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牛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述

2017-01-20冯安太

山西水利 2016年3期
关键词:水洞砌石坝坡

冯安太

(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山西 运城 044000)

黄牛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述

冯安太

(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山西 运城 044000)

介绍了黄牛蹄水库工程概况,阐述了水库现状及存在问题,经安全鉴定,认定该水库为病险水库。通过对大坝加固、溢洪道改造和输水洞维修,建议增设必要的大坝观测设施,并对输水洞明渠右侧开挖边坡不稳定性进行处理,以保证水库正常运行。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坝;溢洪道;输水洞;黄牛蹄水库

1 工程概况

黄牛蹄水库位于潞城市黄牛蹄乡黄牛蹄村东,浊漳河二级支流南大河上,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5 km2,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的小(一)型水库,总库容900万m3。水库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组成。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工程等别为Ⅳ等,大坝、溢洪道及输水洞为4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

大坝为碾压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0m。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建于土基上,浆砌石结构,长130m。堰顶总宽11.5m,2孔,每孔净宽5m。堰后接42m的泄槽段,泄槽段后是68m长的陡坡段,未建消能设施。输水洞位于左岸,进口卧管距左坝肩70m,泄水涵洞从左岸台地中穿过。洞身进口高程753.60 m,洞长120m,洞身段为城门洞型,断面尺寸为1.0m×1.5m(宽×高),浆砌块石结构。进口形式为涵卧管,台阶式32级(已淤积14级),级差0.75m。卧管进水口为正方形,边长0.5m。

2 存在问题及加固设计

2.1 大坝存在问题及加固设计

2010年10月,长治市水利局组织专家对黄牛蹄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认定该水库为病险水库。

2.1.1 大坝坝顶

大坝坝顶不规则,宽窄不一,平均宽度3.5m,无防浪墙,坝顶未硬化。此次加固需对坝顶设置防浪墙,防浪墙长215m,坝顶以上高度1m,采用M7.5浆砌石结构,墙身宽0.5m,底宽1.0m。防浪墙每隔15m设置沉降缝一道,缝宽2 cm,采用密封膏封堵。坝顶加宽至5m,坝顶路面采用C20混凝土硬化,下游侧设C20混凝土路缘石。混凝土路面厚0.1m,下设0.3m厚的3∶7灰土垫层。

2.1.2 大坝上游坝坡改造

目前大坝上游护坡较少,在高程767.60~772.00m之间有干砌石护坡,且局部损坏缺失。此次大坝上游坝坡仍采用干砌石护坡,整个坝段护坡厚均为0.3m(护坡下护至高程764.70m,上护至坝顶,与防浪墙基座紧密相连),下面铺设反滤料,粗砂、碎石层厚各0.15m。为减少水的渗透对坝体的稳定安全产生影响,大坝上游护坡反滤层下铺设一层500 g/m2的土工布(两布一膜)。

2.1.3 大坝下游坝坡改造

目前大坝下游坝坡不稳定,下游无排水沟和排水体。此次从下游749.00m(下游现状淤积高程)处开始培厚坝体,至坝顶止,坝顶宽度维持现状,仍为3.5m。培厚后的坝坡从上到下依次为1∶2,1∶2.5,1∶3。大坝填筑土体的压实度不低于0.96。

在新培厚的坝体上设横向排水沟3条,纵向排水沟1条,岸坡排水沟2条,坡脚设贴坡排水体。排水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排水体采用砌块石,下设反滤层。块石层厚0.4m,碎石层厚0.2m,砂垫层厚0.15m。排水体顶高程757.30m(高于正常蓄水位771.50m情况下的坝体浸润线出逸高程756.52m)。

2.1.4 大坝加固后坝体稳定计算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要求,坝坡稳定计算工况分正常运用条件和非常运用条件两种。坝坡抗滑稳定计算采用瑞典圆弧法中的有效应力法,用毕肖普法复核。计算断面选择大坝最大断面作为代表断面,即桩号0+090处。稳定安全系数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执行。具体计算参数见表1,计算结果见表2和表3。

表1 计算用土料指标

表2 下游坝坡稳定计算结果

表3 上游坝坡稳定计算结果

正常运用条件如下:正常蓄水位771.50m时上下游坝坡稳定;设计洪水位773.64m骤降至正常蓄水位771.50m时上游坝坡稳定。

非常运用条件如下:正常运用条件遇地震时的坝坡稳定。

从大坝稳定计算结果来看,除险加固后,无论是正常运用情况还是非常运用情况,大坝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符合规范要求值,说明大坝上下游坝坡是稳定的。

2.2 溢洪道存在问题及加固设计

2.2.1 存在问题及加固设计

经安全鉴定,溢洪道底板被破坏;交通桥中墩、边墩及泄槽边墙等的基础出露;溢洪道陡坡段右边墙坍塌,塌积物堆于溢洪道内;溢洪道右边墙顶部以上黄土高边坡较陡;溢洪道末端未建消能设施。

此次对溢洪道进行了下挖、拓宽、衬砌等改造。改造后的溢洪道总长195m,其中引渠段长35m,控制段7m,泄槽段108m,消能段15m,尾水段30m。

引渠段边墙采用贴坡式M7.5浆砌石结构,邻水侧坡度1∶0.5。左岸边墙和大坝坝坡相连,墙后人工填土至高程777.60m。底板采用0.5m厚的M7.5浆砌石衬砌。

控制段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下设0.1m厚的C15混凝土垫层。控制段分3孔,单孔净宽5.5m,总净宽16.5m。控制段侧墙顶宽1m,墙顶高程777.60m,内侧直立,墙高6.1m;底板厚1.5m,底板上游侧设一道齿墙,厚1m。控制段上游两侧设翼墙,翼墙厚度1m。控制段顶部设置交通桥,桥宽5m,桥长20m,分三跨。桥墩宽1m,与控制段整体现浇在一起。

泄槽段桩号0+007—0+115,长108m,其中0+ 007—0+045为缓坡收缩段,0+045—0+115为陡坡段。0+007—0+045段底板宽度由18.5m渐变为12m,底坡0.5%。0+045—0+115段为陡坡段,底坡40%。

消能段桩号0+115—0+130,消力池长15m,深1.5m,池边墙采用M7.5浆砌石挡土墙,底板和消力尾坎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

尾渠段桩号0+130—0+160,长30m,不衬砌,底板设干砌石海漫防冲,厚0.5m。

2.2.2 溢洪道水力计算

溢洪道控制段抗滑稳定计算参照《水工设计手册》中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Kc——闸室结构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f——闸室基底面的摩擦系数;

ΣG——作用于闸室结构上部全部竖向荷载,kN;

ΣH——作用于闸室结构上部全部水平向荷载,kN。

控制段基础为低液限黏土,本工程取f=0.30。

计算结果分别为:无水情况下,Kc=1.43;设计洪水位下,Kc=1.65;校核洪水位下,Kc=3.26。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在基本荷载组合情况下应大于1.20,特殊荷载组合情况下应大于1.05,稳定计算满足要求。

溢洪道边墙稳定及应力选择0+045处断面作为典型断面计算,计算工况选择最不利的无水情况。经计算,Kc=1.21;边墙最大应力为115 kPa。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大于允许的最小系数1.05,满足要求。最小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大于允许的最小系数1.50,满足要求。基底最大应力为115 kPa,小于基础(低液限黏土)最小承载力190 kPa,满足要求。

2.3 输水洞存在问题及加固设计

输水洞出口无消能设施及尾水渠。此次设计在输水洞出口做消能池,尺寸2m×2m,采用M7.5浆砌石砌筑,靠近输水洞出口侧挡墙高3.2m,其余三面挡墙高均为1.5m。消能池出口接尾水渠,M7.5浆砌石砌筑。尾水渠长30m,断面宽1.5m,高1.5m。

3 建议

第一,建议成立水库管理机构,对水库管理人员重新配置,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管理制度,完善大坝安全各级责任人、管理单位和管护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包括汛期和非汛期),特别是要将值班、巡查、监测、记录及特殊情况下的报告制度落实到每个部位和具体人员,编制并报批体制改革方案、水库调度规程及应急预案。

第二,补充完善坝顶路缘石及排水沟、下游坝坡面草皮护坡、下游坡两侧排水沟延伸等工程,增加必要的大坝观测设施。

第三,结合输水洞最大输水流量时的出口流速,复核跌水建筑物尺寸,以确保水流能够全部入池,并对输水洞明渠右侧开挖边坡不稳定性进行处理。

TV698.2+3

C

1004-7042(2016)03-0040-02

冯安太(1974-),男,2008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工程师。

2016-01-08;

2016-02-20

猜你喜欢

水洞砌石坝坡
库水位骤降偶遇地震作用的土石坝稳定分析
非稳定渗流场对黏土心墙坝坝坡及心墙稳定的影响分析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届“本溪水洞杯”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启事
Neonatal cholesta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1: A case report
砂岩压重对病险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溪洛渡水电站尾水洞明满流交替研究
砌石双曲拱坝拱冠梁设计的探讨和实践
大石牛水电站浆砌石拱坝施工控制
水库砌石拱坝安全复核及坝体补强加固防渗处理
本溪水洞游记