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心内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情况的影响分析

2017-01-23马琳琳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干预

马琳琳

【摘 要】 目的 了解心内科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睡眠的质量以及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之间,对我院心内科100例住院患者采取临床深入访谈病人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病人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并找出心内科患者的睡眠障碍原因和情绪低落的原因。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为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0例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结果:心内科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和情绪状态有早醒,睡眠时间太长,睡觉醒来的次数多等,睡眠障碍原因就是患者心理,环境,自身疾病和其他及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所导致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能得到有效的帮助。结论:影响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对心内科患者的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得到有效的调整和帮助。

【关键词】 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 护理干预 心内科

睡眠占据了我们生命时间的大部分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睡眠情况。然而睡眠情况和心理的情绪状态又是息息相关的。心内科患者由于受到焦虑,情绪低落和抑郁情绪以及环境的改变,噪音和自身疾病的影响,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1]。睡眠障碍属于精神障碍的一种,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导致身体多重伤害和大脑功能,从而抑制了良好身心健康的发展[2]。 本研究对我院心内科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之间对100例住院患者采取临床深入访谈病人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解病人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这有利于我们为临床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让病人走出病魔纠缠的世界,迈向健康的生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之间,选择我院心内科100例住院睡眠障碍和情绪低落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30例。大部分为身体情况较差的老年人,住院时间比较长的,平均年龄(53.4±6.8)岁。

1.2 方法 我们是通过对临床病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找出病人睡眠的情况和情绪状态的原因。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患者自我睡眠的感受情况。问卷调查经过多次修改,信度效较高。临床病人的深入访谈的内容为患者的身体舒适度,患者时常处于哪种情绪状态等。我们的调查问卷, 发放问卷 100份, 回收问卷 100 份, 回收率为 100%。然后我们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然后将我院心内科100例睡眠障碍患者(年龄差别不大,病情相似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为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0例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实施一个月后,对患者的睡眠情况和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和分析。问卷回收后录入软件包,利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通过对睡眠障碍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显示,100例患者中,入眠困难(本研究以 2h 为划分点)为72例,占 72%;清晨的早醒为67例,占67%;睡觉的觉醒次数 (本研究以 5 次为划分点) 为 49例,占49%。醒后再次入眠所需时间长 (本研究以 3h 为划分点 ) 为 55 例, 占 55%。见表 1。

2.2 睡眠障碍原因

通过观察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自身的疾病所造成的有87例,占 87%;还有受心理影响的病人有74 例, 占74%; 还有受环境影响的病人有72 例, 占 72%; 其它因素, 如不良生活习惯等造成的病人有 29 例, 占 29%。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对临床病人的深入访谈调查可知道, 97%的患者的病情是多个原因综合的,单一的原因诱发的基本没有。详细数据统计见表 2。

2.3 实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情况

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我们知道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无明显的变化。在经过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中,我们病人的睡眠情况得到了良好的调整,睡眠质量大大的提升,随机的54例患者中有39 例患者睡眠得到良好的恢复和调整。见表 3

3 讨论

睡眠是生命健康的需要。睡眠障碍是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之一,睡眠障碍虽然不能直接对我们生命造成损伤,但却可以影响我们健康的恢复,造成我们精神疲惫[3]。经过我们的了解,心内科的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为晚上入睡困难,清晨容易早醒,睡觉醒来的次数很频繁和深夜醒后就难以入眠等。其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有自身的疾病的影响和低落的情绪以及周围的不良环境影响和不良好的生活习惯所造成。我们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的综合方法才能解决病人睡眠障碍的问题,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对于患者的治疗,我们应该先治疗其身体疾病,以避免由于身体不适带来的影响。然后,我们要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做出改变,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增强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我院心内科患者年龄偏大,身体抵抗力差,长期卧床为主,我们应该鼓励其白天多睡觉。但是睡眠时间不能太长,以免晚上精神太旺盛。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这充分的让患者睡眠情况得到了良好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对患者实施适当的辅助睡眠的方法,在饮食上,如在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禁忌喝浓茶,不建议使用安眠药,是药三分毒,这样会对患者造成药物依赖性和不良的身体反应。在其他上,我们可以让患者听一下帮助入睡的歌曲,使患者慢慢进入梦乡。由于患者的睡眠情况还受不良心理影响,我们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让心理医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通,让其消极的心理转变为良好健康积极的心理,使其走出低落的阴影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心内科患者的睡眠障碍原因可以找出很多,同时,我们也必须让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临床上的不良现状。为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丁小伟,王珠琳. 心内科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初探[J]. 护理学杂志,2012,15:49-51.

[2]范文静,杨静,金雁,宋淑平,郭晓霞,李明波. 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20:3917-3920.

[3]鲍婧.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1:1958-1959.

猜你喜欢

心内科护理干预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研究
因需施教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观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