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7-01-23韩向峰

今日健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抽选70例作为对象,按就诊编号分成不同组:35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35例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评定术后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疾病缓解率、并发症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突出,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急性胆囊炎 应用效果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外科急症,腹部绞痛、肩部放射性疼痛等为主要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该病症持续增加,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以往,临床均给予传统胆囊切除术,虽可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进度缓慢,且术后易出现系列并发症,降低最终效果[1]。因此,需探究有效疗法。下面,将我院收治患者的资料整理如下,旨在判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2011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抽选70例作为对象,按就诊编号分成不同组:35例对照组中,25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段25-68岁,平均(48.2±0.8)岁;35例研究组中,24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段26-69岁,平均(48.3±0.7)岁。70例患者的年龄段、男女例数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 疾病诊断

①纳入标准:70例患者均经CT、超声检查确诊,伴有程度不同的腹部疼痛、压痛等症状;温度处于37.5%以上,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上;②排除标准:手术禁忌、恶性肿瘤、配合度差等患者排出本调查。

1.3 方法

35例对照组患者借助开腹手术处理,操作:手术前期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处理,并帮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一般为平卧位,于患者的腹部直肌处行手术切口,长度处于7.0-13.0cm范围内,然后观察患者腹腔情况,行胆囊游离、切除处理;根据患者情况电凝止血,彻底清除腹腔内的残留物,确定清除干净后缝合手术切口;35例研究组患者借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操作:手术前期硬膜外麻醉,帮助患者取平卧位,于肚脐下方合适部位行手术切口,长度为1.0cm,植入腹腔镜,直视状态下观察腹腔内情况。然后于患者左下腹部、右下腹部分别行切口,长度亦为1.0cm,植入相关器械,找寻胆囊位置,切除胆囊边缘血管组织;根据患者出血情况电凝止血,清除腹腔内残留物,确定完全清除后缝合。为有效预防临床术后切口感染,需给予两组患者抗感染处理。

1.4 评定项目

1.4.1 疾病效果 标准:症状消退,术后未出现任何不适现象,为疾病得以治愈;症状减少,术后出现轻微的红肿、感染等现象,为疾病得以缓解;症状未变化,不适现象严重,为疾病治疗无效。

1.4.2 并发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血肿、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疾病效果、并发症)的数据用%表示,并实施卡方检验,P<0.05,有区别。

2 结果

2.1 疾病效果观察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的疾病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数据详见下表1。

2.2 并发症观察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有区别,数据详见下表2。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胆囊炎疾病的病发率持续增加,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报告显示,该病症发生后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水肿、粘连等现象,间接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以往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虽可将病变组织切除,但术后易引发并发症,影响预后效果。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可从根本上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该术式属于微创手术,优点[2]:①手术视野清晰、开阔,可充分暴露腹腔内部组织,且术中所建立的人工气腹,可减少误诊、漏诊率,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度,提高手术安全性;②手术切口小,并发症少。由于该术式属于微创手术,术中仅需3个小型的切口,对相应组织造成的损伤小,瘢痕小,可满足患者美观度需求;并且,还可减少患者手术切口和空气的接触,预防肠胃粘连[3];③缩短手术时间,加快预后恢复。腹腔镜术式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度,减少因过量麻醉药物的使用损伤患者肠胃功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疾病缓解率为94.3%,并发症率为5.7%;而传统开腹对照组患者的疾病缓解率为71.4%,并发症率为22.9%,两组疾病效果、并发症率统计有区别,P<0.05,进一步证实该术式的应用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表明,虽腹腔镜术式效果显著,但仍需格外注重这样几点:①该术式并不合适所有的胆囊炎患者,一般来说,病发时间超过3天后,可加大手术操作难度,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因此,临床手术处理前期需认真询问患者症状、病发时间,便于排出手术禁忌,增强总体效果;②术中操作确保动作轻柔,禁止用力过大,以免损害患者其他组织;③尽最大限度的分离粘连组织,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综上,临床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突出,可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方永平,罗云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时机选择[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64-3766.

[2]李柏文,邹向明,李婧婷,等.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8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832-833.

[3]徐远达,朱跃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464-5465.

作者简介:韩向峰(1970年10月—)男,汉族,本科,云南嵩明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
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消炎利胆片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