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除融合障碍 增强融合活力《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解读

2017-01-22本刊综合报道

中国科技产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 本刊综合报道

破除融合障碍 增强融合活力《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解读

◎ 本刊综合报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12月6日,国防科工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意见》进行了深入解读。

《意见》提出哪些具体措施

据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介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已经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军民融合制约和障碍主要表现在顶层统筹不够、军工开放不够、资源共享不够、成果转化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以推进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为目标,紧密联系国防科技工业实际,提出具体的举措: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民参军”、资源开放共享、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军民协同创新等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发力,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发挥国家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政府主要在政策引导、制度创新、资源统筹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公平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强化协同推进,在推动军民融合、实现强军目标的过程中,既要继续发挥军工集团和军队科研院所的主力军作用,又要调动中科院、高等院校、民口国有单位和优势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注重政策措施的实用管用和可操作性,大力推进各方认识一致、当前急需且能够先行推进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落地。

军工领域科研需求将向社会公开

据国防科工局科技与质量司司长张良瑞介绍,本次《意见》从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举措:一是建立与民口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加强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发展需求、规划论证等方面的对接和衔接,充分利用好国家民口的优势科技资源和成果,服务于国防科技创新活动;二是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从创新管理、创新力量、创新链条、创新任务、创新资源、创新政策6个方面提出措施,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国防科技创新整体合力;三是完善科技需求信息发布共享制度,激发国防科技创新活力;四是发挥国防科技创新基地作用;五是组建国防关键技术创新联盟,着力开展跨专业、大协作协同创新。

继续完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据张良瑞介绍,《意见》从完善军工科技成的管理制度、加大军工科技成果推广力度和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下一步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完善成果转化政策、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解决军工科技成果不能转、不想转、不敢转的问题。

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一是继续发展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高技术船舶和军民两用电子信息等典型的军民融合产业;二是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方向,在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积极作为,推动形成具有军工特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提供武器装备向国家安全的多个领域拓展,服务大安全、大防务产业发展。

促进军工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我国正在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的战略组合,大力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在这个进程中,军工集团要适应、落实和服务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做好自身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衔接,切实执行地区各项政策,加强与地区的技术协同和人才交流,积极把一些好项目落户,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就业。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军民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民融合 新引擎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