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1-23张关弘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张关弘

【摘 要】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联合侧隐窝阻滞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命名为观察组(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与对照组(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 侧隐窝阻滞术 治疗效果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进行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46例,女患者40例,年龄为21岁~70岁,中位年龄为(40.34±5.8)岁;病程为5d~5年,平均病程为(2.44±1.11)年;本组研究对象均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通过MRI检查、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组之前均征求患者的治疗意愿,获得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针刀椎间松解术治疗,患者于治疗床上选择俯卧位体位,确定患者患侧椎旁与椎间隙的压痛位置,通过龙胆紫进行标记并给予常规消毒,通过2%利多卡因在皮肤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常规铺孔巾后,由手术操作者手持针刀在标记位置直到皮下作垂直进刀处理腰背肌纤维以及刀刃线呈现平行走向,慢慢的进针,通过分析患者体型的区别,进针深度控制在3~5cm范围内。一旦针尖抵达腰椎小关节位置后在小关节外侧放置小针刀,并持续进针直到椎间孔位置后以纵行方向缓慢的疏通剥离,若患者存在下肢不自主麻木感或者弹动等症状,则不需要作继续推动处理。手术操作者等到针刀存在松动感觉,患者感觉轻微疼痛、腰骶疼痛等症状时将针刀取出。手术后7d到院复诊,若仍然存在疼痛症状,则继续作针刀治疗,1个疗程为7d,1次/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侧隐窝阻滞术进行治疗,于C形臂血管机帮助下开展腰椎侧隐窝阻滞术进行治疗,通过分析临床症状采取侧卧位或者俯卧位体位,常规消毒腰骶部后将无菌布铺设,根据实际情况将C型壁位置合理调整,尽可能促进病变椎间隙与射线中轴线处于平行状态,通过心内针在皮肤穿刺点标记,采取标尺对脊柱垂直距离进行全面测量,尽量选择患侧棘突旁大概0.8~1.0cm位置作为穿刺点。1次/周,连续治疗3~4周。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30.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改善情况

对照组与观察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压迫神经根、髓核突出刺激作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变性引起的[1],容易造成腰腿痛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临床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等,在腹压增加时会明显加重疼痛症状,直腿抬高试验以阳性呈现[2]。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在侧隐窝位置发病,腰椎间盘组织突出造成神经根受到机械压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周围血运,增加血管通透性[3]。因此,在侧隐窝直接注射镇痛消炎药物,能够促进药物与受到压迫的神经根更为密切的接触,使镇痛、减轻炎症、消除水肿等效果可发挥到最大。因为脊神经根水肿会造成椎间孔周边软组织出现黏连症状,采用小针刀治疗对椎管外软组织黏连情况可有效松解,达到消除疼痛、恢复腰椎动态平衡、改善血循环、解除痉挛性缺血等效果[4]。小针刀治疗还可促进中医经络针灸学说的基本特征全面发挥,对局部穴位刺激后,获得“通则不痛”的疗效。

综上所述,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联合侧隐窝阻滞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智,邓雪梅,黄圣哲,罗义玲,陈志.小针刀配合神经阻滞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89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3,v.22;No.182 06:1004-1005.

[2]程建明,彭力,穆敬平,周立志,望庐山.侧隐窝阻滞术结合小针刀椎间孔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v.15;No.70 05:64-65.

[3]瞿群威,李尧,曹可政,邹季.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T特征分析及机理探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v.16;No.72 01:93-95.

[4]肖新华,阮宜骏,叶仁群,陈武泽.CT引导下针刀神经根松解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v.31;No.263 06:876-878.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