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堂吉诃德》多重讽刺艺术与人文意蕴探寻

2017-01-24王舒青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堂吉诃德骑士虚构

王舒青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0)

《堂吉诃德》多重讽刺艺术与人文意蕴探寻

王舒青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山东 青岛 266000)

《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并引发了一系列研讨。这是由《堂吉诃德》的艺术魅力所决定的,它不仅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性,也打破了民族界限,对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读者产生深远影响。究其原因,这是由《堂吉诃德》高超的写作技巧所引发的,想象性虚构,而且摆脱单调性,灵动而多变。笔下的堂吉诃德沉溺于骑士世界,形象疯癫,为读者虚构出一个荒诞世界,引发无限遐想。本文基于这一写作技巧展开研究,以更深入探寻《堂吉诃德》的艺术魅力。

堂吉诃德;想象性虚构;写作策略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在西班牙颇有盛名。这是他的一篇反骑士作品,这篇长篇小说由两个部分组成,1605年出版一部分,另一部分出版于1615年。《唐吉诃德》获得了文学评论家的好评,被称为西方文学史上首部现代小说,是世界小说之林中屈指可数的瑰宝。英国诗人拜伦这样评价这篇小说,“《唐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服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唐吉诃德》收获如此多的殊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写作策略的高超,此外也与这篇小说产生的社会影响直接相关。目前针对《堂吉诃德》展开的研究众多,本文主要从想象性虚构与其独特的写作策略入手,剖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更深一步解读《堂吉诃德》。

一、基于《堂吉诃德》创作背景的思想表达分析

《堂吉诃德》这篇小说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这个时代就是当时的西班牙,它刚刚经历光复战争,作为殖民者的阿拉伯人遭到驱逐,西班牙实现了国家统一,此时,西班牙骑士队伍得到空前发展,并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欧洲骑士队伍的霸主。西班牙凭借骑士队伍优势,从被殖民国家迈向殖民地国家,开赴美洲开拓殖民市场,开创西班牙新的世纪,即“黄金世纪”。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骑士文学也逐步繁荣起来,尤以小说为盛,各种流派的小说如雨后春笋,诸如田园小说流派,骑士文学流派,流浪汉小说流派等,骑士小说是诸多流派中的奇葩。别林科夫曾经这样评价:“骑士小说表现出对个人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的代表。”这样的评价客观而又精到,骑士文学极大地解放了人性,使禁欲主义受到空前冲击。但是伴随着封建主义土崩瓦解以及战争武器的改进,例如枪炮的出现,骑士文学也逐步地表现出不适应性,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发展到十五世纪,骑士文学进入了粗糙发展时期,内容荒谬,例如抢劫、杀人等内容皇而堂之地进入骑士小说,并占据一定的内容。塞万提斯是这一时期背景下的骑士小说重构者,他虽然仍以小说原型,但是对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融想象性虚构和真实为一体,创造出堂吉诃德骑士形象,在荒诞、可笑的外表下,对骑士精神进行有力的讽刺,充分展现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的负面影响,表达对其深刻的批判,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二、《堂吉诃德》想象性虚构与真实的碰撞分析

(一)想象性虚构与真实矛盾表现

《堂吉诃德》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想象性虚构,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通过想象性虚构,塑造了一位沉迷于想象、荒诞不经的堂吉诃德形象。小说中大部分故事都是通过想象虚构出来的,并且荒诞不经,十分可笑。想象性虚构与真实的碰撞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堂吉诃德思想与行动两个方面。堂吉诃德因为众人沉迷于骑士小说,经过时间的积累,内在的骑士精神终于爆发。他幻想自己能像小说中的骑士一样游历四方、行侠仗义。他把同村的农民桑丘·潘沙幻想成为自己的仆人,把邻村农家女儿杜尔西尼亚想象成自己的妻子。小说中主人公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然而实际上,他却跟随着自己的幻想,作出了实际的行动。虽然现实世界并不需要他那样的骑士,骑士精神也不再适应社会。但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实践,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以前的骑士生活。这在正常人看来非常滑稽可笑、离奇和荒诞。作者通过塑造堂吉诃德这个形象,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堂吉诃德虽作出了很多疯狂荒诞的事情,但同时作者有赋予他无所畏惧的勇气,敢于挑战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矛盾的个体。借此表现出人文理想与当时西班牙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想象性虚构与真实的融合

堂吉诃德无疑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他所做出来的事情常常令人费解。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拥有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精神、英雄行为等的可敬之人。在小说中,作者揭示了想象性虚构与真实相对立的矛盾关系。虽然这样,也不能充分说明作者所描绘的就是真实存在的。叙事者在书中也明确地告诫读者要“自下判断”,意思就是不能全部相信书中所写,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判断真假。在小说的第二部中,桑吉说已经把他们的故事编写成了书。借此细节,作者似乎要告诉读者堂吉诃德游历确有此事。但同时又借参孙对《堂吉诃德》第一部的怀疑,混淆人们视听。这两个细节的运用,使得《堂吉诃德》的真实与虚构界限变得模糊。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辨别不清。其目的是让读者意识到真实需要自己去认识和判断。

三、《堂吉诃德》精彩高明的写作策略分析

(一)叙事结构创新多层

虽然《堂吉诃德》借鉴了骑士小说、流浪汉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其形式也大体相似,但有所创新。总体来说,小说采取了骑士小说传奇式的写作方法,运用形式自由、多层次的叙事结构,描写了主人公一系列的游侠史,塑造了堂吉诃德理想与现实结合的矛盾形象。但在细节处理上有所创新,有清晰的堂吉诃德与桑丘冒险主线作为引导,在过程中不断穿插大大小小的故事。如魔法师铸造的铜人头像的故事、唐格雷戈里奥的脱险故事、穷人巴西琉的故事、摩尔美女的故事等,塑造贵族、医生、商人、魔法师、农民、牧羊人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创新,使得整部小说的思想层面提高,不再局限于骑士游历。从不同的角度把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充分展现出来,小说主题显得更加深刻与严肃。

(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堂吉诃德》中采取了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有讽刺、夸张,更有喜剧性的手法。有喜剧性的手法把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游侠故事表现出来,让人不得不捧腹大笑。却在乍看荒诞不经的故事中,隐含着作者对西班牙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再者,小说中也运用到了对比手法。一是在形象上,二是在形象内涵上。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对比,两人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重实际。一个沉迷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奉献,一个看重名利……通过两两对比,形象鲜明,相得益彰。这样的写作构思是塞万提斯的创造,既有利于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更添加了小说的可读性,突出了作品的哲理,耐人寻味。正是由于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的应用精彩别致,使得小说精彩别致,发人深省。

四、结语

一部优秀的作品,必有独特之处。《塞万提斯》自创作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却仍然受到世界各地的读者乐此不彼的解读。其原因是小说中想象性虚构与高超的写作策略。作者无论从构思、创作手法等都非常突出。通过对堂吉诃德荒诞不经的骑士游侠史的描述,塑造出一个幻想中疯癫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当时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对小说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进行分析,可深入探究出小说中深刻的思想。

[1]袁方.语言建构“真实”:《堂吉诃德》的虚构性特征[J].时代文学月刊,2014(8):123-124.

[2]刘林.由《堂吉诃德》伪续作引发的小说创作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11(1):179-191.

[3]林佳.《堂吉诃德》中的现代性因素[J].写作(上旬刊),2005(5):10-12.

[4]陈永兰.《堂吉诃德》现代小说艺术特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G122

A

猜你喜欢

堂吉诃德骑士虚构
虚构
虚构的钥匙
对抗大帝国的骑士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克里夫兰骑士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
New Enem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