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修复

2017-01-22李玉倩王德利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年5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矿山理念

李玉倩,王德利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北京 100050)

新常态下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修复

李玉倩,王德利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北京 100050)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自实施以来,历经起步、快速推进、优化调整、理念提升的发展过程,取得了良好成效。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往治理工程大部分为点源性治理;治理内容较为局限,隐性矿山问题未得到关注;生态修复效果并不显著;治理资金投入仍然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理念与模式创新;在治理模式上,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夯实工作基础,开展精细化基础性调查研究。

新常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治理理念与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的矿业大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矿产资源的开发正经历着从粗放式到可持续式的“绿色矿山”开发模式的转变。然而,由于体制、管理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过快,开发方式粗放,遗留了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作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矿区,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逾越的鸿沟[1]。

自2000年起,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利用探矿权、采矿权的使用费和价款,设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截至2013年中央财政专项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资金为269.97亿元,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总数达1 934个,集中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总结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对今后顺利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确保国家专项资金合理、高效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1 以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回顾

1.1 起步探索阶段

2000-2002年,我国启动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作,安排了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示范项目的实施,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借鉴[2]。

1.2 快速推进阶段

在总结以往项目经验的基础上,2003-2009年,安排的项目数量累计1 577个,在这期间,虽然治理投入经费及项目数量大规模增加,但项目平均投入经费偏少,存在单个矿山经费投入不足、解决问题不彻底等问题[3]。

1.3 调整完善阶段

2010-2015年,项目的投入重点和方向,由过去支持多而散、经费少的小项目转向支持区块面积大、集中连片的大型项目。其中,2000-2013年,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 934个。本阶段治理工作的特点是财政专项投资力度大幅提高,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项目实施更注重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集中连片的理念,项目的持续性较以往提高很多。

1.4 治理工作成就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发布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方向,完成了一批有重大区域影响的治理项目,集中治理、恢复了38个资源枯竭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每个资源枯竭城市每年投入1亿元,连续3年治理;2012年安排了42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因采矿破坏的土地约303万hm2,目前已恢复治理了81万hm2,恢复治理率达26%。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启示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经历了一个过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矿山复绿”行动,逐步由点源性的治理趋向于连片式面积性治理,治理内容逐步增加,生态修复的需求日益凸显[4]。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功能作用也越来越大,由简单的消除地灾隐患,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以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内容还很局限,仅仅是表观的、显性的6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而对于隐性的水土污染治理还无暇顾及,或者说对水土地球化学问题尚未引起关注。

(4)囿于当时的形势与政策,限于资金使用方向,以往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仅局限于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核心是开发利用废弃工矿用地。其尚未涉及生态修复工作,治理后的矿山环境还不具备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生态修复效果。

(5)在治理方式上,仍然局限于一地,其实质仍然属点源性、补课式的,尚未构成区域性、流域性的集中连片,也就不能形成区域性、流域性的区域效果。

(6)目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绝非几项工程就能一蹴而就。

(7)生态环境功能是区域性、整体性和流域性的,同时也是多专业、多领域、多方位治理的集合体,单一工程和局部治理达不到生态修复效果。

3 新常态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建议

3.1 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理念与模式创新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理念,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突出生态修复功能,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由单一工程向综合性的生态修复转变。

(2)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与项目资金的整合与合理利用,形成合力,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3)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淡化地质色彩,打破专业、行业壁垒和局限,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融合程度,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内容正在向生态环境修复转化。

(4)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要因地制宜。目前,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缺乏示范性工程和技术标准,导致中央财政资助的治理经费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应。选择不同类型矿产、不同地质环境区的典型矿山,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及治理示范研究,对于项目成功经验要以各种形式广泛推广,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技术标准,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科学、规范发展。

3.2 在治理模式上,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向生态修复转变

突出区域性、流域性和整体性的生态修复效果,在生态修复模式上要集中连片。集中指的是项目集中、问题集中;连片指的是流域内连片、同一地貌单元内连片,再造与区域协调一体的生态群落。

3.3 夯实工作基础,开展精细化基础性调查研究

3,3,1 下一步工作

要启动新一轮精细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调查工作以生态修复功能评估为核心[5]。重在对治理后的区域回头看,对未进行治理的区域进行调查、评估,并涉及水土地球化学污染等隐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以求得流域性、区域性和整体性的治理效果,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总目标。

3.3.2 调查内容

对区域地质环境现状、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对以往治理项目的治理效果及工程适用性进行评估,同时,总结治理工程、工艺工法上的欠缺,进行生态效益分析。

3.3.3 调查项目要实现的目标

为下一步制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任务、规划、政策提供基础依据;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机制、体制创新提供基础依据。

4 结语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又提到了一个新高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治理问题要全面,治理模式、理念、技术方法要创新,必须紧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使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有效改善,同时创新治理模式及机制,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

1 胡存智,董祚继,鞠建华,等.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2 张进德,江 峰,田 磊,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实施情况探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314(1):17-20.

3 韦朝阳,张立城,何书金, 等.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对策[J].地理学报,1997,52(4):300-307.

4 周爱国,周建伟,梁合诚,等.矿山地质环境评价[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5 崔文静,黄敬军,韩 涛,等.徐州市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4):93-97.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Condition

Li Yuqian, Wang Deli
(The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of Beijing, Beijing 100050, China)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fter the start, rapid advance, optimizing adjust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has obtained the good effec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implementation:most previous engineerings for point source governance; Governance content is relatively limited, recessive mining problem has not been atten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Management investment is still insufficient.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next work:to speed up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concept and mode of innovation; The governance model, in which the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Laying solid foundation work, basic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o carry out fine.

the new normal;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governan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anagement concept and mode

X171.4

A

1008-9500(2017)05-0069-03

2017-03-17

李玉倩(1984-),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矿山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国家乡村环境治理科技创新联盟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