化执行力,做到高效率,确保冶炼生产产能及时彻底关停,市场空间充分释放,为推动企业脱困转型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从严从细周密安排。实施马合公司冶炼部分关停,工作头绪多、牵涉面广,平稳有序是前提。马合公司和合肥市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的原则,精心制定安全停产方案,及时成立安全停产领导小组,并先后6次组织技术专家对停产方案进行讨论完善,4次对方案进行审核。方案明确了生产系统停产次序和时间节点,细化到每一工序,对安全、环保、消防等方面做了重点要求,确定责任人,落实责任方,确保做到从严、从细、从实。同时,围绕停产方案实施,马合公司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保障措施,统筹安排、严明纪律、认真履职,并组织数百人的护厂队,确保平稳有序停产、防止企业财产损失。

二是从快从实全面关停。2014年,工信部在将马合公司冶炼部分关停列入全国钢铁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后,马合公司当年即关闭污染最大的高炉、转炉和焦炉各1座,减少1/3产能。2015年,省政府作出关停决定后,在马合公司精心组织和合肥市全力支持下,从2015年12月21日开始,短短5天内便完成了3座高炉、2座转炉和棒材生产线、线材生产线等冶炼部分停产工作,相关动力介质关停及有毒有害物质处置等工作均同步妥善完成。之后,又根据方案安排,及时拆除焦炉及化产设施,达到了全面彻底关停目标。

(三)强化大保障,在安置上以人为本。职工安置是去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安置工作做得好不好、全不全、稳不稳,不仅关系到去产能目标任务是否顺利完成,也关系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合肥市坚持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分类施策,有情操作、精准发力,妥善做好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实现去产能与促发展稳就业动态平衡。

一是方案制定科学化。马合公司去产能所涉及需要分流安置的职工全部由合肥市负责安置。在分流安置中,合肥市以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不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为原则,结合马合公司实际科学制定分流安置方案,建立了分流安置的“两个主渠道、一个辅渠道”(两个主渠道即货币化保障和岗位安置,一个辅渠道即对有创业意愿的职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其中,在岗位安置上,合肥市想方设法提供各类岗位总计9360个,选择岗位招聘安置的职工人数与安置岗位数量比例达到1:3,确保每一名职工都有选择余地、都能得到妥善安置。经过多次协商、反复论证和深入细致宣传动员,在2016年2月17日召开的马合公司职代会上,分流安置方案以97.6%的高赞成率获得通过。

二是利益保障最大化。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在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给予最大支持和优惠,千方百计争取各种有利条件,尽可能给职工以最大的政策优惠。例如,在安置渠道上,明确“两个主渠道、一个辅渠道、九条途径”,以货币化保障和岗位安置为主渠道,对有创业意愿的职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辅渠道,采取马钢集团及所属子公司和在肥企业招聘、退休、内部退养、病退退职和重疾保障、“4050”人员实行内部保障、公益性岗位安置、市属国有企业招聘、组织社会企业招聘、鼓励职工自主创业等9条安置途径,针对不同情况,做到分类施策、对号选择、有情操作;在安置思路上,做到“先挖渠、后放水”,采取以岗位安置为主。除内退和重疾保障员工外,按法律规定给予员工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并提供国企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确保所提供的岗位数量远高于就业人数。在政策制定上,以财政托底,提供公益性岗位,接收内退和重疾员工;针对“4050”以上职工的现实状况,在保障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考虑到重病歇岗等群体历史贡献和特殊困难,相应提高保障标准,解决困难群体的后顾之忧。在安置过程中,对劳模、工伤、生活困难、双职工、单亲、组织推荐等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确保不出现职工生活困难或家庭“零就业”等情况;充分考虑职工就业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职工分别提供相应就业岗位;只要还有职工未安置,岗位未招满一律不撤场等。

三是宣传发动广泛化。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和政策落实到位,合肥市会同马合公司,一方面,深入宣传解读,通过座谈会、方案解读培训会以及企业报刊通讯等多种形式,对方案进行全方位宣传解读,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为抓住集中宣传的有利时机,在2016年春节期间,市现场工作组和马合公司组成6个工作组和12个政策宣讲组,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深入工厂、车间、班组和家庭开展政策宣讲,确保人尽皆知、应知皆知。另一方面,及时释疑解惑,在宣传解读过程中,广泛收集职工诉求,整理各类问题诉求84条,包括经济补偿标准、内部退养条件、岗位安置待遇等多个方面,形成18条政策解读和11条解答意见;马合公司还专门编制了《职工分流安置导读手册》,方便职工了解安置政策,打消了职工的思想顾虑,保证分流安置方案顺利通过。

四是操作实施有序化。在方案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始终把握“三个原则”,即坚持依法依规,兼顾各方利益;坚持无情关停、有情操作、以人为本、稳妥安置;坚持方案与国企改革改制的法律法规政策相吻合,与已经改制企业的职工相平衡,与全国、全省去产能政策相适应。将分流安置分为填报志愿,办理内部退养、内部协保和重病歇岗等手续,解除劳动合同,马钢集团在肥企业和所属公司安置,市属企业招聘,公益性岗位安置,办理自主创业手续等七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分步推进、压茬进行”的办法,稳妥、有序开展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安置到位。

五是矛盾化解分类化。马合公司去产能涉及分流安置职工群体较为复杂,矛盾和问题较多。为防止新的矛盾和旧的问题叠加,合肥市和马合公司采取了分类处理的办法,市现场工作组进驻现场办公,负责解答、解决职工分流安置政策问题,马钢集团、马合公司牵头解答、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市信访局牵头解答、解决其他一些个案问题。对职工合理的诉求及时予以解决,对不合理的诉求进行耐心说服教育,确保职工诉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在职工分流安置过程中,先后成功化解了“血铅”职工、原核工业221厂(青海军工厂)内迁职工、原合钢职工学校教职工、特繁工种等群体以及个案反映的问题和矛盾,确保了分流安置的顺利推进。

三、改革启示

(一)思想统一是前提。统一思想才能统一行动,凝聚共识才能凝聚力量。合肥市和马钢集团、马合公司都认识到去产能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去产能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全面完成工信部和安徽省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重要保证。坚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和省里的要求上来,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困难多而不作为,坚定不移地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携手通力协作,不折不扣地推进去产能各项工作。

(二)企业主动是关键。化解过剩产能,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企业自我竞争、自我淘汰的积极意识,让企业承担化解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面对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和需求下降相互交织的不利局面,马钢集团、马合公司积极主动作为,自我化解矛盾,根据市场情况和产业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积极谋划转型发展项目,主动探索产能有序退出的途径和方法,为去产能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支撑。

(三)政府支持是保障。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政府要在制度供给、服务保障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支持配合马合公司去产能,合肥市投入大量精力人力财力,其中职工分流安置保障费累计支出超过22亿元,同时全力支持马合公司的转型发展,用“看得见的手”为去产能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创造良好环境和保障机制,确保了产能及时彻底关停。

四、改革成效

(一)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在此次去产能过程中,马合公司共停产高炉4座、转炉3座、焦炉1座以及相关生产及配套设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160万吨、炼钢产能204万吨、焦炭产能30万吨,圆满完成了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任务。

(二)分流安置平稳有序。截至目前,马合公司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内部退养、重病歇岗等手续办理工作基本完成,马钢集团在肥企业和所属公司预期安置人数已基本招满,市属企业招聘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已开展多轮,安置过程总体平稳有序,除7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不能解除劳动合同情形 (处于孕期、哺乳期、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等)的职工外,其余职工已全部分流安置到位。

(三)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马合公司去产能工作顺利完成后,预计可年减排烟粉尘58000余吨、二氧化硫3900余吨、氮氧化物3900余吨、化学需氧量3800余吨、氨氮30余吨,有效提升合肥的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社会大局保持平稳。由于政策给力、组织有力、宣传到位、操作透明,在坚决去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兼顾职工利益,马合公司去产能工作实施较为平稳,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也没有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污染事件,所有问题均解决在厂区范围内。特别是职代会后,没有发生封门堵路等群体性事件,没有出现职工集体上访,也没有一名职工到省、市、区政府上访,职工满意度较高。

责任编辑:马俊

2016—10—16

程千宜,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哲生,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

猜你喜欢

马钢合肥市分流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NSA架构分流模式
马钢华阳
一种铝型材上模整体镶嵌式分流模结构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马钢环境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马钢11号高炉风口喂线护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