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火蚁监测与治理技术

2017-01-21余小玲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毒饵蚁巢红火蚁

余小玲

(宁德市蕉城区植保植检站,福建宁德 352100)

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原产南美洲,是一种对农林业生产、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态环境都具有严重危害的重大危险性害虫,甚至危及敏感人群的生命安全。2004年9月发现该蚁已入侵中国大陆,直接对我国构成了多方面巨大的威胁。农业部2005年1月17日将其列入禁止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国内检疫害虫名单。根据近年来在红火蚁防控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可操作性强、效果好的红火蚁监控方案,具体如下。

1 加强红火蚁调查监测

1.1 调查地域重点

新建公园、绿地、新农村建设点、 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住宅小区、道路绿化带、垃圾装运站以及收购站。

1.2 调查方法

每类型调查地块不少于10个,每点调查面积大于50 m2,调查点要有代表性,观察有无蚁丘或沙堆状的蚁巢,记录蚁丘或蚁巢的发生区域、发生范围、发生密度及其直径和高度,并拨开蚁巢表面,观察蚂蚁是否迅速出巢和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

1.3 诱饵诱集监测

诱饵成份及诱饵投放:可用火腿肠、花生油、做诱饵。火腿肠做诱饵将火腿肠穿于带旗子的铁丝上,再将铁丝插于地面,让火腿肠接触地面;用花生油做诱饵可将它们放入浅碟中(可用一次性纸碟,直径约15 cm),每碟约10 g。按方格式设置诱饵,各类型地块诱饵放置点不少于10个,间距10 m。将诱饵放在蚂蚁适生区域的荫蔽处,最好放置在有蚂蚁活动的地方。诱集时间应在没有下雨天的上午8~11点、下午3~5点红火蚁活动密集时段,一般放置30~90 min收回。火腿肠诱集监测80 min是诱集的最佳时间。

观察:每天观察1次,并更换诱饵,连续观察3 d(雨天除外)。对诱集的蚂蚁进行形态观察是否为红棕色,如发现可疑蚂蚁则结合对周围蚁巢以及蚂蚁行为特征等情况进行跟踪调查,

2 红火蚁扑灭措施

根据红火蚁发生和为害的特点,可采取环境治理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除扑灭。

2.1 清理环境、铲除红火蚁孳生地

住宅区:搞好室内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居室住房地面和墙脚处堆放的杂物或食物,清除垃圾和食物残渣,尽量减少红火蚁适宜生存和为害的环境。清理房屋附近的杂物,铲除杂草并疏导排水沟,在墙脚周围水沟边撒放石灰防蚁。

荒坡地:对于蚁巢密度较大、杂草丛生不易处理的荒坡地,可先施用除草剂,待杂草干枯后露出蚁丘,再采用药剂防治。蚁巢密度较小的荒坡地,查到蚁巢后,对蚁丘及其周围的杂草喷施除草剂,再采用药剂防治。

农田和旱作地:清除耕地周围的杂草、灌木和土杂肥,切断通向田地的蚁道。

园林绿化带: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垃圾,将树干和地面树根刷上石灰水防虫避蚁。

垃圾处理:彻底清理发生区内垃圾及垃圾回收点,采取农药处理或高温堆沤的方法就地处理垃圾,禁止外运,以防传播。注意不要在野外和住宅区随便抛弃和堆放垃圾废品。

2.2 药剂防治

首先在蚁丘附近红火蚁活动觅食区投放饵剂,经过2~4周后再对蚁巢进行灌药或药剂直接处理。防治后要进行持续监测,发现红火蚁再根据实际情况反复使用诱饵和药剂处理,直至9个月内不再发现红火蚁为止。

2.2.1 毒饵法

采用氟虫腈、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具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 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10~50 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对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或采用诱饵法普遍诱到工蚁、但很难发现活蚁巢的发生区,采取普遍撒施毒饵法进行防治。

2.2.2 灌巢法

将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触杀作用强的药剂,按照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圆心,先在蚁巢外围施25~30 cm宽的药液带,然后把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将药液浇灌到蚁巢中心地带,浇灌药液时尽可能使药液均匀渗透到1 m以下的土壤中,使整个蚁巢湿透。灌药操作要迅速,以减少红火蚁逃逸。一般每个蚁巢用药液量5~10L,对较大的蚁巢要适当增加用量。在采取防治措施时,注意不要扰动蚁丘,以免惊动红火蚁,导致蚁群把蚁后转移。

2.2.3 “捣巢投饵法”或“先灌巢后诱杀”的“二阶段处理法”

针对主要发生在公园、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住宅小区、道路绿化带等人口密集活动频繁场所的现状,必须及时发现疫情并迅速扑灭疫情,采用捣巢投放饵剂方法。“捣巢投饵法”:把蚁巢顶部捅破、直接把饵剂投放到蚁巢,这样既能较快灭杀活蚁又能节省用药。为了提高防控效果,结合毒饵诱杀法和灌巢法 —“先灌巢后诱杀”的“二阶段处理法”:即先采用药剂灌巢法,快速灭杀活蚁,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扩散和保障人身安全。

2.3 防治效果检查与追踪监测

采用毒饵防治后,应在施药后2~4周后随机挖开数个蚁巢进行检查,如发现巢内仍有蚂蚁活动应进行药剂灌巢处理,也可再撒放饵剂继续毒杀,反复施药。

使用药剂处理2~4周后,在防治域内选择多个监测点,注意要覆盖整个防治区。每点选择50 m2,随机设置5个诱捕器进行监测,每次连续诱捕3 d,每月1次。

[1] 王超,李慎磊,陆永跃.基于认知程度评估的红火蚁管理策略与方式探讨.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0):232~236

[2] 邓铁军,梁旻雯.红火蚁发生新特点、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植物检疫,2013,27(05):92~94

猜你喜欢

毒饵蚁巢红火蚁
狼王洛波 (节选)
红火蚁的识别与防控
红火蚁来势汹汹 九部门联合防控
小狮子和红火蚁
No.3 红火蚁已传播至12个省份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毒饵法毒杀红火蚁
粉剂灭巢法毒杀红火蚁
不同生境的红火蚁蚁巢特征及防治药剂筛选
“小小蚁巢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