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访视护理在社区慢性疾病患者中护理效果

2017-01-23杨懿军刘增香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慢性疾病影响

杨懿军+刘增香

【摘 要】 目的 研究观察社区访视护理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疾病患者106例,按患者诊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按常规方法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定期社区访视护理,对照组不予其它方法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焦虑度、抑郁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度(53.6±7.7)、抑郁度(5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67.2±12.4)、(59.8±8.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82.8±5.5)、生活质量(108.4±11.2),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13.6±8.9)、(87.6±10.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访视护理可有效减轻慢性疾病患者焦虑度、抑郁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 慢性疾病 社区访视 影响

慢性疾病病程长,迁延不愈,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等,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年加强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但依然存在严峻的形式[1]。慢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巨大负担,还因其病情特殊性,长期给患者身体造成痛苦,使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预后[2~3]。我院采用定期社区护理干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录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6例慢性疾病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9例,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7.2±9.4)岁,病程2~11年,平均(5.8±2.1)年,心脑血管疾病24例,糖尿病31例,两者合并11例,其它5例;观察组患者57例,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5.6±11.8)岁,病程1~14年,平均(6.1±2.7)年,心脑血管疾病26例,糖尿病35例,两者合并12例,其它8例。两组患者分组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并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

收录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慢性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患者;(3)排除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4)排除非常住人口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慢性疾病治疗,出院后对照组不予其它手段干预,观察组给予社区访视干预护理,组织医护人员每4周进行一次社区访视,检查患者病情,积极和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普及医疗知识、护理知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引导患者积极自复,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护理6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1.4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度;(2)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抑郁度;(3)采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4)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x±s表示焦虑度、抑郁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并采用t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度、抑郁度

观察组患者焦虑度、抑郁度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疾病常见于老年群体,据资料,我国70%左右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4]。慢性疾病的性质决定了其较长的病程,会持续给患者带来身体及心理上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或坚持恢复运动等方法治疗,以较好的控制病情和改善预后,但由于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缺乏,患者在家往往不能获得较好的护理,对病情造成不利的影响。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于护理学的有效结合,强调疾病的预防与护理,保障和维护身体健康,可有效地进行医疗及护理知识的普及,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进行护理和恢复运动。

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社区访视护理,组织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每4周进行一次社区访视。访视中,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检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义务为患者及社区人员普及医疗知识、护理知识,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正确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关怀和开导患者,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次研究护理6月后得出,观察组患者焦虑度(53.6±7.7)、抑郁度(50.2±6.6)明显低于对照组(67.2±12.4)、(59.8±8.3),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态(82.8±5.5)显著低于对照组(113.6±8.9),生活质量(108.4±11.2)显著高于对照组(87.6±10.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表明,社区访视护理能减轻慢性疾病患者焦虑度、抑郁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家庭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发展,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晓青,朱金萍,曾丽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领域问题的居家访视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28(11):73-76.

[2]付海霞.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主要照顾者负荷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25-127.

[3]毛瑞英,王建辉,常文红等.社区多元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4,28(9):1149-1150.

[4]孙晓,田梅梅,施雁等.社区护士社区护理相关技能实践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3):3974-3979.

猜你喜欢

慢性疾病影响
一例温棚养殖罗非鱼慢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
空巢高龄慢性疾病患者护理需求调查及实施整体化护理研究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移动健康教育在慢性疾病防治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中山市横栏老年农民健康状况及慢性疾病调研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