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疾病的防治研究

2017-01-23张逊朗聂莹莹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

张逊朗+聂莹莹

【摘 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医治未病思想也不断的被人们所熟知。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研究对于人民健康有其独特的重要性,高血压作为我国的高发病,其防治关系着民生。当然,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展开研究的同时,也遇到很多问题。这也要求中医学界能够加强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研究技术,壮大中医治未病思想队伍。本文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发展进行研究,并且分析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发展存在的差异,找出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的防治的一些意义所在。这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今后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思想 高血压 防治研究

1 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未病思想”其实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是对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集中化的表现,在我国关于中医学的历史文化记载,在其中关于忧患意识的记录极其多。比如说《周易》当中有过记载:“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而欧阳修也曾在《新五代史》中写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曾经告诉过我们“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作为一个人,需要在每一天反省自己的各种所作所为,并且自我判断该做法是否满足礼仪仁爱。伟大的孟子老先生也告诫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都统统是忧患意识的集中表现。而在这其中忧患意识已经作为了一种君子所必须要拥有的特性,这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表现。从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来看,忧患意识在人类实践的一切领域中都有体现,其中就包括对于社会、自然以及人文自身,都有一定的几率产生相应的忧患意识。

现如今,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医学界面临的很多忧患问题,医疗的进步也根本没有能力去对抗一些顽疾的出现,医源性疾病逐渐在增多,社会人群的老龄化会使得老年人的疾病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医疗的费用也在飞速的提升,再加上压力与负担的加重,也就很容易的导致了现在我国医疗方式的危机体现。如果想要从医疗的根本上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就必须要把医学发展的战略性方式进行优化,首先就要从以治疗疾病为本能目的而创造出来的新的医疗思想,再而转向预防高血压等疾病并且最终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而上述所说的这些,就是现阶段医疗界开始大力倡导的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模式的现实意义。

2 高血压的病因分析

从现在高血压的发展情况而言,病人一旦患有了高血压,那么就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中期以及晚期。如果说在早期没有很好的进行治疗,那么一旦到了高血压发病的晚期,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从而不利于治疗,所以在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时候,就应该进行积极地配合性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血压是如何发病的。

有一种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叫做“原发性高血压”,意思就是这种发病机理是不能被查出为何会得高血压疾病,也就是病因不明类型。但同时,又会有其他的一些时候是因为通过一种疾病从而引起了高血压的发病,体现为血压在逐渐上升,这种发病机理又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只要提早发现继发性高血压,在经过及时的治疗,就能达到康复的效果。

而高血压的发病又因为复肾肿瘤引起的高血压。复肾肿瘤能产生一种使得血压急速上升的化学物质,倘若将该肿瘤切除,就能恢复正常。除此之外的一些类似于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等也会相应的引起血压的上升,从而患有高血压疾病。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肥胖导致。因为具有肥胖体质的人群在检查时,会被检测出具有指数级高的血脂,糖尿病、血糖的过高也就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因为肥胖的存在,血液流通不正常,人体的新陈代谢将会被阻塞。起初这些高血压患者没有患这种顽疾症状,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消磨,肥胖使得新陈代谢极其缓慢,血压慢慢的升高,最终出现糖尿病。所以对于那些体重肥胖的人们来说,注意自己的身体是尤为重要的,以免患上高血压病。

3 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疾病进行分析

关于中医对于高血压的理论分析,有另一种说法。其中说高血压的发生还与缺氧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所以那些高血压病人基本上睡觉时都会打鼾,就是因为氧气吸入量不够。在中医学上,就是依据这个理论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并且比较好理解。高血压有收缩压高与舒张压高的两种特点,收缩压高是需要能够清楚的分辨出循环受阻的病位与现状,大部分来说经过中医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而对于舒张压高的特点,按照中医古籍记载,舒张压的病因是比较明确的,从绝对化的角度上来看高血压病因分析,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肺功能不太正常,也仅仅有着一种可能。而这些,也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融汇从而得到的关于高血压疾病分析的中医理论。

4 治未病思想对高血压疾病预防的措施

4.1 情志宜和

中医讲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归结为治病的方式当中,正常的状况下一般是不会得病的,如果七情六欲太过的话就会致病。所以,有高血压的病人一定要注重调节情志,调整自己的内心情绪。《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定要将自己的身心放轻松,做到清心寡欲,保持气运丹田,机体保持正常,从而不容易引起高血压。根据现代的中医学研究表明,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是对于一个身体良好技能的保持,保持血压的稳定。就是因为高血压的患者肝火旺,容易发怒,更有胜者会气急败坏,血压急速上涨;如果不加以制止,依旧肝火旺盛,那么有一定的程度上甚至会导致中风。所以平时一旦发现高血压的症状,第一点就要做到调节自身情绪,保持清心寡欲的状态。

4.2 起居有常

作为中医学界的核心理论治未病思想,就要保持起居有常,切忌熬夜。中医的疗法一定要强调生活方式规律。天地阴阳与人体阴阳的协调、和谐,才能保持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的协调平衡医学。因此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睡眠是可以很好地将我们的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规律,从而保证血压的平稳过渡,对血压的稳定有利。

4.3 饮食清淡

老子说过:“五味令人口爽。”这个“爽”字古义解释为乱、差的意思,所以人不能暴饮暴食。吃过于酸辣的东西有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新城代谢减慢,血压上升;肝火依旧非常旺盛的话会伤及肝肾。所以中医疗法中饮食清淡对于高血压预防的作用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明功;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疾病控制杂志;2000年03期

[2]侯永梅;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2期

猜你喜欢

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说说高血压这件事儿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探讨中医药对高血压防治的作用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