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与现实的碰撞

2017-01-23宝轩

中国收藏 2016年4期
关键词:傅抱石周庄吴冠中

宝轩

傅抱石:人与神的距离并不遥远

作为美术史论界公认的近现代中国画第一人,傅抱石对于中国美术史以及当今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性早已无须赘述。而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作为傅抱石创作成熟期的特殊题材人物画巨制,其对于美术史的学术价值和收藏界的市场价值尤为凸显,甚至对于傅抱石而言,该作的意义是其他作品无法取代的。该作乃傅抱石以其充满浪漫情怀的笔触,描写了屈原《楚辞·九歌》中的两位神话人物——云中君、大司命。其中云中君为掌管风雨雷电,“与日月兮齐光”的云神;大司命为掌管寿命长短,“乘清气兮御阴阳”的寿神。将二者结台人画,是十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手法——死生亦大,然风云故我,不过两者的完美契台,也是顿费经营的。当然,再创作的表现形式,让作者有了更充足的想象空间。比如在此之前的云中君,在诸多研究和创作中,都将其考证、表现为男性,如宋『夫名《九歌图》、元张渥《九歌图》,而郭沫若则将其考为女性。这样的考证结果,也得以让傅抱石在创作此作时,运用更多的艺术手法来阐释其对美的认知。

这种阐释,首先是通过对两位自然神的表现得以实现的。傅抱石对于人物画的研究,早期主要是由顾恺之作品的后世摹本入手,通过学习《女史箴》、《洛神赋》等摹本,“高古游丝描”成为了傅抱石创作人物画时的主要造型手段,如其印昕言,得“上古衣冠”。这种对于古人的忠实效仿,至50年代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傅抱石笔下的人物形象高古,却有新时代的气息,既能守住传统法度,又能帮助大众了解屈原的品格,以其高古美与生命力感动观者。这种感动,于画作中几乎随处可寻。比如,大司命,乘龙持剑,英姿勃发;云中君,御辇凝神,镇定自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神周边的环境——暗潮涌动,雷电交加。这种鲜明的矛盾与对比,突显出了云中君和大司命作为神灵的不凡气概,仿佛视风雨雷电与生老病死如浮云。想来,他们是掌管着风云寿命的,是自然神,不用畏惧他们自己所掌握的事物,但细端详,画中描绘的似乎又是我们身边的人物。

吴冠中:乡愁中的极简江南

吴冠中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师”,其创作历经数十载,将油彩与水墨媒材交错运用,兼具两家之长,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的代表。除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深远影响,吴冠中在东南亚地区同样有着大量华裔受众,其中首功,当推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创始人郭瑞腾先生。而《周庄》即1997年郭先生为筹建新加坡第一家私人美术馆——好藏之美术馆、吴冠中美术馆时,特向吴老邀约点题而作。吴冠中出生于江苏宜兴,江南古镇周庄乃吴老自幼身心向往之处。其学成后常年于周庄写生,先后数十幅周庄题材的绘画作品,凝结了吴冠中内心深处的乡情、乡愿、乡愁。

在吴冠中孜孜不倦、东西求索的艺途中,《周庄》以画面黑、白、灰为主的极简色彩,与点、线、面的形式元素组成中,具体象征了他90年代末期再创高峰的重要成就,看似不兼容的西方油彩与东方水墨因此跨越了传统与现代,实现长久以来他昕致力的“油画民族化”,融台中西艺术之昕长,发展出连结东西方观众的独特艺术语汇。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吴冠中成果极为丰硕的一段时间。艺术家海外展览频繁,先后在重要机构举办大型个展,包括欧洲、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并出版多本重要画册与文集,吴冠中亦在创作上具备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及自由的态度。此时他不再像70年代的风景画那样注重细节刻画,也不再坚持在现场完成创作,改为透过对景写生的素描稿转化成油彩创作。《周庄》即以巨大的尺幅显示艺术家挑战自我的决心,风景画作为吴冠中最有代表性的题材,周庄又代表了中国水乡之美,不,又是书写江南风光集大成的代表,更成为他将近耄耋之年创作生涯的压卷之作,代表了吴冠中以“水陆兼程”对于中西美学探索所树立的典范与成就。

傅抱石素以“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享誉画坛,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开宗立派一大家;而吴冠中以毕生之精力投人写生创作,以融汇东西之笔法,成就“中国最后一位大师”。此次,傅抱石最为重要的人物画创作《云中君和大司命》,与吴冠中美术馆级别最大尺幅的油画《周庄》,这是一次古质与今妍的碰撞,是东西方美学的一次融会贯通,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与现当代艺术的承嬗离台。两幅作品将在一年的委托期中进行亚洲范围内的多地巡展。巡展首站即日起至4月6日于香港保利艺术空间展出。

猜你喜欢

傅抱石周庄吴冠中
春江水暖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美人如画
落日之下的画卷
傅抱石“养”画
可圈可点
周庄古镇
傅抱石“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