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及MRI诊断比较

2017-01-23王蔡蜜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生儿

王蔡蜜

【摘 要】 目的:对CT与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01月-2016年03月我院的7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分为CT组与MRI组,各有35例,其中CT组患儿给予CT检查,MRI组患儿给予MRI检查,然后对两组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T组的阳性检出率显示为88.57%,MRI组的阳性检出率显示为1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从颅内出血的对比情况来看,CT组的效果优于MRI组。结论:采用MRI手段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诊断确实优于CT,但在颅内出血方面CT的准确率更好。

【关键词】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CT MRI

新生儿在临床容易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微患儿一般会出现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而病情严重的患儿则合并有明显后遗症,而且这也是致使新生儿残疾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所以临床中需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 患儿进行研究,分析CT与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01月-2016年03月我院的7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本次的重点研究对象,将所有新生患儿分为CT组(35例)和MRI组(35例),CT组男患儿为15例,女患儿为20例,年龄为1-6天之间,平均年龄为(3.5±0.7)天;MRI组患儿为16例,女患儿为19例,年龄为1-7天之间,平均年龄为(3.7±0.6)天。所有患者经检查后全部排除感染等引起的脑损伤,以及因为产科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颅内血肿,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在正式接受检查之前,采用10%水合氯醛对所有患儿进行灌肠,使用剂量为0.5 mL/kg。然后对CT组进行CT检查,检查过程中使用的仪器是GELightspeed 64排CT,具体参数分别设为120 kV、150 mAs,层厚、层间距各自设为5 mm,矩阵设为512×512,从颅顶扫描到颅底[1]。同时对MRI组进行MRI检查,检查的时候使用的仪器是GE HD1.5T磁共振机,采取自旋回波,采集新生患儿的FLAIR序列等,在需要的情况下应进行弥散加权成像。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本文首先根据HIE临床分度对CT组与MRI组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儿的HIE颅内出血情况进行比较,以此分析CT和MRI两种检查手段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一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结果以(x±s)表示,同时采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如果统计结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检查分析后发现,CT组的阳性检出率显示为88.57%(31/35),MRI组的阳性检出率显示为100%(35/35),从数据对比就可以看出MRI检查优于CT(P<0.05)。同时对两组患儿的颅内出血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CT检查的准确率高于MRI;在基底节区出血方面,CT检查的准确率也高于MRI,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两项的诊断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每年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而致残的新生儿较多,不仅影响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而且还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如果早期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并接受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致残率,这就需要选择有效的检查手段[3]。一般来说新生儿的机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免疫力较弱,在检查的过程中各组织器官容易被电离辐射所伤害,因此临床中需要选择辐射较小且准确率高的检查手段[4]。CT检查对患儿产生的辐射较小,成像也比较清晰,基本上不会对患儿的脑组织造成损伤,而且它能够有效检出脑实质的低密度,而低密度的情况正是判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重要标志,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脑白质CT值小于18HU,或者发现脑实质正常与异常情况时的密度差超过5HU时,就可以作出明确诊断,而这也是治疗与预后评估的主要标志。在此基础上患儿在临床经常合并有颅内出血,而CT成像中能够清晰显示出受损害的具体部分以及范围,特别是能够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因此对于颅内出血的诊断效果较好,且它的检查非常不是非常昂贵,在普通家庭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结合本次的研究来看,CT检查的准确率也比较好,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CT检查手段 [5]。另外,MRI属于完全无创的一种检查方式,不会对患儿机体产生辐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用来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一般来说该检查方式的组织分辨率极高,扫描后成像后可以清晰看到大脑的解剖学结构,并且还能够清晰的看到神经元损伤等脑组织的异常变化。在本次研究中MRI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组(P<0.05),但是对于颅内出血的诊断效果不是特别好,没有CT检查的高。同时总体检查费用比较昂贵,扫描时间也相对比较长,临床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总之,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6]。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患儿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广泛使用CT检查,必要时可结合MRI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 马华.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与出生时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2): 2028-2029.

[2] 徐恒昀,曹和涛,徐金标.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及MRI诊断比较[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1): 32-35.

[3] 汪俊敏. 螺旋 CT 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汪俊敏螺旋 CT 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32): 111.

[4] 钟文美.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和MR表现分析及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23): 22-23.

[5] 邱琳,陈跃,黄占文,等. 18F-FDG PET/CT脑显像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及治疗后评估中的临床研究[J].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5, 39(6): 452-457.

[6] 胡文豪,曹国全,王智庭,等. 迭代算法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研究[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 14(4): 406-408.

猜你喜欢

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